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的成語故事

來源:才華庫 3.04W

  導語:現實真有很多關於理財的哲理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理財的哲理故事三則,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理財的成語故事

故事一:小孩釣魚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跑過來看熱鬧,老人技術嫻熟,沒多久就釣了滿滿一簍魚,老人見小孩非常可愛,於是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

小孩搖了搖頭,老人有點詫異:“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您手中的漁竿。”老人問:“要漁竿做什麼?”小孩說:“一簍魚沒多久就會吃完,要是有了漁竿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了!”老人想了想,便把漁竿送給了小孩,可是,從此以後小孩卻再也沒有釣上一條魚來。

理財哲理:投資者這些年來收穫最大的應當說是理財意識的轉變,現在很多人說起理財來都是頭頭是道,甚至CPI、GDP這些經濟學家用的.資料,基本上人人都能瞭如指掌。正是有了這種“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意識,所以很多人興沖沖地買了股票、基金、黃金等新的理財產品。但是由於不懂理財技巧,盲目投資,結果很多人虧得一塌糊塗。這就和這個小孩一樣,單有了意識不行,還要掌握理財技巧,否則,亂理財比不理財更可怕。

故事二:兄弟打水

從前有兄弟兩個,老大家裡很富,老二家裡很窮。有一天老二去找老大借錢,老大知道老二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便提出了一個要求:你拿那兩隻桶去打水,打滿一桶水回來我就借錢給你。老二看了看兩隻桶,打水桶是有底的,裝水桶卻沒有底。老二每次打滿一桶水,都在裝水桶裡流得一乾二淨。怎麼辦呢?老二換了個方式,把裝水桶換成打水桶,雖然每次只能打上來一點點,但是一天下來還是打滿了一桶水。這時老大來了:明白這裡面的道理了吧?老二略有所思地點點頭:打水桶有底,但裝水桶沒底,永遠也打不滿一桶水;而裝水桶有底,打水桶沒有底,卻能一點點地積滿一桶水,原來這和攢錢、花錢是一樣的道理呀!於是,老二不但借到了錢,而且慢慢也成了有錢人。

理財哲理:過去人們收入少,卻很少有月光族,多數人都會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從而都略有積蓄;而現在人們收入翻了不知多少倍,很多人卻月月花光,甚至刷信用卡當“負翁”。這就和故事中的老二一樣,掙錢用的是有底的打水桶,而攢錢用的是沒有底的裝水桶,開支無度,花錢如流水,這樣再多的錢也會分文不剩。因此,月光族們應給自己的水桶裝個“底”,每月採用基金定投或零存整取等方式強制攢錢,花錢的時候有計劃,有限度,這樣才能和老二一樣成為有錢人。

故事三:賽跑的智慧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兩年後,在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他再次奪冠。記者問他連得冠軍的祕訣是什麼,他的回答總是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但很多人都不信,馬拉松憑的是體力和耐力,智慧能有什麼用?直到10年之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山田本一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都記下來,這樣一直記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理財哲理:在理財上,很多人往往具體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很大。但是,越是這樣高不可及的目標,往往越是難以實現。理財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好高騖遠。

故事四:父子騎驢

父子倆牽著一頭驢到集市上去賣,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不騎!於是父親便叫兒子騎上驢。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真是不孝的兒子 ,竟讓自己的父親走著!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狠心的父親,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孩子!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這時又有人說:兩人騎一頭瘦驢,不怕把驢壓死呀?於是,父子倆趕緊溜下驢背,把驢的四隻腳綁了起來,用棍子抬著走。經過一座小橋時 ,由於走路不穩,結果驢掉到河裡被大水衝跑了。

理財哲理:中國人在投資上往往很容易聽信別人,本來是到銀行準備存定期儲蓄的,結果發現大家都在排隊買基金,並且有人和他說:現在儲存蓄落伍了,還是買基金收益高。於是他就聽了別人的勸告,把養老錢全買成了風險較大的股票基金,最終造成了虧本。其實,在理財上,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理財方法,每個人的收益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投資工具的熟悉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投資上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聽信別人,科學理財就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買了合適的產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