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大學聯考作文題的標準:讓學生有話可說

來源:才華庫 2.13W

“2013年,《意林》分別命中全國卷以及遼寧、上海、山東、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八個省市(地區)的大學聯考作文題!”繼去年六月熱熱鬧鬧地火了一把之後,以勵志小故事著稱的“意林體”再一次搭著大學聯考作文的便車躍入人們的視線。自6月8日各地大學聯考作文陸續曝光之後,《意林》雜誌一直將“命中大學聯考作文”的喜訊置頂於官方微博的頁面,其中的驕傲自不待言。

201大學聯考作文題的標準:讓學生有話可說

所謂“意林體”,其實就是心靈雞湯式的勵志小故事,一般不超過500字,閱讀起來輕鬆愉快,讓人有頓悟感,對學習、生活具有啟示意義。通過梳理2003年至2013年全國中大學聯考作文試題,不難發現“勵志小故事”是整個中大學聯考閱讀理解和作文命題範圍的主流,而且有調查顯示其幾乎佔有65%的比例。

為什麼“意林體”的作文題如此流行?出題者的眼界、水平,以及慣性思維當然是重要方面。但更重要原因可能在於,這樣的題目既“正確”又安全,有學者指出,“這是在教育體制僵化保守、日常教學漸趨技術化、應試化之下的一種必然。”自此,有著30多年曆史的大學聯考作文,走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帶有一些政治色彩的“大夢初醒”、90年代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背景下的“勇敢嘗試”,近些年正朝著“心靈勵志”的方向發展。

當大陸作文漸趨“心靈勵志”之時,佔據同樣重要地位的大學聯考作文在香港卻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

“你是香城關注食物衛生委員會主席,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香城衛生局食物安全的.新規例和食物安全教育。”這是2011年香港高階程度會考(以下簡稱“大學聯考”)作文題,看起來像是一道公務員的測試題。對於香港的高中生來說,能寫出一封漂亮的書信、精彩的演講詞才是大學聯考作文得高分的“制勝法寶”。

寫作開始出現在香港大學聯考考試科目——中國語文與文化課程的考試中始於1994年。作為整個試卷中第一部分,考生們可三選一作答。受歐洲文化教育的影響,香港所有試題的設計偏以實用為主,沒有“應試”的題目,大學聯考作文也不例外。

與香港一樣,臺灣地區的作文題也是在1994這一年發生轉折。在此之前,臺灣的作文題多偏重於傳統倫理道德觀點的闡述,臺灣一些兼具教學經驗的作家曾斥之為“不脫八股與策論的老套”。

1994年教育改革後,臺灣作文也變得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範疇隨之由國學擴大到了科學、哲學等多個領域。近些年,學科能力測驗和指定科目考試(相當於大陸大學聯考)的作文考題越來越活潑和貼近生活,包括“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寬與深”“惑”“人間愉快”等。

但是,不加限制地貼近生活為學生創造話題空間並不見得完全是好事。2002年,臺灣學測試題竟然要求考生改寫情書。這封“充斥俗濫與錯誤的成語”的情書,出題者寫得十分“爆笑”:“你長得稱得上是閉月羞花,聲音也像鶯啼燕轉……”

在美國,大學聯考作文除了往往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外,其考察的內容更加深入。不僅僅是對語言的應用、對歷史和知識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對人生更寬廣、更深刻、更智慧的思考,而且反映美國人價值觀的作文題目無所不在。美國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即高中生的所謂“大學聯考”中的作文題,幾乎每一個都可以寫一篇長論文。

更多時候,美國的作文題要體現出“我是誰”“我能做什麼”這樣的主題。比如說,西北大學某一年的作文題為“愚蠢的錯誤和聰明的失誤之間有所不同,說一說你的一個聰明的失誤”,芝加哥大學的作文題“你是某兩個著名人物的後代,誰是你的父母”。

與海外的大學聯考作文相比,當“意林體”式的哲理、寓意都被統一為矯揉造作的矯情,那麼中國內地大學聯考作文就不得不反思了。與其讓學生從給定的材料中提升感悟、根據提示去炮製一碗心靈雞湯,不如放飛其想象力“以我手寫我心”,迴歸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曾經所倡導的準則,別讓我們的孩子從作文開始第一次撒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