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彙總

來源:才華庫 1.26W

範文一:崇尚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闢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係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在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彙總

有許多的歷史人物都以勤儉來修身,他們不僅在國家事業上勤勞,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如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於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聖賢。

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也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渡過困境,它不僅辭退了身邊所有的僕人,而且自己更加節儉,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把所有的收入和手邊的錢都集中起來,然後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度過了難關。“君子以儉德闢難”,蘇東坡就是這樣做的。

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自古就有許多帝王在剛開始創業時,以勤儉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但後來他們逐漸放棄了勤儉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樂,結果招致了自己的滅亡。五代時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後來沉湎於音樂戲曲,每天在宮廷上用重金請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賞,並且整天大肆興建樂宮,樂隊,造成黃金流失,最終導致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國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徵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還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意思是說,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很難。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的。它強調要自覺保持節儉,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商紂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紂王的貪慾一發,將不可遏制。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能力。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了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我國就形成了一種通病——“節儉冷漠症”。身邊的小事就足見這種病態的嚴重。白天明亮的教室裡非得開燈,洗手間的水龍頭“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簡直是“不知節儉何滋味”。據上海能源管理部門統計,按平均每戶家庭有15瓦特的耗電量計算,上海480萬戶家庭在白天高峰時就增加了2。5萬千瓦左右的用電負荷;一臺電腦的待機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萬機關幹部下班後都不關掉電腦電源,僅此一項,就將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電負荷,倘若加上企事單位的的電腦待機浪費,數字十分驚人。如果這樣浪費下去,有多少能源將被這樣白白的浪費掉。為國家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長此下去,即使我國再強盛,恐怕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忘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範文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看遍了歷史上無數的有識之士、國家、家庭,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勤奮、節儉,而當他們奢侈腐敗的時候,就是他們破敗沒落的時候。由此而得“成功來自勤儉,破敗由於奢侈”,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古人認為能否做到節約,是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

但在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了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節約的意識已經慢慢淡化。

許多人認為,做到節約,既不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金錢,也不能給自己和親人帶來物質上的享受;做到浪費,既不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損失,也不會給自己和親人帶來傷害。

殊不知,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供養不起我們了,而我們仍在奢侈浪費。總有一天,地球會將我們拋棄,世界會將我們拋棄!

浪費的例子有很多,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象:白天明亮的教室裡非開燈不可,水龍頭個個“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我們已經是“不知節儉何滋味”。

我們身旁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某一天的星期日,我寫完作業後隨手拿了一本《古代名人事例》:

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於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聖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分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趙匡胤教女儉樸。“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

我才知道,原來古代的人們這樣注重節約。

不一會兒,朋友打電話說去她家玩,於是我騎自行車去了。到了她家,朋友還正在寫作業,說先讓我等等,馬上就寫完。我在她家客廳裡無聊地轉。忽然,眼尖的我發現她家電腦的燈一閃一閃的,於是好奇地走過去,一摸,竟然發燙。我便問她開了多長時間了,朋友漫不經心地答道:“昨天晚上忘關了,反正也費不了多少電。”“可那多浪費呀。”我反駁道。“好了好了,不要說教了。”朋友一邊笑一邊又扭過去寫作業。我看著她那明顯不在乎的樣子,忽然想到了剛看過的堯、蘇軾和趙匡胤的事例,有些傷心。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忘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這應該成為懸在每一個炎黃子孫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督促著我們打好厲行節約這一仗。在今天,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堅持從我做起。

節約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作為一種生活作風,作為一種治國方針,是要大力提倡的。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從儉,不糜費財物,認識我們崇尚的美德。

範文三:厲行節約是美德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樸,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乾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明代清官海瑞死後,人們清點他的家產不過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段,舊衣數件。”他節儉的美德,是值得我們讚歎的。

而今,我們的周總理以“簡樸”為座右銘,成為令人民敬佩的領袖。由此可見,節儉對於我們修身養德是大有益處的。

節儉這一美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而隨之發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不正是體現了這個觀念?他們以前的“三件寶”:草鞋、紙糊信封、針線包。現在已被學習包、貯存各種資料的U盤、幫助官兵消費的陽光卡的“新三寶”所代替。可見社會的進步,節儉這一美德也隨之而發展。

如今,處在21世紀的我們又該如何發揚節儉這一美德呢?似乎在這幸福和平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淡忘了節儉這一美德。衣服舊了換新的、飯吃剩了就倒掉……節儉在被奢侈多代替嗎,而我們是否即將要遺失節儉這一美德呢?

不,我們要肩負起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使節儉這一美德深入人心!

