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錢卻更不快樂哲理故事

來源:才華庫 1.27W

生活像是一座沙地上的建築,無論你如何努力去裝飾它,都消除不了它隨時垮塌的可能性。

更有錢卻更不快樂哲理故事

一個朋友,手上有150萬元人民幣現金,住著一套小房子,價值200萬元左右。以我的標準看,他算是一個很富裕的人。但他想換一套新的、大一點的房子,這套房子價值680萬元。於是,他就從一個擁有150萬元現金的人,變成一個負債約500萬元(加上20年房貸利息)的人。

接下來,他每個月需還貸2萬多元。這讓他很煩惱,做著一份令人羨慕的金領工作,收入一直在提升,卻變成一個更窮的人。

是什麼導致了他的煩惱?

如果讓一個道德家來回答,答案就是“慾壑難填”。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回答離譜且無意義。父母漸老,很快要從老家過來居住;他的年紀漸長,也到了迎接下一代到來的時機。他需要那套更大的房子,和以前的農民需要籌錢蓋一座新瓦房並沒有本質區別。

他的煩惱具有普遍性,在全面城鎮化的時代裡,每一個社會金字塔頂端以下的人都會被捲入,可能程度上有差別,但心理上的煎熬是一致的。社會對個人財富的剝奪機制,往往又是社會的動力機制,不斷地剝奪,驅使人們不斷努力。

生活像是一座沙地上的建築,無論你如何努力去裝飾它,都消除不了它隨時垮塌的可能性。人就像滾輪裡的小白鼠,不斷地往前跑,但一步也沒有前進。

那麼,我不玩了行不行?我退出社會。

別天真了,退隱那是古人的專利,我們已經被現代社會牢牢地捆住。單拿教育來說,在封建時代,有知識的人可以隱居鄉間、自給自足,然後自己教孩子讀書。那時,書本知識在有限的人生裡幾乎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只要學得夠好,孩子就可以去參加考試,走向屬於他的世界。而在今天,如果孩子不加入主流的社會化過程,只需要幾年,知識的.更新就會讓他變成一個無知的怪胎;不參與規定學校教育流程,則相當於與一切人生機會脫離了聯絡。

每一個人都被綁架著前進,這個詞很可能不包含“提高”的意義。

我這個朋友的上司,收入是他的數倍,卻比他更缺乏安全感。他看到,錢本身在慢慢地變成紙,他擔心某一天,以千萬計的財富會變得不足以養家。於是,這名千萬富翁變成一臺攢錢機器,他會為了省一塊錢而步行到下一個地鐵站,人生中除了攢錢沒有別的樂趣,事實上攢錢對他而言也不是樂趣,更像一種出於安全需要的本能行為。

上司、朋友和我,三個人在財富擁有量上有巨大的級差,但朋友說,“我們都是中產”。確實,如果要總結中產的共同點,最明顯的那一面是,每一箇中產都在脆弱的冰面上行走。

你可以說,現在這樣我已經滿足了,但問題是,維持現有水平的成本越來越高,意味著“滿足”本身不可實現。

你怎樣生活,事實上與你的意願無關。這顯然不是我們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樣子。

我們從希望出發,一步步進入與希望完全背離的狀態;從對安全感的追尋出發,一步步奔向岌岌可危。

我們所面對的其實是現代社會的普遍性問題,它似乎無法避免,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加以改善。歸根結底,社會動力機制不能依賴社會剝奪機制,否則,人們永遠無法抵達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