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精選11篇)

來源:才華庫 2.89W

導語:每當到元宵節的時候,我既興奮又高興,因為我又可以看到美麗的煙花和一盞盞紅色的許願燈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精選11篇),歡迎小朋友閱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精選11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

每當到元宵節的時候,我既興奮又高興,因為我又可以看到美麗的煙花和一盞盞紅色的許願燈了。到了放煙花的地方,那裡人山人海。我想;哇!這麼多人,只見人們的臉上都喜氣洋洋的,到處都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而月亮姐姐靜靜地站在空中,準備欣賞煙花的舞姿。哦!文靜的月亮姐姐為什麼沒有被邀請跳舞呢?到放煙花的時候了,人們歡呼雀躍,叫的叫,跳的跳。“砰!”煙花升起來了,一朵朵綻開的禮花騰空而起,瞧!升上去的煙花散開了,一朵接一朵。有紅的,有綠的,有金的……縱橫交錯在天空中,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綺麗畫面。天空中的煙花千變萬化,有的禮花炸開裡面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有的炸開以後像似流星雨,刷刷的往下落,還有的如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夜空佈滿了五顏六色的煙花,開放的煙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裝扮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一些小朋友高興得像快要飛起來似的。

這麼美麗的煙花,是誰為大家做出來的呢?原來是工人叔叔為我們做出來的呀!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觀看的人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我也說了一句:“美麗的煙花,你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美麗!”說到這裡,我怎麼可以忘記那一盞盞紅色的許願燈呢?天上有無數盞許願燈,是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放飛的。我想:一定有一盞燈是為我們亮的,它帶著我們的祝福與希望飄向遠方,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啊!煙花,許願燈是你讓這個夜晚的天空美不勝收,是你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幸福與美好,也給我們孩子們留下美好的童年。煙花和許願燈放完了,但人們卻流連忘返,這就是我家鄉愉快而難忘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2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裡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

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著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杆,木杆頂端是一節圓圓的佈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還有的龍燈是用布做成的……隨著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著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著龍燈走。龍燈時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時而在廣場上進行精彩表演。龍燈迎到哪裡,哪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人人歡呼雀躍……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望著緩緩離去的遊行隊伍,我想:元宵的慶祝活動,不正象徵著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嗎?看到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裡大喊:“我的家鄉,我愛你!”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3

春節過後便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是必定是要吃元宵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的說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內紅外白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跟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在中國元宵跟湯圓是兩回事。元宵跟湯圓在古代統稱“湯圓”。後來時移事遷,北方稱之為“元宵”南方稱之為“湯圓”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我山東籍書北部,正月十五自然要吃元宵的。

正月十四,媽媽就和我忙著做起元宵來了

媽媽拿出從老家捎來的糯米粉,倒在簸箕裡,接上一碗涼水,取出從超市買來的凍餡,就著手做元宵了!媽媽先將幾個蘸過水的黑芝麻餡兒放到簸箕裡,飛快的晃動簸箕,餡兒上就裹上了一層糯米粉。接著,媽媽又熟練地將裹上糯米的黑芝麻餡兒過一下涼水,再次發到簸箕裡滾動。如此四五次,一個玲瓏小巧的元宵就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幾次失敗後也做好了幾個元宵。

做好之後放到通風處晾晒一夜,正月十五便著手煮元宵了。

看著滾好的糯米皮包著黑漆如墨的黑芝麻餡兒,溜進冒著嫋嫋輕煙的沸水裡,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煮好,晾涼後,元宵上桌啦。白淨雪亮的小元宵不禁令我垂涎三尺。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送到嘴裡。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來。糯而不黏的皮兒,香兒不膩的餡兒,嚥了下去,嘴裡依然留著芝麻的噴香……

在北方,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圓月一樣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

說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悅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著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著遠處,心裡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著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著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裡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裡。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著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裡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著此情此景,心中喜悅。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5

傍晚七點多,我就拉著媽媽去星月廣場看花燈。到了星月廣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八個用塑料花裝飾的大字:“幸福、和諧、富民、安康。”街道兩旁熱鬧非凡,有賣孔明燈、紅牛角燈的小攤,我便停在一個小攤的前面,讓媽媽買了一個孔明燈。