範文四: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

節儉一詞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司空見慣的,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儲存併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節儉意識得到昇華與提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使我們的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舉足輕重。據現狀分析我國人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於是乎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為中國地大物博,面對著“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觀察我們的周圍,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吃剩被扔掉的饅頭、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把節約落到實處,對於我們公司來說,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就是要在作風上艱苦創業,要捨得吃大苦、耐大牢,把艱苦奮鬥當成有效發展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實踐證明,在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能力的人將會跟上資訊時代的步伐;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企業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四公司員工,我會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業務技能,向精細管理要效益。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節約一張紙:少用紙巾、紙杯、雙面使用列印紙,提倡使用手帕、少用抽紙。節約一滴水:避免大開水龍頭,用後及時擰緊水龍頭,避免長流水,見滴水龍頭,隨手關閉;提倡使用臉盆洗臉、洗手。節約一度電:電腦啟動或後,半個小時內繼續要用最好不要關,因為重新啟動會浪費大量電資源;照明儘量使用節能燈;光線不足時,需要開燈時能用一盞,不開多盞;杜絕白晝長明燈,做到人走燈熄。節約一粒糧:儘量少去餐館就餐,在外就餐要文明用餐,減少糧食浪費。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幸福安康;我們的企業就會永葆活力、持續興旺!

範文五: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不知何時,電視上的節水、節糧的公益廣告變得多了起來。難道人們不經意中浪費的水行為,現在終於開始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了?也許地球上百分之三的淡水已經寥寥無幾了,也許我們以後的生活就要像缺水地區那樣了嗎?許多公益廣告上說:請不要讓水成為我們最後一滴淚水。是呀,可是又有多少人愛惜過隨時扭開水龍頭就嘩嘩向外流的自來水呢?

在工廠,當人們看見汙水不斷從一個個大的傳送管道排出時,當人們聞見臭氣熏天的汙水躲避不及時,你可想過,那些汙水的前身就是自來水。由於工廠鋪張浪費,使大部分水廠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需求,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沒有了水資源,我們的生命也將面臨威脅。

在學校裡,當同學打開了水龍頭用完後卻沒有及時關上時,當同學把喝不完的水隨手倒入排水管道時,大家是否想過那些失去的水是不會回來了,難道這些被浪費的水,真的對你來說就那麼不重要,不值一提嗎?對於我國西北那些缺水地區,每年會有多少因缺水而失去生命的可憐人來說,水真的是無價的。想想看,如果每人每天都能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會有13億滴水,也就是500萬噸,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這些水對於那些乾旱地區的人們來說,將會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糧食問題,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糧食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最常聽到的一句俗語就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可是就是這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卻常常在校園、餐廳、食堂等地方,垃圾箱裡白白的米飯、各種食物隨處可見,當你輕意的將手中的麵包、餅乾等食物隨意丟棄時,你可曾想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呢?你會不會想一想農民伯伯流血流汗的在地裡辛苦種植的場景?又可曾想到父母每天都在為賺取我們手中的食物努力的工作呢?並且現在世界上還有那麼多貧窮的地方,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因飢餓而死去的兒童。在我們浪費這些飯菜的同時,我們也在毀滅一種希望、信念,讓世界永遠沒有困惑的信念。

記得以前與同學聚餐時,我們只有幾個同學參加而請客的同學為了面子卻點了十幾個菜,沒用多長時間大家已經吃不下任何的東西,而服務員卻仍然不停的在上菜,看著這滿滿一桌沒有東過多少的飯菜靜靜躺在那裡,這時也會有同學問道:“我們要不要把這些沒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帶走呢?”但得到的答案卻是:“這點東西還有什麼值得打包的?帶回去也沒人吃”。想一想它們最後的去處將是垃圾箱,我的心一陣陣的痛。

我曾經還看過一個故事,說得是一個村莊因為浪費食物最後再沒有可以吃的東西時,常常在夜晚會有野生動物在村莊的邊緣處等待著因為沒有食物而即將死去的孩子,將他們吃掉,看到這裡,我總會不禁的流下淚水。

記得以前與同學聚餐時,我們只有幾個同學參加而請客的同學為了面子卻點了十幾個菜,沒用多長時間大家已經吃不下任何的東西,而服務員卻仍然不停的在上菜,看著這滿滿一桌沒有東過多少的飯菜靜靜躺在那裡,這時也會有同學問道:“我們要不要把這些沒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帶走呢?”但得到的答案卻是:“這點東西還有什麼值得打包的?帶回去也沒人吃”。想一想它們最後的去處將是垃圾箱,我的心一陣陣的痛。

我曾經還看過一個故事,說得是一個村莊因為浪費食物最後再沒有可以吃的東西時,常常在夜晚會有野生動物在村莊的邊緣處等待著因為沒有食物而即將死去的孩子,將他們吃掉,看到這裡,我總會不禁的流下淚水。

也許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與過去不同了,可是,我們更應該憶苦思甜。如果我們每個人在白天能夠關上燈,放學隨手關掉電風扇,把沒有吃完的食物留下來下一頓接著吃,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珍惜每一滴水······

看吧,生活中處處有節約的存在,只要每個人都能做到以上幾點,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充滿寒冷,不會充滿飢餓。那時,我們的地球村會更加秀美!

