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人生哲理的故事

來源:才華庫 1.65W

有很多人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總是會羞怯,緊張,不自信,一遇到人多的地方,自己就很少說話,人生哲理故事告訴大家,這其實是後天的一些因素造成的,我們一定要克服它,勇敢地面對社交。

充滿人生哲理的故事

有些人面對別人,總是怯生生的。一般人以為那只是兒童和青少年才有的現象。其實不然,研究調查指出,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認為自己是羞怯的。有些人自認為個性羞怯,有些人則在面對公眾場合的緊張狀況下才羞怯,羞怯無分男女,問題的關鍵是你想不想克服它。

羞怯的人不喜歡參加陌生人的聚會,勉強參加就儘量不作聲,不正視別人,有著不安和寂寞之感。羞怯的人其特質是:

他們對陌生人感到緊張;對處理人際互動有信心不足的傾向。在沒有人陪同之下,不願參加聚會;即使參加了也會覺得如坐鍼氈。

最普遍的怯意是怕自己失態、不得體、被嘲笑或者得不到肯定。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說出自己怯意在那裡;其共同課題是擔心自己的形象。

羞怯時會不知不覺表現出冷淡退縮,而別人會誤以為他冷漠自負而與之疏遠,這使他更沒安全感,更羞怯。

羞怯是學習得來的習慣,小時被譏笑、冷落或羞辱的人,很容易陷入羞怯的行為模式。

要克服羞怯,首先要了解自己怯意在那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怯意,只要稍作回憶,就能浮現腦際。 你可以作筆記,把每一次面臨羞怯記下來,例如參加聚會出發前的聯絡、安排、約定事項時,心理的感覺、想法、顧慮等等,一一記錄下來,再加以歸納和整理,很 快就能發現自己擔心的事。

每個人擔心的主題不同,有人擔心被拒絕,有人擔心被譏笑或受冷落等等。當你面對怯意時,要針對怯意的 主題,預擬響應之道。你怕邀請人時被拒,就先想好被拒時怎麼響應,例如“喔!你現在不方便,沒關係,下次有機會再邀你!”。當你擔心不好意思推辭別人的請 求時,可以先想幾個響應之道,例如“對不起,今天不方便!”、“明天再回你話好嗎?”等等。“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你先對怯意預作準備,屆時就不會羞 怯。

有時你為交涉較複雜的事務,而覺得羞怯,例如面談新職或談判一項新的決定,建議你採取劇本對話的方式,拿起筆來,記下自己和對方的對話,從幾個不同的角度,虛擬彼此的交談,透過這些交談,整理出該準備的東西。

虛擬的對話,有時可以透過小組動力,請幾個人預作交談,使內容更為精細、紮實。胸有成竹的人,在談判時不容易羞怯,預作虛擬思考,能增強信心,對克服羞怯,有絕對的效益。

一位年輕人為交朋友而羞怯,她覺得和陌生人在一起很尷尬,擔心不曉得要說什麼。她做了與尷尬朋友對話的劇本:尷尬:我想說話,但不曉得說什麼,好窘喔!

我:隨便說些什麼,我都喜歡聽,因為我也寂寞!

尷尬:你能告訴我說些什麼,你才喜歡聽!

我:這是一般社交聚會,你說什麼都好。

尷尬:我能跟你談談你的衣服在那裡買的嗎?

我很喜歡這款式和柔柔的顏色。

我:天啊!你也喜歡這套衣服,我們審美的眼光竟然相同……。(他們高興地交談下去。)

她所寫的對話劇本,長達三頁,不可終止。我們一起欣賞她的創作,從中選出能引起交談的點,逐一把它圈出來。她相信打破尷尬並非難事,並開始試著與人交談,漸漸消除羞怯的現象。

克服羞怯的第二個法門是:把自己視作演員,認真扮演該有的角色。羞怯的人,通常都擔心暴露自己的自 我。如果像演員一樣,透過扮演的角色,自在感會自然產生。無論你是要去見孩子的老師,談論孩子的學習問題,或者去跟老闆交涉加薪的事。你要先透過第一步的 自我瞭解,然後扮鬼臉演自我肯定的角色,就會自在、有信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有很多人羞於為自己爭取合理的權益。儘管世上不乏為名利撞得頭破血流的人,但羞於為自己爭權益的人則 更多。這些羞怯的人,往往放棄應有的權益,甚至因此而作更多犧牲。有些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只能忍氣吞聲,等著別人為他出頭。在民主社會裡,這些寂寂沒有聲 音的人。在受到委屈時會累積憤懣不平,直到有一天,有人予以引爆,會形成狂瀾的改革的風暴。

