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文6篇

來源:才華庫 1.2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道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道作文6篇

孝道作文 篇1

關於孝道,從小我就聽說過和多名言,比如說“百惡淫為首,百善孝當先”。這句諺語說出了孝道的重要地位,你做了一百件善事,孝順這件事放在首位。

但是今天,教大家寫這樣一篇作文我是感到很慚愧的,因為我感覺自己算不上孝順。似乎如果有一名特別孝順父母的老師來教你們這節課,會不會比我更有說服力?如果你問我:老師,您為什麼不孝順?我只想告訴你們:孝順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我的一些不孝順的習慣,例如頂嘴、抱怨等,就像是原野上的野草一樣難以根除,又像一匹跑慣的野馬一樣難以馴服。

雖然我自己還算不上是一位孝子,但我對真心孝養父母的人還是懷著滿腔的敬意和尊重的。這些讓我崇拜的人裡面,就包括大書畫家溥儒。溥儒是一位刺血為母親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王爺。這個故事說來話長,有一次,我到中國書店去閒逛,到了書法專櫃前面,我被一本叫做《歷代名家書心經》的字帖所吸引,就拿著翻看了起來,前面的心經都是用墨寫的,黑色的字。翻到了最後,看到了一篇溥儒,別號西山逸士,清朝的恭親王的孫子。他寫的《心經》是暗紅色的,一開始,我還感到有些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再一看下面的說明,原來這些字都是用溥儒先生的血寫的。作為一名書法家,他的小楷非常娟秀,字型超凡脫俗。最重要的是那上面的每個字暗紅色的,我看到眼裡,感到非常刺眼,我無法想象這位身份尊重的王爺,是怎樣把自己的血取出來來寫心經的,他是懷著一種怎麼樣的孝順的心,我真的無法想象。把血從身體裡面刺出來,應該是非常疼吧,但他也許已經感受不到那種疼了,因為他更心疼的是他的母親。看著那些紅色的字,就像是他對母親的殷殷期待。

如果說這位孝順的人離我太遠,那麼我就來說一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孝順的普通人。其中有一位,是一名英語老師。這是一位男老師,有一次,我去開家長會。他教育一位學生要孝順,就說了他自己的事例。他因為父親去世的早,他十分孝敬母親,平時,他不敢和母親大聲地講話,因為怕母親生氣。他真的很孝順,以致於他的朋友都很敬重他。你們看,孝順還有這樣的好處,孝順能為你贏得真正的朋友與別人的尊重。

還有一些人,我覺得他們也很孝順,像有一位學生的家長,他到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常常會給爸媽做一些拿手好菜,然後拍照發到朋友圈中。我看了感到十分羨慕,因為他的廚藝實在是高超。我想他的爸媽吃了他做的吃的,一定高興得合不攏嘴。還有一位好友,她到逢年過節,會時不常的在朋友圈中發些她和媽媽的合照的照片。照片中,她的媽媽顯得年輕漂亮,她們不像母女,倒像是姐妹。

你看,孝順就是這樣簡單,一張卡片,幾句貼心的話,一盤暖胃的菜,都可以溫暖爸媽那顆飽經滄桑的心。

孝順不光是咱們小家的事情,整個社會都對孝順的人津津樂道。我聽到過兩位演員孝敬的故事,一位是馮鞏,另外一位是葛優。馮鞏想來大家都很熟悉,他經常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小品什麼。有一次,馮鞏揭示了他演出排序的祕密。為什麼他每次表演的小品都位於晚會的前面,就是因為他家在天津,他每次都拜託導演將他的小品安排在晚會的前半段,這樣,他就能早點演完回家陪老人家過年了。再說說我很喜歡的演員葛優吧,這是我從報紙上看到的,葛優有一年基本上沒有演什麼電影,就是因為他的老父親病了,他一直在醫院中照顧父親,所以,都沒有心思出演電影。

在一本釋慈智寫的書中,我曾經看到這麼一段:佛陀曾經對弟子們說過:“即使以堆得如天一般高的財寶來佈施,所能獲得的福報仍然比不上真心孝養父母的福報。”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把像天一樣高的金銀財寶都捐贈出去,也比不上你孝敬父母來得更有福氣。不光佛教,儒釋道各家和世界上的各大宗教,都將孝養父母視為至高無上的真理。

知道了要孝養父母的道理,到真心地行動起來,開始孝敬父母,還有關鍵性的一步。這一步,就是破除掉自己的壞習慣。孝養父母需要勤勞,原來父母乾的活,你搶過來幹;孝養父母需要受委屈,父母說得對的地方你聽著,父母說你說得不對的地方,你也要笑著聽完。再歡喜的接受;孝養父母需要耐心,今天孝順,明天孝順,後天還要孝順,只要父母還在我們身邊一天,我們就要孝敬一天。

最後,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再微信上看過的一篇文章,在這篇小短文中,它闡述了一個大道理。如果把一個家庭比喻成一顆大樹,老人,爺爺奶奶便是這棵大樹的樹根,小孩子是這棵樹的樹葉,爸爸媽媽是一些枝幹。一個家庭,只有把老人侍奉好了,把樹根灌溉好了,這棵家庭樹才能枝繁葉茂。所以各位小樹葉們,你們明白讓自己變得更茂盛的祕密了嗎?就是回家去孝養你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讓他們開心,讓他們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你們也必將得到更加幸運和幸福的回報!

