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時新作文素材:中國網事感動

來源:才華庫 1.99W

摘要:我們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磨難,感慨為什麼那個“抱貓看夕陽”的人不是我,為什麼那個“為興趣而不是生計而活”的人不是我,甚至有人嘆息自己生在一個“一直被坑”的時代……是啊,現代生活的確是時時有衝擊、處處有挑戰。但對“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劉芳、“輪椅上的創業者”謝芳麗而言,命運顯然向她們展示了更為殘酷的一面:一場眼疾讓她從光明墜入黑暗,一場車禍讓她由健全變得殘缺,原來的人生“全毀了”。巨大的反差碾壓下,即使她們屈服了,也不算是意外。生活中不是有許多這樣的人嗎?因為遭遇突然的變故、跌落雲端,從而變得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但劉芳、謝芳麗沒有,不僅沒有沉淪,反而更加奮發,憑藉強大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讓生命抵達了更廣闊的空間。

大學聯考時新作文素材:中國網事感動

即將迎來大寒節氣的北京,因為他們的到來而變得溫暖。

1月18日,來自天南海北的他們,走向“中國網事感動2015”年度網路人物頒獎典禮現場。儘管各有蜚聲網路的名號——“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撿垃圾博士”“幸福傻子”——但他們都是“草根”,和你我一樣。也許略有不同的是,他們多了一些堅守的勇氣。

作家齊邦媛說,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那就讓我們記住這些人、這些事、這些“真生命”!

在繁華與荒涼之間:超越夢想

一個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的北大博士,到山區“撿垃圾”,算不算人才浪費?“80後”小夥子王鋒用駐村經歷作出回答。

從廣西南寧到北部山區的苗族村寨大方村,王鋒先坐5個半小時火車,再坐1個多小時班車,有時甚至需要冒險坐“黑車”。

走進大山,王鋒設計出一整套接地氣的垃圾分類、回收、運輸、處理機制,改變了“垃圾圍村”的局面。走進大山,王鋒深挖“窮根”,鼓勵村民註冊網店把苗寨原生態產品賣到全國。

網友“leifeng501”為王鋒點贊:“現今大學生中不少人有高遠志向,這是好事,可很多人卻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幹。他們都應從王鋒那兒得到啟發。”

王鋒從繁華都市走進窮鄉僻壤,帶來富裕和美麗的希望。海南大山裡的一群女孩子,則努力從足球夢裡挖掘能量,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這群鄉村孩子,最小的11歲,最大的13歲。一開始,她們沒有一個為了足球運動而來,“吃住不要錢、有鞋穿”是最大的誘惑。

9年來,伴隨著汗水和淚水,“鏗鏘玫瑰”走出了一片天地。第一批孩子以國家一級運動員身份考入師範大學,順利走上工作崗位。世界級球星梅西和伊涅斯塔也為瓊中女足捐獻簽名球衣。

瓊中中學體育教師、“足球老爸”肖山說,因為踢足球,女孩們第一次坐了火車、乘了飛機,第一次到了上海、北京,有了理想追求,有了新生活。

在光明與黑暗之間:選擇微笑

有人問臺灣作家林清玄,這個社會最缺的是什麼東西?他認為,一是“從容”,一是“有情”。這兩樣珍貴的東西,貴州盲人女教師劉芳都有。

整整十年,她從光明走向黑暗,卻迸發出奪目的光彩。她教書,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她做心理輔導,多次成功挽救自殺者,解開了成百上千農村孩子的青春期“心結”;她寫書,先後完成兩部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

人們好奇,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如何做到這一切。在散文《我是誰》裡,劉芳說,我看不見別人的表情,但是大家看得到我的行動,這就夠了。她說,當然,總還有難受的時候,我就會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號啕大哭一場。哭過,問自己:“你還好吧?”然後自答:“還好,走,幹活去!”