範文六:勤儉節約,反對浪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人均收入增長了,然而,勤儉節約這個詞似乎消失在這個世界。勤儉節約在我們眼中就像一粒米,一棵草那麼地微不足道。

唐代詩人李紳亦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之論。意在告訴我們要勤儉節約。人們一直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絕大部分的人真的做過勤儉節約的事嗎?不,沒有。

隋朝太子楊勇,極度奢靡,家中所用傢俱絕大部分都是純金打造。而家喻戶曉的雷鋒叔叔勤儉節約,別人過新年都穿上華麗的新衣裳,他卻始終穿著那舊軍裝。他珍惜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錢他都不願意浪費一分一釐。永遠保持艱苦樸素作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愛護公物。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要儉辦一切事情。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加節制的開採,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勤儉節約是美德,更是責任。如果我們再隨意浪費,我們的眼淚將成為世界上最後的一滴水。

勤儉節約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它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要以勤儉節約為榮,以攀比浪費為恥,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範文七:“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成由節儉敗由奢”,奢侈浪費是敗家敗國的禍根。 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深刻警示。近日根據習總書記“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號召,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學下發了通知,要求在學員中開展“講節儉故事,讀節儉格言,做節儉實事,寫節儉文章”活動,就是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警示中作出的一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樸就作為一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製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樸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卻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了,“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除的行列裡。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享受生活,盡情消費”,“好日子先過,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玄耀消費”成為部分社會群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有些人民“公僕”,在“節約”與浪費大錯位的問題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報道,2004年全國用於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共計7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00億元。這7000億元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還多。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巨集偉大業。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誠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我們國家畢竟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談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費。毛主席一再告誡我們“要節約建國,節約辦一切事業。”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開發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已開發國家,並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艱苦創業,儘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儘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儘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滋潤我們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是甘泉水,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是在物質條件匱泛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是一個當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節約是一種不竭的財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中,還是在條件優裕的順利之時,這種道德要求都不會過時,也不應當過時。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生產也注意節約節儉,過日子注意精打細算。捫心自問,我自己做得很不夠。家中的紙殼、塑料瓶等覺得太少不值得賣,太多又佔地方,很多時候都棄之不要,許多廢舊電池不知該如何處理。不能做到一水多用,一物多用,舊物巧利用,不能積極倡導和監督周圍的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想“善小”就是節約的一小事,“惡小”就是浪費的點點滴滴。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需要在平時的小事和各種勤儉節約實踐中養成。

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約資源,那麼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億人口的中國真正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所彙集的力量將不僅是我們國家走向未來的支撐,也是我們民族對於地球和人類的饋贈。

“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修養;不要把節約看成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美德。”當我們抱怨空氣汙染、沙塵暴頻繁、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的同時,何不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如果我們不重視節約,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就將是我們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珍惜資源,崇尚節約是你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範文八:“舌尖上的浪費”

近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舌尖上的浪費”,讓人痛心和警醒。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物件、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這道出了糧食生產的極為不易。對於13億人口的中國而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意義重大。有農業科技的發展,我們固然不需要有“誰來養活中國”的擔憂,但也絕沒富裕到可以隨意浪費的程度。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關係到對社會資源的珍視,更意味著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浪費口糧,糟蹋社會資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每個人都當從自身做起。摒棄餐桌奢侈浪費的陋習,愛惜自己的勞動付出,量力點餐,避免浪費。如果由於“心裡沒底”而超量點餐,可以考慮打包。

令人欣喜的是,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的“光碟”運動正在興起,一些普通公眾、餐飲業者、公益組織參與其中。相信,隨著更多人加入,涓涓細流必能匯成珍視資源、反對浪費的潮流,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

進一步地,反浪費的眼光不能僅放在舌尖上。比起舌尖上的浪費,由於不科學的決策所造成的浪費更為巨大。比如將一座建成時間不長的橋炸掉重建、將蓋好沒幾年的樓推倒再建、將剛剛挖開沒幾天的馬路再次挖開……看起來是在轟轟烈烈的建設,實際是觸目驚心的巨大浪費!

反對浪費,眼光要從“盤裡碗裡舌尖上”放開去,不要忘記從決策制度的層次去遏制這種動輒“推倒重來”、血本無歸的決策浪費。實幹興邦,“實”字為先,我們要管住花錢的手、吃喝的嘴,更要管住發熱的大腦,管住蠢蠢而動的欲心,做實實在在的決策。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狠剎浪費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