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歷史典故有哪些

來源:才華庫 5.53K

經典歷史典故有哪些1

一日千里

經典歷史典故有哪些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做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嬴政因為同病相憐,相處良好。

後來,嬴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國去做人質,原本以為可以得到嬴政的優待。不料,嬴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直耿耿於杯,想報復嬴政。但由於燕國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秦國抗衡,更別說實現太子丹復仇的願望了。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擔心不已,太子丹也憂愁萬分,於是就向他的老師鞠武請教阻擋秦國侵吞的辦法。鞠武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為人機智,很有謀略,您可以跟他商討一下。”田光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並對他說:“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田光聽了,一言不發,拉著太子丹走到門外,指著拴在大樹旁的馬說:“這是一匹良馬。在壯年時,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時,卻連劣馬都跟不上了。您說這是為什麼呢?”太子丹說:“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對呀!您聽說的關於我的情況,都是我壯年時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著說:“雖然有關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願向您推薦一個人——荊軻,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後來,太子丹結交了荊軻,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經典歷史典故有哪些2

大器晚成

東漢末年,袁紹的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23歲才開始讀書求學。但因其刻苦努力,進步十分明顯。當時袁紹的軍隊軍紀很差,每攻陷一個地方,都會掘開墳墓盜取陪葬的財物,因此所到之處,百姓都十分痛恨他們。崔琰見此情形,便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接受了他的建議,從此以後嚴懲此事,並封他為騎都尉。

官渡之戰中,袁紹敗於曹操,崔琰被俘。於是,他開始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太子,崔琰反對,他對曹操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還善於發現人才。他有個堂弟叫崔林,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只不過是早做了幾年官,怎麼比得上崔林呢。有才能的人需要長時間的磨鍊才能成器,以崔林的見識和才幹,將來必成大器。”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錯,因為崔林一直刻苦讀書,而且時刻關注政局的變化。後來,在崔琰的推薦下,崔林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到了魏文帝時期,他官至司空,被封為安陽侯。

經典歷史典故有哪些3

百尺竿頭

宋朝時期,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他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總是會深受感染。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去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雖然很多,但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大師講經完畢後,一名僧人站起來,向他行了一個禮,然後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回答他。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招賢大師當場拿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大師指著偈帖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