這就是“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她堅強、平和、快樂,感動了許多人。一位素不相識的退休職工甚至寫信表示:“我願意捐一隻眼睛給你。”作家沈從文說,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但有時,生命在困頓絕望處的堅韌,令人驚歎。

18歲的江蘇女孩謝芳麗遭遇嚴重車禍,四肢僅剩右臂,當時她覺得,人生、希望、夢想“全毀了”。但在治療過程中、在與“鐵老大”對簿公堂過程中,她漸漸堅強起來。從學會坐,到學會單手打字,到創辦文印店、經營水晶淘寶店,她成為“輪椅上的創業玫瑰”,有了疼惜自己的丈夫和漂亮的女兒。

和她交流,很多時候會忘卻她身體上的殘缺,而為她心靈的充盈感動。經歷過那麼多苦和痛,謝芳麗只願記住那些給她鼓勵和溫暖的人,並且努力把愛心傳遞給其他人:那些大街上的討飯老人、那個雲南山區的貧困學生、那個從湖南打來電話說要聽到她聲音的自殺者、那個從安徽趕來的`失去一條腿的女孩……

在短暫與恆久之間:傳遞溫暖

作為葉德奕的獨子,葉新亮從不缺“兄弟姐妹”。“打小就沒見過我媽用小電飯煲煮過飯,因為人多,直接上大蒸籠、大鐵鍋,每回吃飯都得用‘搶’。”

從1992年到如今,葉德奕先後為80多個孩子提供免費吃住,他們中有孤兒,有單親的,有貧寒的,最多時候家裡住著11個孩子,最少也有五六個。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

這位福建電網工人,同時還是10多位老人的“兒子”、20多名貧困學子的“大哥”。他的足跡遍佈汶川、玉樹、舟曲災區,他的電話號碼是小縣城15年不變的服務熱線。

別人說他是“傻子”,他卻忘不了高中生病差點死掉時鄉親們東拼西湊悄悄送來的醫藥費。他說:“人只要活著有意義,那就傻吧。”

葉德奕固執地把一時的善念變成一生的善舉。清華大學則用“接力棒”的方式,實現了愛的傳遞。

“想去離太陽最近的天邊,天邊有格桑花盛放;想去養育我的黃河源,源頭有布達拉守望。”17年來,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向西藏、青海、甘肅、山西等省市的貧困地區輸送了259名支教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間70萬小時,受益人數超過18000人。

小到一張試卷的調整,大到整個教學方式的改變,志願者們努力成就鄉村孩子的學業夢。同時,他們把愛的鏈條進一步延伸:通過募捐、眾籌等方式為西藏農牧區孩子發起“一杯熱水的溫度”公益專案,在當地學校開通官方微信、微博,組建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者隊伍……

愛的傳遞,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在山東從事檢察工作25年的念以新說:“大街上每個人的心裡敞亮了、氣兒順了,社會就抱團,就有勁兒了!”

堅守白雲熱線11年,念以新接聽諮詢電話36700多個,化解糾紛1290多起,把滿腔怒火的勸得平息了,把越級上訪的勸得不去了,把投河自殺的勸得想開了,把拿刀子拼命殺人的勸得和好了。

他說:“夜空需要一顆顆璀璨的星星才能美麗。如果我們國家是天空,希望無數個心靈溫暖起來,成為璀璨的星星。”

"中國網事感動2015"頒獎禮側記:凡人善舉 網聚大愛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趙琬微)18日下午,在清華大學寂靜的校園裡,可容納兩千餘人的新清華學堂熱鬧非凡。當日,“中國網事感動2015”年度網路人物頒獎典禮在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感動人物”再次為人們凝聚了正能量。

在蔚藍色背景的巨集大舞臺上,“凡人善舉網聚大愛”格外醒目。主持人向觀眾道出頒獎典禮的由來:“當行善成為一種習慣,讓向善的火炬永不黯淡。回望過去的一年,有多少凡人善舉的感人時刻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

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讓人不由得在內心大喊一聲:“了不起!把鮮花、掌聲送給他們。”

