2016許昌三國文化徵文1200字

來源:才華庫 1.88W

  三國文化指人們對三國時期的基本情況、歷史文化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識與經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文化徵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16許昌三國文化徵文1200字

【三國文化_範文1】

在以前劉禪給我感受是無能甚至是弱智的代名詞,但是經過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和體會,現在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我覺得劉禪才是三國真正的大贏家。理由如下:

辛棄疾有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裡的曹操,一輩子東征西討,鞍馬勞頓,一直到死的時候還在算計身邊的人,真是機關算計!都說巧者多勞,智者多憂,曹操聰明過人,但是曹操一輩子多累呀!

而劉備呢,前半生東奔西走,寄人籬下,投呂布,投曹操,投袁紹,投劉表,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落網之魚。處處謹慎小心,時時提心吊膽,好不容易當了皇帝,還被陸遜一把火燒的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病死白帝城。一輩子多累呀!

孫權呢,自從父兄手裡接管政權以後,就開始憂慮不已,怎樣駕馭群臣,怎樣對付曹操,殫精竭慮,用盡心思,直到死之前還在為子孫打算,而殺害手下的文臣武將,他一生也是積心處慮,萬般算計。一輩子多累呀!

諸葛亮呢,從初出茅廬,到火燒新野,從舌戰群儒,到赤壁大戰,在到取南郡,江東弔孝眼淚汪汪,再到後期的七擒孟獲,六伐岐山,一輩子用盡腦筋,死之前還在算計魏延,還在想著接班人是誰,他腦細胞都快用盡了!一輩子多累呀!

而三國裡那些文臣武將呢?文臣出謀劃策,用盡腦筋,“莫到文臣無用處,頭顱擲處血斑斑”!武將呢,衝鋒陷陣,效命疆場,“將軍百戰死,征戰幾人回!”,那些將軍有幾個能得到善終呢?一輩子多累呀!

與之相反的劉禪,雖然被後世垢之為“敗家子”,“傀儡”,阿斗也成為懦弱無能的代名詞,可是客觀上,他的一生過的怎麼樣呢?

從襁褓的時候,劉備為了收買人心摔孩子,這一摔可能把劉禪的大腦神經摔壞了!劉禪可謂是“富二代”,典型的紈絝子弟!“自古紈絝少偉男”,他從小就在呵護中長大,沒有吃過什麼苦,也沒有遭過什麼罪!到了青年時期就開始結接班了,當了天子,也無需操勞,因為有相父諸葛亮事必躬親,早替他把事情做完了。即使有那麼一次魏國五路伐蜀發愁,也讓諸葛亮安居平了五路。劉禪貴為天子,富貴以極,而且他是真正的在享受富貴!他過的是無憂無慮,整天養貓逗狗,吃喝玩樂,周圍的人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心情順暢,他驕奢淫逸,可謂極盡人生之享受!國家滅亡了,劉禪在魏國還說“此間樂,不思蜀”,最後還被封為“安樂公”。“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父親給的財富都消費掉了,可他也享受到了!相反諸葛亮為了軍費的五兩銀子開支,為了打幾十軍棍去算計,“有那時間喝點酒,唱會兒歌,找幾個美女聊會天”多好啊!呵呵。。客觀的說諸葛亮活地多累呀!雖然劉禪看起來是沒心沒肺,但是客觀上劉禪過的是逍遙自在。在事實上,劉禪和那些三國裡英雄人物比起來不知道過的有多瀟灑,活的有多愜意!三國那些英雄人物也是為名利活著,而劉禪卻是真正的在享受“名利”!也許有人認為劉禪他很單純,或者說很愚蠢。可是就是這樣的人過的也許才幸福!《聖經》上說,單純的人有福了!此話真是有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禪一輩子過的真是幸福!三國裡那些英雄人物基本上勞累一輩子而沒有幾個善終,他們又有幾個真正像劉禪活得瀟灑自在,活的快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禪才是三國的裡的最大贏家!

從三國的“大贏家”劉禪身上給我的感受是是什麼呢?

人是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生追求的是什麼?

人活著,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大事業,就像曾國藩對幕僚說的話,“天下有幾個人能像我一樣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呢?,百姓的追求無非是掙點錢過點兒安穩快樂的生活而已!”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有個好心情!亦如有人所說,“關於生活,我相信命運;關於生命,我相信過程。人生,沒有終極意義。活著,如果一定說意義,說在有生命的日子裡,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就是織夢”!“單從生命形態角度講,世上最美的字眼兒莫過於“痴”、“癖”、“迷”、“醉”了,那些進入境界的科研者、垂釣者、吸毒者、賭博者、飲酒者、書寫者、坐牢者都是幸福的。”劉禪對生命和生活的享樂和享受也達到了‘“痴”、“癖”、“迷”、“醉”!’最後在“此間樂,不思蜀”的心情裡走完他快樂的人生!劉禪的命運太好了,他“貴為天子”,劉禪的生活幸福到了極點,“無論是精神享受還是物質享受”。正如畢淑敏所說的:“正因為生命根本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才要認真地賦予生命意義。”劉禪的生命也沒有意義,但是他賦予了生命意義,!他在過程中的享受幸福!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生命短暫,一個人死後又能帶走什麼?晚年的張學良有感慨賦詩道:“白髮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主恩天高後,世事如浮雲!”劉禪一輩子也在“織夢,織他享樂的夢!”“但求好夢留人睡!”劉禪一輩子過的那麼快樂,從這一點上說,我認為他是三國裡最大的贏家!

