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來賀先進事蹟彙集

來源:才華庫 2.86W

1952年12月,年僅21歲的史來賀當選為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全村人治窮致富的重擔。從任村支書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黨走,拔掉窮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從1953年開始,史來賀帶領劉莊人車推、肩挑、人抬,起崗填溝,拉沙蓋鹼,用了整整20年,把劉莊周圍750多塊凹凸不平的“鹽鹼窪”、“蛤蟆窩”荒地改造成了現代化農業園區。他潛心研究棉花種植經驗,使皮棉平均畝產量達到當時全國平均產量的3倍,劉莊也因此一躍成為全國的先進典型。隨後,史來賀帶領劉莊人興辦起畜牧場,由3頭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場迅速發展成為擁有上千頭牲畜的大畜牧場,成為劉莊發展商品經濟的突破口。

史來賀先進事蹟彙集

為了讓劉莊群眾富起來,史來賀又向工業挺進,興辦起機械廠。機械廠生產的小喇叭曾響遍全國各地;小型奶粉機銷往全國二十多個省區市。機械廠從僅有三個半人的鐵木業組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幾十臺機床的大廠。接著,史來賀帶領劉莊人又陸續建起了食品廠、造紙廠、澱粉廠等。劉莊村辦企業的發展,既有效地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問題,也為集體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史來賀帶領群眾向高科技進軍,建起全國最大的生產肌苷的華星藥廠。肌苷產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運用新掌握的領導科學和管理知識,史來賀帶領劉莊形成了以農促工、以工建農、農工商並舉的商品經濟的新格局。他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向機械化要速度。現在,劉莊擁有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汽車等大型機械近千臺,還有農用飛機一架,新式噴霧器100多部。使耕地、播種、脫粒、運輸、治蟲、澆水、收穫等,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史來賀曾多次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全國植棉能手、全國特級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曾經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幾十年來,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忠實履行共產黨人的職責,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人民群眾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

20世紀50年代,史來賀的名字就響遍全國。他以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與滿腔熱情幫助群眾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使窮了幾輩子的鄉親堅信:跟著共產黨走,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有奔頭!

帶領鄉親吃飽飯掙到錢

劉莊村位於新鄉市西南,肆虐改道的黃河在這塊低窪的鹽鹼地刻下道道“傷疤”,解放前這裡幾乎家家都要過飯。

1948年,劉莊剛剛解放時,史來賀擔任了八個村的民兵聯防隊隊長。1952年,21歲的史來賀又被推選為劉莊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50年。當選支書這年適逢大澇,史來賀攔住準備逃荒要飯的鄉親,要大家相信“只要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史來賀帶領群眾排澇抗洪,想辦法讓大家填飽肚子。又帶領群眾削崗填溝拉沙蓋鹼,奮鬥10多年硬是把全村750多塊“鹽鹼窪”、“蛤蟆窩”改造成4大塊高產穩產方塊田。

“有飯吃、有衣穿,還得讓群眾有錢花”,上世紀60年代初,史來賀帶上村裡的90元積蓄,買回3頭小奶牛,辦起了奶牛場。盈利後擴大規模,僅畜牧業一項,當時年收入就達100多萬元。隨後,史來賀又先後在村裡建起了機械廠、造紙廠、麵粉廠、木器廠、縫紉廠。最多的時候,村裡的大小企業有20多家。

 富了鄉親窮了書記

劉莊村在史來賀領導的50年間,共經歷了3次居民住房大改造。 上世紀70年代建設雙層朝陽樓房,史來賀等所有村民喬遷後,最後一個搬的家。上世紀90年代建的是多層過渡性居民樓,2001年建設的是4層帶地下室、車庫的智慧化別墅。每次分房,史來賀都堅持和大家住同樣大的面積,而且是最後一個搬。 2001年首批高級別墅建成時,村民勸他第一個搬,史來賀說啥也不同意。直到去世,史來賀也沒住上。

“2003年4月23日史來賀去世後,村民去他家整理遺物,傢俱只有一張床、一套簡易沙發,一臺18英寸彩電,臥室裡甚至連衣櫃都沒有,只是扯了一根鐵絲,掛著他和老伴的衣服”,說到這裡時,59歲的劉俊榮再一次哭出了聲。

心裡有群眾 自然有擔當

“我們老書記常說,‘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聽風就是雨’。正是因為史書記,我們村少走了許多彎路。”劉俊榮說,在歷次運動和農村的變革中,劉莊從不“跟風”也不“颳風”,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

劉俊榮給記者講了個故事,當時是工分制,村裡有個懶漢賴在家裡不上工,理由是在家學習領袖著作武裝頭腦,但要求集體照樣給他記工分。史來賀想了想,告訴他,算工分可以,但集體分紅的時候不折成錢,可以多給他幾本紅寶書。“那人二話不說就下地幹活去了,寶書畢竟不能當飯吃啊”。

“現在說起來輕鬆,當時不知道作了多大難啊。”劉俊榮說著再一次哽咽,“史書記被拉到縣裡挨批鬥,是我們村民硬把他搶回來的。”

1985年,眼光超前的`史來賀決定向高科技領域要效益,投資興建一座全國最大的生產肌苷的生物製藥廠。“當時不少村民抱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史書記說‘創業難,守業更難,最好的守業辦法,就是創業’”。

為了加快專案上馬,史來賀與每戶村民簽訂了不平等的“協議”:廠子辦不成,由他一人承擔全部損失;辦成功了,利潤全歸集體。就這樣,華星藥廠於1986年正式建成投產,並很快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

 “史書記心裡,沒有‘私’字”

劉莊新村的高級別墅群在規劃時,要將老房全部拆除。而史來賀去世後,他生前住的劉莊第一代兩層小樓,卻被村民要求保留了下來。每到清明節和忌日,大家都會自發地到這裡祭奠他。

“他生前心裡始終裝著群眾,他走了,群眾心裡也永遠裝著他”,劉俊榮說,史來賀離世的日子恰值“非典”時期,原計劃400人的遺體告別儀式,結果來了6000多人,20多米的路,靈車走了4個小時,“鄉親們捨不得這樣的好書記”。

至今,許多村民家裡都掛有史來賀的照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