幾位衣著樸素的長江救援隊志願者走上舞臺,他們自豪地說起自成立救援隊起已從洶湧波濤中救起幾百人,救援隊伍正在壯大。“一旦加入,沒有一分錢的報酬,還可能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長江救援隊志願者在入隊前要簽署的《水上救援隊報名表》上的內容。

從繁華都市到深山苗寨,北京大學學子王鋒在苗寨“撿垃圾”的選擇令一些人並不理解。為什麼選擇留在深山?他簡單地回答:“我只是希望讓周圍的人過得更好。”為了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這位“80後”博士生把青春揮灑在大山。

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感慨命運之不幸與無常,生命之堅韌與偉大。

“輪椅上的創業玫瑰”謝芳麗在花樣年華里遭遇嚴重車禍,肢體不再健全。如今33歲的她有了“芳麗水晶”等自創品牌和一個和美的家庭。她與丈夫和孩子一起出現在舞臺上,笑顏如花。“我永遠是她堅實的臂膀,會支援她走下去。”丈夫李晶深情地說。

在朋友攙扶下走上舞臺的教師劉芳,多年前因為患有眼疾而逐漸失明。如今,她依舊為1300多名孩子上心理輔導課,誨人不倦。當主持人問她有什麼心願時,她爽朗地笑著說:“我希望眼睛有一天可以重新看見世界,還希望有一天我寫的書可以大賣,賺很多錢捐給孩子們。”

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的生活平凡而樸素,可是持之以恆的堅守,讓日積月累的努力有了不平凡的光芒。

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檢察院白雲民生服務熱線辦公室主任念以新看來,花十年的時間接聽百姓熱線,是全心為民、維護公正的平臺。11年,他接聽諮詢電話三萬多個,化解糾紛1290多起,用耐心的傾聽與幫助維護群眾的和諧夢。在訪談中問他有什麼想說,他熟練地報了一串電話號碼:讓大家有事諮詢。

當來自海南瓊中縣女子足球隊的“鏗鏘玫瑰”青春洋溢地走上舞臺時,絢爛笑容讓舞臺燈光也黯然失色。為了踢好球,豆蔻年華的女孩們儼然一副男孩模樣。回憶起代表中國參加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的經歷,她們的教練——傳遞足球夢想的肖山不禁潸然淚下:孩子們練的太苦了,希望她們今後有熱水澡洗。

一位普通的電工,累計幫助別人花費20多萬元,滿抽屜都是給貧困學生、孤寡老人的匯款單。福建周寧縣供電公司的電工葉德奕、環衛工人葉美梅一家的“凡人善舉”和堅持不懈,讓在場的觀眾報以持久的掌聲。

在頒獎典禮上,他們作為光榮團隊的一員出現,為了更偉大的目標和職責,放下了原本普通的“我”。

駐守在吉隆口岸的邊防戰士們派代表領獎。在尼泊爾“425”大地震中,他們堅守陣地、誓死守衛國門。“當時每個人都寫了遺書,我給奶奶寫了記得吃藥,託哥哥照顧好父母……我不夠孝順,但我穿著軍裝,所以一定要留下來。”一位小戰士的回憶地震時的情景這樣說道。

中國第二支赴賴比瑞亞維和警察防暴隊的隊員們邁著英武的步伐戎裝登臺。他們這支“藍盔部隊”曾遭遇埃博拉疫情的大爆發,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動盪的社會環境下堅守崗位,被賴比瑞亞人民稱為“上天賜予的禮物”。

在大螢幕上,一位位大學生的面容洋溢著青春的風采。從1998年開始,清華大學向西藏、青海、甘肅等省區的貧困縣累計派出259名支教志願者。在代表他們前來領獎的一位學生看來,17年薪火相傳,把青春時光投入到支教事業中,將成為他們一生的留戀和嚮往。

在頒獎晚會現場,年逾八旬的朗誦家殷之光用一首《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把人們心中的感慨推向高潮: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在網際網路上,一位觀看網路直播的網友在評論中寫道:“總有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讓你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