然後我和媽媽就開始看花燈。啊!廣場上到處亮堂堂,遠遠望去,點點燈光在黑暗的襯托下與天空中的星星融為一體。正是“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呀!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這裡的周圍掛著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花燈,望著這些數不勝數的花燈,我彷彿看到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星星。這個花燈上畫著嫦娥與后羿;看,那個花燈上畫著一棵很高的槐樹;哎,那邊還有一連串不同造型的動物花燈:有米老鼠、牛、大老虎、大熊貓。等等。花燈在五顏六色燈光的點綴下,真是美麗極了。讓我猶如置身在童話夢幻般的世界中,只見大家都搶著合影,相機閃個不停。

看完花燈,我和媽媽坐在一個樓梯休息,看見有許多人在放孔明燈,我便讓媽媽和我一起放孔明燈。媽媽把孔明燈從袋子裡取出來,把鐵架子支好,我用手把孔明燈撐起來,媽媽馬上把孔明燈下面的那一小塊蠟點著了,我把孔明燈輕輕地往上一推,它就飛起來了。我的孔明燈越飛越高,天上的孔明燈有很多很多,但是,我的眼睛始終盯著屬於我自己的那個孔明燈。

放完孔明燈之後,我就和媽媽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想:花燈可真漂亮,真希望家鄉一年有好幾個象這樣的元宵節,這樣我就可以多看幾眼那美麗的花燈了,還可以放漂亮的孔明燈。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這一天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一天。一到晚上,大大小小的人們都從各個地方匯聚到這裡,到處人山人海。特別是花燈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整個西華公園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看。到晚上八點多鐘,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象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整個城區都沸騰了……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裡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接著媽媽給我講了關於元宵節的傳說: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們的性命,人們就組織起來打猛獸,一隻神鳥不小心被一位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著百姓受難,於是偷偷來到人間,把訊息告訴了大家,眾人一聽,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有個老人想出了個法子,他說:“在那一天內,每戶人家都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以為人間著火了。”大家聽了,樂得直拍手。到了正月十五日,天帝往下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著火了,心中大塊。人們就這樣保住了性命。

我聽了後更愛我的家鄉,愛家鄉傳統的文化與歷史,愛家鄉的如畫風景,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7

家鄉的元宵節就是所說的正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比清明節更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這天上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祭祀和“看燈”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裡用豆麵做成粗蠟燭形狀的“豆蠟”,裡面插上燭心,準備晚上給各個房間“照亮”。男人們殺了雞之後,就領著孩子到集市上買菸花爆竹。這天,買、賣煙花的人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寬闊的大街上一流兩行全是賣煙花的攤位,三裡五村的男人擠得水洩不通。小孩子一手抓著大把小煙花棒,一手緊緊地攥著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丟了。

傍晚,父親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村裡,不論是陳家還是董家的祖墳都清晰存在。來到塋地,將親人墳頭的雜草清理乾淨,翻上一些新土,土裡插些黃紙錢,親人的墳子就煥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點燃集上買的蓮花狀的紅燭,紙錢燒起來,爆竹響起來。燭光搖曳,煙氣瀰漫,噼裡啪啦聲中,整個空間裡充滿著一種神祕、憂傷的氣息。在這氣息裡,人們灑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頭,表達對天地的感念和對先輩的追思。

吃過水餃和元宵之後,天就黑了。女人張羅著到各個房間點上“豆蠟”,孩子們和爸爸卻急不可耐地開始燃放煙花。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

元宵節是祖先的節日,是快樂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忘祖。我想,一年一度的家鄉的元宵節正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8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德江縣,每當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時,那裡就熱鬧非凡。人們舞龍燈、炸龍燈,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爸爸告訴我:“舞龍是土家人喜愛的傳統文化,每年元宵節都用舞龍表達上年豐收的喜悅,並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去年寒假,我回家鄉過年,終於親眼目睹了這熱鬧非凡的景象。正月十五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就急急忙忙趕到了縣城裡,那裡早已人山人海。我們在人群中焦急地等待著。大約九點多鐘,從遠處傳來了喧天的鑼鼓聲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高興地大叫起來:“開始了!開始了!”爸爸把我扛到了肩膀上,來了,終於來了!