孝道作文 篇2

本應該與兒孫共度春節,卻是和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一起度過。

本應該與兒孫共賞圓月,卻是和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一起度過。

本應該與兒孫共品圓棕,卻是和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一起度過。

本應該與兒孫共住溫馨的小屋,卻是和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一起寄居在冰冷的大屋。

這就是現代盡孝的方式,這就是現代對盡孝的理解,這就是現代冷酷的選擇。

孝,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是中華傳統文化所提倡的行為,是我們對長輩的尊敬,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由此可見,‘孝’是做人之本,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行。

而現代,人們對“孝”的理解變了味。現代的人們開始把老人送到了敬老院,或是反鎖在家中,或是直接送回老家,而他們卻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進行解釋和推脫,例如:“我們工作時間長,工作很忙,沒辦法照護他們。”;“把他們鎖在家中是怕他們走丟。”;“老人不喜歡待在這裡,他們想回老家種種菜,澆澆花,還能與鄰里鄰鄉聊聊家常。”,綜上所述,他們不想贍養老人,認為老人會成為他們的累贅。

因而,使得一些養老機構紅火起來,但並非所有的養老機構都有資質,都有條件來進行養老的能力。所以,市面上有許多黑養老機構。近幾年,網路,電視,手機,報紙,都有報道一些不正規的養老院毆打、辱罵老人,把老人鎖在屋內,不讓他們吃飯、喝水,連大小便都讓老人在屋裡解決。這就像是讓老人蹲“監獄”,導致一些老人寧願回老家,也不願意去養老院,更有老人有輕生的念頭產生。

河南省鄭州市一家叫做暢樂院的養老院,深夜經常傳出老人的慘叫聲。當記者潛入調查後發現,這些聲音的來源竟然是養老院裡的護工在毆打、辱罵老人。

合肥一位70來歲的老人,在車庫自縊身亡。老人身患重病,兒子經常騎車送她去醫院,“她故意死在外面,是不想連累兒子”。

這就是後果,我們對待老人的方式,就體現在老人身體和心靈上的傷痕。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成為了現在的傷痕累累,他們這樣是為了誰?當然是為了我們,他們不想連累我們,他們忍了,而我們卻連看都沒看一眼。我們應為之進行檢討。

這是我們的錯誤,因為我們不懂得老人的需求{物質、精神},不能給予老人任何物質和精神上的寄託,使得老人的內心感到空虛和寂寞。

至今,我仍然依稀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支廣告,在春節,一位老人做了一大桌子菜,等待著兒子、女兒、孫子、外孫回來,然而,到了晚上,沒有一個人回來,他們都出去玩了,留下了一位孤獨的白髮老人,本應該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卻是一個人孤苦伶仃,老人臉上的笑容從臉上消失了,一個人坐在冰冷的房間。

“常回家看看,別讓老人感到無助和彷徨吧!”

用你那溫暖的雙手,給他們一個擁抱;用你那溫暖的雙手,給他們一個撫摸;用你那溫暖的雙手,給他們一個力量。

大聲的說:“我愛你!”

孝道作文 篇3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烏鴉媽媽生了一窩小烏鴉,它每天起早貪黑地到處去找食物,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孩子們能夠自力更生了,可烏鴉媽媽卻老了,再也不能外出找食物了。可是,它的孩子們卻沒有扔下它,而是像媽媽之前喂他們那樣,輪流找食物來喂媽媽。這個故事就是《烏鴉反哺》。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動物尚且懂得報答養育之恩,那我們何嘗不能呢。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媽媽平時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還要煮飯給我們吃。這也讓我的腦海裡頓時萌發了一個想法:為媽媽準備一頓早餐。

晚上,我從儲物櫃裡拿出黃豆和黑豆,把它們泡在水裡,準備明天早上做豆漿用。一切準備就緒,我回了房間,調好鬧鐘,便倒頭就睡。

第二天早晨,鬧鐘一響,我便輕手輕腳地走到廚房裡,把黃豆和黑豆從水裡撈出,接著把它們放進豆漿機裡,倒入適當的水,蓋上蓋子,最後按了開始的按鈕,豆漿機便開始製作豆漿了。

接著,我又從冰箱裡取出豆沙包和奶黃包放在盤子裡。我先在鍋裡倒了點冷水,接著再把蒸包子的架子放進鍋裡,最後把盤子放在架子上,蓋上鍋蓋。一切都很順利地進行著。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十五分鐘過去了。哈哈!豆漿煮好了,包子也蒸好嘍!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豆漿分別裝進每個人的杯子裡,還拿出七個小盤子,在盤子裡分別裝了一個豆沙包和一個奶黃包。一切都做好了,就等著媽媽他們起床了。

