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陝西大學聯考同題作文:尊重規則以正取勝

來源:才華庫 3.28W

2014年陝西大學聯考作文題:山羊過獨木橋

2014陝西大學聯考同題作文:尊重規則以正取勝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山羊過獨木橋”是為民學校傳統的團體比賽專案。規則是,雙方隊員兩兩對決,同時相向而行,走上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獨木橋,能突破對方阻攔成功過橋者獲勝,最後以全隊通過的人數多少決定勝負。因此習慣上,雙方相遇時,會像山羊抵角一樣,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不過,今年預賽中出現了新情況:有一組比賽,雙方選手相遇時,互相抱住,轉身換位,全都順利地過了橋。這種做法當場引發了觀眾、運動員和裁判員的激烈爭論。事後,相關的爭論還在繼續。

2014年陝西大學聯考同題作文:尊重規則以正取勝

活動規則的存在是為了維護、促進活動正常高效地進行,其創設的依據是此類活動的考察目的和本質意義。因此,尊重規則應該成為參與者的首要之務。

“山羊過獨木橋”屬於競技比賽專案,其規則有明確的要求:“能突破對方攔阻成功過橋者獲勝,最後以全隊通過人數多少決定勝負。”我們要明白競技專案的本質是通過競爭進行選拔。競爭是手段與過程,選拔才是最終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否定“互抱轉身過橋”這種行為的原因。假使我們認同了“互抱轉身過橋”這種行為,那麼這項競技比賽專案的最終結果將是無法選拔出優勝者。不尊重規則的同時,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這項競技專案。

競技比賽專案畢竟是要選拔出優勝者,那麼如何在兼顧規則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應當尊重規則,以正取勝。尊重規則原因不再贅述,而所謂的以正取勝,就是按照合乎規則的方式進行競爭取得優勝。以正取勝不僅是對規則的尊重,更是一種品德的體現。取勝有道,不失於禮,才是君子之德。中國向來重視“正”,認為這是一種大德、美德。春秋爭霸,諸雄應勢而起,而齊桓公終得彪炳千秋,被聖人稱讚,這是為何?縱觀其爭霸歷史,從苞茅之質到招殺哀姜,再到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倘若我們把春秋諸國爭霸戰看做是一場競技,其規則顯而易見,即得天下大名,順百姓人心,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以仁義為行動標杆,以正德征伐,不出奇謀,不為詭詐,終得周王室認可,天下諸侯拜服,成五霸之首。孔子認為齊桓公“正而不詭”是為至評。

正行源於正德,正德體現於正行。德行相見為古人所重。《論語》有三辯:華夷之辯,義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辯。三辯核心以正為美。自古重視行則坦蕩,言則中矩,取之有道,進退合宜。正則得其宜,奇巧機心則敗心術、亂人心,這是歷代大家最為慎重之處。

《莊子·天地》有一段故事,說的是子貢遊楚見一為圃者棄機械抱甕而出灌,疑而問,為圃者的回答是:“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這雖然說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仍可見古人的慎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君子於細節之處尤為看重,瓜田李下尚且不納履扶冠,更不會在競技中萌生投巧之心,因為即使可以取得一時之勝,但於德有虧,所以不為。

商品經濟時代投機取巧甚囂塵上,追其源起,社會對規則的肆意輕視,對取巧行為的過分肯定與縱容實為一大原因。正如材料中“山羊過獨木橋”其比拼的實質是平衡能力等競技技巧,而非解構規則。如果對這種解構給予肯定,其實是在變相地鼓勵投機取巧,倘若習慣於從中得取好處並受肯定,那麼就有可能會帶著這種心理投入到其他活動中,甚至投入到將來的社會工作中,這值得我們深思和慎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