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徑庭

來源:才華庫 9.5K

導語: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面板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文天祥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徑庭

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徑庭

人物介紹】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1] )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 ,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

【人物故事】

風雨飄搖的南宋末年,造就了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軍大舉南侵之際,文天祥率領軍隊與元兵苦戰於江西一帶,終因眾寡懸殊,兵敗被俘。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後,元朝當局因知他文武全才,深孚人望,便軟硬兼施,甩了各種辦法,企圖用高官厚祿收買他。文天樣雖身陷囹固,卻堅貞不屈,志不可奪,寧死也不出賣自己的靈魂去做侵略者的.鷹犬,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文天祥有一個弟弟叫文溪山,當時還在惠州做官,他看著宋室江山大勢已去,不思振作,卻甘心媚顏事敵。就在文天祥被俘後的次年5月,他投降元朝,後即赴燕京,騎馬招搖於市。

文天祥在燕都獄中,聽到這個訊息,捶胸跌足,放聲痛罵,大罵他的弟弟文溪山沒有骨氣。哭畢,援筆寫詩一首:

去年別我施出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兄弟一囚一騎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憐骨肉相聚散,人間不滿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橫蒼煙。

文天祥還有一個哥哥名叫文天禎,寶祜年間鄉舉,也曾做過官。後因弟文天祥死節,於是再也不願為官,隱居山林。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卻大相徑庭,是和他們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