我正想著要不要去把媽媽叫醒,便看見媽媽從房間邊打哈欠,邊說:“什麼東西那麼香?”“本小姐親手弄的早餐能不香嘛。”媽媽聽到我說的話,頓時嚇醒了,結結巴巴地說道:“你不是在你自己的房間睡覺嗎?”“本小姐今天心情好,老早就醒來幫你做早餐啦!”媽媽聽了,驚訝了許久。媽媽嚐了我蒸的包子後,笑道:“手藝不賴嘛!”我倆都開心地笑了。

長輩恩情如何報,一生一世只有孝。孝不是一時,而是一世。動物中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以及歷史上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千百年來不斷被傳頌,實際上也是人們對於孝道、孝心的一種傳承和發揚。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等優秀的孝文化已經成為歷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道作文 篇4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姥爺因為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照顧姥爺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姥爺,幫姥爺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姥爺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姥爺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姥爺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姥爺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放學回家,我不用爸爸說就先寫作業,寫完後自己認真檢查,收拾好書包;晚上吃完飯,自己洗漱完後上床睡覺。因為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還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著,我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

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把孝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讓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衝,在生活中盡我們所能的去孝順父母、親人,尊敬師長,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孝道作文 篇5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愛是永不止息。

----聖經——哥多林前書

多少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對父母依賴和索取,總是在有求於父母的時候才會變得乖喜。當我們哭泣的時候,可以找父母傾訴,甚至把父母當做是出氣筒。累了,倒頭睡下,也只有父母會躡手躡腳地走進我們的房間,為我們蓋好被子。清晨總抱怨父母為什麼不叫醒自己,卻忘記了父母早已出門,只有一個寂寞的背影。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用筆記錄了父母,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卻都有恩慈之意。父母給了我們有血肉的身體,給了我們關懷,沒有哪個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當你尚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母親便為你寫下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字,那便是“孝“

牛有舔犢之意,魚有弓身救子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自然界中有無數個例子在為我們證明著親情的藕斷絲連,相濡以沫的感動,我們還有過付出嗎?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父母可以為我們付出,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為父母做點什麼嗎?記得姐姐快結婚的時候,奶奶對她說,男朋友丟了可以找回來,父母就一個,丟了就永遠消逝了,你再也得不到那種莫名的溫暖了。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你給父母過生日嗎?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父母有淚總是躲避我們的眼睛,有傷總是自己扛。對我們是微笑。父母我是想要我們送什麼禮物,只是一句話就好,就一句話而已。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師表呢?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父母幫助了你多少次?你有刻骨銘心嗎?

父母是很容易滿足的“小孩”我們所做的也只是舉手便可以完成的動作。無非是對母親的一個會心微笑,是一次主動承受錯誤,是為父親敬上一杯酒,是為母親獻上一杯茶,是對父親的一句關懷,是對母親的一次體貼,是陪父親扛一次水桶,是為母親遞上的一碗熱粥。僅此而已,有什麼做不到的?愛是可以凝固時間的鐘,一個動作,便可永恆!

謹以此獻給天下有愛的人,獻給我的父母。

孝道作文 篇6

現代社會發展如此之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決父母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了。"養"只是為人子女者對於父母最底限的機械勞動而已了。現代人的腦海中雖然種植著孝順的種子,終究沒有真正的發芽、開花。那種子只是一種潛意識中強加給自己的責任——父母就得我養活。

活是活著呢,活得咋樣?你給父母拿來山珍海味,但是就隨手往桌上一礅,然後冷淡無比的來一聲:“吃吧。”看見老孃在洗衣服,很不耐煩地來句:“我來。”這就是孝?孝敬本應使父母快樂,你就那麼多不耐煩,他們能樂得起來嗎?父母只需要物質上的“養”,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們更多。缺少了“敬”的“養”,一定是態度出現了問題,這個態度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於誠篤。

孝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作為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孝道被當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確,傳統孝道不免糟粕。孝經有云:“毛髮色膚取之於父母,稍有損耗是為不孝”,這有些苛刻;丁蘭“刻木求親”稍有做作與誇張;郭巨“埋兒奉母”之舉也未免迂腐。“順者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讓我們難以接收了。我們這麼想不為過。我們不需要那麼做,更不必要那麼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備的美德特質我們沒有資格否定。

孝道作為維繫和促進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絕對應該發揚光大,而且誓在必行。從風俗角度上說,這更是極為重要的。元代張養浩說:“蓋自上而下者謂之風,因上而成者謂之俗,故風俗,國家之元氣,風俗厚則元氣盛……風俗薄則元氣衰……”元代御史上奏時也說過:“國家以風俗為本,……而風俗厚為治之至要也。”對於當今社會的風俗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言論。簡單說來我們起碼得有個全國上下都一致的觀點吧!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因為整個民族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有相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就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說到此處似乎與孝道甚遠了,也過於理想化,然而離我們最近的、最實際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統一民風不正是孝道嗎?一個人還不能愛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愛別人的家,乃至於國家這個大家庭呢?連最容易的“風”也形成不了,那隻能眼看著“瘋”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揚光大了孝道,再談其他的也就不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