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向中學過渡時期的班級科學管理辦法

來源:才華庫 2.13W

一、過渡時期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班級管理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國小向中學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剛升入國中的新生要有一個適應過程,使新生儘快適應中學的緊張而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特點。這對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對於學校整體工作和家庭教育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一)對學生的影響

學生從國小向中學過渡是人生緊要處之一。六年的國小生活,給他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養成了適應國小學習和生活特點的行為習慣。剛升入國中時,對中學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對中學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習慣有些不太適應。班主任抓好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及時指導中學新生適應中學生活,就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果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抓得不緊或抓得不好,就會使這一過渡時期延長。

(二)對學校的影響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抓好了,基礎打牢了,就能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及其它各項工作。

(三)對家庭及社會的影響

近些年,孩子上學偏早,年齡偏小,國小升國中後,家長們既怕自己孩子跟不上課程,又怕孩子超荷負重,心理壓力很大。抓好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就能減輕家長們的心理負擔,使其安心工作。

二、過渡時期班級管理的特點

(一)思想上的複雜性

國中新生來自不同的國小,不同學習環境、各異的家庭背景,造成了學生思想上的差異性。有信奉佛教的,有信奉基督教的,也有盲目崇拜偶像的追星族,他們對學習目的多數不甚明確,受商品經濟影響,許多學生也有追求實惠的意向,筆者曾對全班學生的學習目的進行過問卷調查,其中有60%的學生回答自己的學習是為了以後掙大錢。這複雜的思想狀況給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向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

(二)學習上的主動性

剛升入國中的新生,上進心、好奇心都很強,對國中學習生活有濃厚興趣和新鮮感。80%的學生學習比較主動。在學習上有勇爭上游的勁頭。這是主流,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有畏懼心理,因來自不同國小,成績參差不齊,有的面對國中開設的較多課程,表現出畏難情緒,這類學生約佔20%,還有極少數學生,有應付思想,不求上進,得過且過。

(三)性格上的活躍性

國中新生年齡都在十三四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學生既不象國小生那樣聽話,又不象中學高年級學生那樣懂事,正處在不太好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分辨能力,對老師教育,有一定的小主意,但又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性格是好動、活躍、情緒易於波動。

(四)生活上的依賴性

現在的國中新後,多數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突出的特點是嬌慣、任性、自私、懶惰。

做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班管理工作。

三、過渡時期班級管理的方法

(一)抓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

國中階段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乃至以後漫長的人生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結合政治思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向雷鋒、賴寧等先進人物學習活動。以活動為中介達到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的目的。

班主任應及時瞭解新生思想、學習、家庭等情況,主動與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儘快地適應新集體的學習生活。特點是對差生要做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解決思想難題,對有生活困難的同學要伸出援助之手,使之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應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思想政治工作的網路系統,各方面力量通力協作,共同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新後儘快適應國中的學生生活。

(二)抓紀律,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首先,要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規範學生言行。讓學生把《守則》和《規範》熟記在心,並變為自覺的.行動。

其次是抓養成教育。班主任應跟住班,關於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苗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做到腿勤、嘴勤、反覆抓、抓反覆,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言行和不良習慣。

再次是抓兩頭帶中間。在抓行為習慣養成過程中,抓兩頭帶中間是較為可行的方法之一,一般地說,採取定期或不定期評比的方式。評選出好壞兩方面典型,表揚好的典型,為同學們樹立榜樣,也使差生受到促動,從而帶動中游的同學共同進步,在班級內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

(三)抓學習,激發新生學習積極性

首先,要使新生明確學習目的。班主任應經常向新生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學習不只是為了升高中、考大學,主要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做一個對祖國和人民有用的人,長大能幹好工作。這樣,學習好的有勁頭,基礎差的也有奔頭。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要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完成國小至國中的過渡。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適當保留一些國小高年級的教法,逐步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減少機械記憶的含量,增大理解記憶的比量。教師在授課時,要儘量把抽象的內容講得形象具體,並具有趣味性。

再次是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讓新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確定目標要本著跳高摘果的原則。目標過低會覺得沒有壓力,目標過高又會失去信心。氫確定的目標要以努力便可達到為限,並不斷向高處延展。要結合實際,開展學習競賽,如,基礎相當的互相比,同國小畢業生互相比,同桌同學比,男女生互相比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看誰進步的輻度大。通過開展比學趕超活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認真學習,既遵守紀律又提高了學習成績。

(四)抓管理,把班級建成一個先進集體

國中新生的思想特點決定了對他們的教育應採取以班主任為主,各科任教師積極參與的“扶——導——放”的管理方式,對一個新的集體,應儘快組建學生小組,選拔組建班委會,建立學生自己的組織,改變國小“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管理方法。培養學生自治自理的意識,逐步放手讓學生自治,從“他律”向“自律”過渡。在管理結構上,班主任——班委會——小組長要形成一個核心和一個個分支協同作用系統,把全班同學團結在一起,共同進步。

班級管理還要注意環境建設。教室的佈置,應符合整潔幽雅、寬敞明亮、大方的原則,牆上可適當懸掛一些偉人、名家關於修德、治學的字畫及格言、警句等,使學生置身其中,受到鼓舞和鞭策,從而產生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動力。室內的物品要擺放整齊有序,衛生清潔,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個好的班風,班主任要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手段樹立正確的班級輿論,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在這種輿論氛圍中,一切不利於集體和他人的違紀現象都將受到譴責作用往往比單純的強制手段更為有效。所以把管理的目標放在培植蓬勃向上的班風和刻苦學習的學風上,這一目標達到了,也就是完成了國小至國中的對接和過渡,從而最終達到建設優秀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