個人與社會都必須保持清醒的覺察,羞怯則正好壓抑覺察和表示意見的勇氣。這使個人的潛能無從發揮,社會互動的公平正義不得彰顯。因此,每一個人都要學習克服羞怯,勇於表達意見,在公聽會上及作證時能說真話,否則羞怯會使正義不張,真理蒙羞。

人在正義與真理之前,不能羞怯,更不能退縮。因此要扮演負責任的角色,告訴自己,為伸張公理,該提出主張,為使真理愈明,該提出疑問;無論在公共事務或在學術研究上,都該扮演負責的'角色。

只要肯去扮演,就不會羞怯,經過幾次嘗試,就能自在的表達。一位初任主管的中年人跟我晤談說:

“我擔心怎麼領導大家,我羞怯,又很少講話。”

“你喜歡當主管嗎?”

“當然喜歡,但我擔憂在開會時怯於表達意見:在大家面前怯於說出我的判斷和主張。尤其是同事沒有照計劃行事時,我怯於指正他的錯誤。”我說:

“開會時你該表達意見,經過思考的定見,就該提出來。你的角色就是表達意見; 要從你負責的部門的觀點表示它,而且要扮演的是主管的角色,而不是你自己。對同事也是一樣,你要說出你的看法,說話時你是一位主管,而不是會羞怯的你。當 然,面對不稱職的部屬,必須清楚地告訴他,無需猶豫。總之,你要扮演主管的角色,就像電影中的演員,努力表現那角色的特質,而不是老想著自我的弱點。”

“我真能辦得到嗎?”

“努力去扮演; 據我所知許多主管人員,在公共場合落落大方,實際上私下則很羞怯。他們克服羞怯的方法就是好好扮演該扮演的角色。”

克服羞怯的第三個方法是準備。你想參加社交聚會,就要預先清楚參加者的身分、職業、興趣;你對他們有所瞭解,就比較不會陌生,見了面也有話題。當然,話題並非是限於此,其它社會新聞、經濟和政治的趨勢等等,都值得留意,這些題材都是見面時寒暄的好話題。

你能跟人先寒喧幾句,就能在商談正題時,表現出鎮靜和自信。你能預作準備,瞭解別人,就能及時給人適當的支援,在講話、作簡報及討論時,就能表現得自信和穩重。

羞怯的人,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冷漠退怯的表情,所以你要做點心理準備,屆時提醒自己,要注意肢體語言, 保持跟別人打招呼、微笑、握手、眼神接觸,注意別人的優點和讚美等等。只要你表現出這類平易開放的姿態,就會得到別人的友好和善意的響應。這時,你開啟話 題,很容易得到響應。

在社交場合中,我們要聆聽別人說話,讓別人伸展其自尊,這是禮貌,也是談話能進行的條件。不過,當別 人沒什麼可說時,你不妨多問幾個開放性的問題,例如“你怎麼把工作做得那麼好?你當初怎麼進入這一行的?然後,你可以支援對方,表示“對!我同意。”或是 “嗯!真有意思。”這種支援性的短語,有助於對方說話和表達。

克服羞怯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把你的羞怯大膽的說出來。這會使你的羞怯頓時消失,讓自己安定地表達意見。一位學術界新秀第一次參加全國性學術討論會,為了發表他的一篇論文,壓抑著羞怯,使他感到困擾。他問我:

“怎麼克服羞怯時衍生的口吃!”

“你一上臺就先發制人,把你會羞怯得口吃告訴大家,那麼你就不必去負結巴的責任了!”

他真的這麼做,結果二十分鐘的論文發表,並沒有出現如他預期的口吃。討論會完畢,這位年輕人告訴我,“老師!我想以後敢於嘗試在眾人面前說話了。”

羞怯有時可以透過減敏感法予以克服。這就是採取漸進,從參加三五好友的社交活動,擴而充之,漸漸及於困難度較高的正式聚會;從幾個人聊天,到聆聽各種討論會,到主動發表意見。只要你肯努力去嘗試, 從近及遠,由易而難,羞怯就可以克服。

羞怯是很自然的事,每一個人在兒時,都會有過這種經驗。不過有些人,很快得到適當的支援和鼓勵,勇於嘗試與人交往,羞怯就漸漸消失。有些人則一再受到譏笑,又沒有得到正確指導,而產生羞怯的情緒,以致影響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