【三國文化_範文2】

荀彧,字文若,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給曹操如戲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而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官渡之戰時回信堅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後得已擊敗袁紹統一中原,這都是荀彧的計劃。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對,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並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徵,因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後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終於在壽春病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1、挽狂瀾於既倒的曹魏謀士—荀彧

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部屬所殺。曹操為報父仇,兩次征討陶謙。195年,陶謙病死,劉備代為徐州牧。曹操想乘機奪取徐州,再戰呂布。荀彧竭力勸阻,讓他權衡利弊,不要因小失大,如果此時攻打徐州,呂布一定會乘虛而來奪取兗州。當前最好集中力量對付陳宮和呂布,擊敗他們,建立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然後再去經略別處。曹操認為荀彧言之有理,便放棄攻打徐州,而趁麥熟季節,儲備了足夠的糧食。195年,曹操與呂布兩度交鋒,曹操以少勝多,大敗呂布,迫使他奔投劉備。曹操乘勝追擊,攻陷定陶(今屬山東),然後分兵平定諸縣。曹操採用了荀彧的策略,基本上平定了兗州,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兗州牧。曹操有了兗州這一鞏固的根據地,就為以後戰勝對手,進而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輔佐曹操二十年的荀彧為何自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譽為有“巍巍之勳”的荀彧離世。關於他的死,袁巨集《後漢紀》卷三十、陳壽《三國志》本傳稱其“以憂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則記為“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范曄《後漢書·荀彧傳》所載與《魏氏春秋》略同。儘管諸史對荀彧之死的記載不一,然而不論是認為他死於“憂”抑彧是認為他死於“藥”,均是將荀彧之死看作他反對曹操晉爵魏公、加九錫的必然後果。荀彧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背棄袁紹而投奔曹操,二十年間為曹操統一天下不遺餘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與曹操結為兒女親家,可以說是曹操的核心成員,且深知曹操之為人,又何以在曹操即將走上人生頂峰、躊躇滿志之時堅決反對,從而自陷於死地呢?

3、從荀彧之死出發談性格決定命運

以荀彧的威望,僅僅只是對曹操稱魏王稍稍表示了一下不滿,誰知竟惹動了統治者的殺機:曹操先是將荀彧置於自己配下,使他處於尷尬地位,又在合適的時機送去一個空盒,示意一場空,荀彧會意,遂服毒自殺——還有一說是憂憤而死,但總之他是被曹操給逼死的。(荀彧雖是重臣,但只是名望上尊崇,手中並無多少實權,所以應該不存在功高震主的原因,被人構陷倒是大有可能,更有一說——荀彧之死主要是在許昌跟袁紹的書信有關...)

縱觀整部三國志,曹操最愛乾的兩件事無非是借刀殺人和排除異己,除掉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就說荀彧,本質上是一個好人,處事公正,人緣也好,個人的廉潔奉公也是大家公認——但一個老好人順從了許久卻想要抗爭一下。

4、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偉人:荀彧

近乎完美的荀彧,不僅“瑰姿其表”,是出眾的美男子,而且以自己的道德風範和高貴人格感召天下,不貪功不貪財,曾經無數次拒絕曹操親自向天子提出的封賞,可謂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荀彧略不出世,而且任人唯賢,知人善任。曹操的人才班子,曹操的“內閣”成員,幾乎都是荀彧一手推薦和提拔的。戲志才、荀攸、郭嘉、陳群、趙儼、杜襲、荀悅、辛毗、鍾繇、華歆、王朗、杜畿等人,或是獨當一面守土一方,或是不離曹操左右,或是成為朝廷重臣,這些人都對荀彧讚賞有加,心悅誠服,他們稱呼荀彧為荀令君,既有對荀彧漢朝重臣身份的尊重,也有對荀彧名士風範的認可。這一批人才,扶持曹家延續了兩代或三代,隨著這批人的逝去,曹家走向了陌路.

5、荀彧仕途軌跡:動盪漩渦中的良知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董昭等人勸進曹操為國公,事先祕徵荀彧看法,荀彧勸道,曹公起兵是為了穩定國家,懷忠貞之誠、守退讓之節、君子愛人以德才是,所以不應如此。於是曹操心懷芥蒂,恰巧南征孫權,曹操上表,請荀彧至譙縣(今安徽亳縣)勞軍,並留在軍中,以侍中、光祿大夫(掌管顧問應對的官員)持節(使臣必須有符節),參與相府軍事。前軍至濡須(今安徽無為縣東北)時,荀彧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曹操派人送食品,開啟包裝是空的,寓意是“無食怎能活!”荀彧會意,隨後服毒,終年五十歲。這是礙於荀彧德高望重,只好以隱蔽方法謀殺,使其自消自滅,這種獨特方式,只有曹操想得出來。荀彧追隨曹操,在戎馬倥傯中二十二年,曹操征伐在外,軍國大事皆由荀彧籌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