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地理常識

來源:才華庫 2.07W

文學地理常識1

【中國】

文學地理常識

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片語。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縣】

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毛澤東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辛棄疾詞《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中原】

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

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後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

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過秦論》:“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殽之戰》:“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

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幹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江左】

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幹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

長江以南地區。《赤壁之戰》:“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江南】

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淮左】

淮水東面。《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

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

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

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文學地理常識2

1.地區名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幹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赤壁之戰》:“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淮左】淮水東面。《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大多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

【關中】所指範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

【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朔氣指北方的風,也叫朔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

【五嶽】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隋唐以後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

【三都】東漢的三都指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東都洛陽、北部晉陽和京都長安。

【兩都】漢代指長安、洛陽。又叫“兩京”。

2.政區名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片語。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大致範圍是: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關以東的地區。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九州、神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四海】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

【國】漢代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國的區域略大於郡,所以“郡國”連稱。

【郡】古代的行政區域。秦統一天下設三十六郡,隋唐後州郡互稱,明清稱府。

【州】參見“郡”條。

【道】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設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察區,後演變為行政區,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明清在省內設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而巡道只有監察區性質。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域,相當於現在的省。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古稱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

文學地理常識3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遼寧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瀋陽市。

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5.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佈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6.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7.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

8.“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9.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裡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10.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1.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12.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陝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陝”。

13.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14.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15.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16.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裡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7.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8.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19.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

2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21.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22.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23.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4.同緬甸、寮國、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是雲南省,簡稱“滇”或“雲”。,省名來源於彩雲之南。

2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26.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27.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南到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28.因位於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29.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30.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和肅州,是故甘肅。

3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星,天王海王繞外邊;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32.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晝夜更換。繞日公轉,四季出現。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33.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34.七大洲地形

(1)亞洲: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面積小,分兩區,一大陸,二島嶼。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35.海底地形: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36.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37.臺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線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38.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9.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漢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左圖為西藏布達拉宮。

40.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41.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42.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3.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4.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5.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裡舉辦冰雕藝術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