只見幾十條五顏六色的龍向我們這邊齊頭並進,那陣勢可真壯觀呀!不大一會兒,龍離我越來越近,舞龍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都穿著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他們訓練有素,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會兒群龍賀歲,一會兒神龍擺尾,一會兒龍騰虎躍……鑼鼓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最有趣的是一條草龍,它全身都是用松樹的葉子編成的,在群龍中顯得與眾不同,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舞著它,在鞭炮的煙霧中,好似騰雲駕霧。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最獨特的炸龍燈開始了。

只見舞龍燈的全變成了清一色的帥小夥,他們都光著膀子,臉色通紅。他們才一出現,圍觀的遊人就把早已準備好的鞭炮和禮花向龍身上扔去,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和耀眼的光芒。我也小心翼翼地扔了幾串鞭炮,急忙躲到一旁,生怕被炸到。不大一會兒,一條龍就只剩下了骨架。舞龍的小夥子們卻眉頭都不皺一下,可真勇敢啊!人們盡情地歡呼著,直到龍全被炸完為止,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9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張燈結綵,吃元宵,看晚會,共度元宵佳節。

在我的家鄉有鬧元宵的說法,傳說元宵節是東方朔為了一個叫元宵的宮女見到佳人而想出的妙法。從此,元宵節就成了人們的團圓節。

還記得小時候家鄉在元宵節時舉辦的燈展,到現在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傍晚時分,燈全部亮起來,看啊,長長的街道被裝點一新形成了燈的海洋,由國色天香的牡丹燈,‘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燈,有古色古香的宮燈,還有……我發現一個特點每隔兩盞燈中間都有一個人。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燈盞的工作人員複製解答燈上的謎語。一聽有謎語我蹦的三丈高,興沖沖的充到燈下猜謎,盲人摸象,一看到這個謎語後馬上找到工作人員說答案。誒!天不遂人願我猜錯了,綜合分析了原因,我又去答謎了。紅娘子,上高樓,心裡疼,眼裡流。’這個謎語終於在我認真思考下被我打敗,當我從工作人員手中拿到禮物時,甭提有多高興了!

看完花燈便開始賞煙花了,人群不斷圍繞越聚越多,煙火晚會開始了。首先衝入天空的是一個人物造型的笑臉,它主動地烘托了當時人們的心情,緊接著,五顏六色的煙火也爭著衝向天空,為了那一瞬的美麗,即使煙消雲散也在所不辭,這樣煙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嬌豔欲滴,還有的……轟轟的響聲震動了天空,小星星也在空中搖搖欲墜。夜空像包羅永珍的'錦緞,而煙花則是繡在上面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花卉。

回到家也接近十一點,媽媽把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了上來,一個圓滾滾的元宵,軟甜適中,吃起來粘粘的,真是人間美味!

如今,人們不要求食物上的富足,重視精神物質上的豐富,這不也說明我們的國家在日漸正大嗎?

我愛我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0

元宵節,是春節中的一個高潮,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可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高樓林立,元宵節的味道自然淡了許多。可在我的家鄉——紹興,可就別有一番韻味了。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西漢,正月十五日已經收到了重視,是漢武帝祭祀“太一”的活動,不過元宵節正式成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傳入,起著重要的作用。

元宵節在正月十五舉行,那是,昌安古鎮便會舉行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

花燈會。家家戶戶都會糊紙燈,各色的紙細細的木條子,陳列在木桌上。人們先把木頭框架綁牢實,有個大致的形狀,再把紙糊上去,用畫筆稍作點綴,一個活靈活現的花燈便做成了。這事兒很簡單,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每當一個花燈落成,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幫他們把紙燈掛在門前的鉤子上,花燈呈整齊的一列向前綿延,好看極了。

到了晚上,花燈中點上燭,整條街在一瞬間亮了起來,觀者便更多了。紅火的花燈,配上紹興特有的粉牆黛瓦的民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卻也別有一番韻味。花燈各式各樣,有兔子樣的,有荷花樣的,有湯圓形的,也有一律畫著精彩故事情節的。可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要數墨池中的大白鵝了。大白鵝漂浮在墨池上,通體白色,透過燭光的照耀,竟有些半透明,橘紅色的嘴是扁平而長的,觀者圍在湖邊,伸手便能觸到。

在這一天,人們還必須吃元宵啊!一家人團圓,圍坐在桌前,一人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捧在手中,一口咬下去,粘稠的外皮微微開裂,甜甜的餡兒滑入口中,細細品味,和家人談談心,也是一種美好幸福的生活。

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寄託著人們美好的心願——新的一年闔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花燈和元宵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都是必不可少的。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1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大節日,全國各地的節日風俗是不一樣的。我的家鄉過元宵節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喜氣洋洋。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活動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啊,似乎要把這一年的所有喜慶都融入這一天。

元宵節這天村裡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特別是舞龍、舞獅最熱鬧。龍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個人舞,龍頭前面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叫“龍珠”,龍舞起來時很好看,像真的的龍一樣,觀眾不斷叫好,有些觀眾去摸龍,他們說摸了龍能治百病,一年都不會生病,舞的人舞的滿頭大汗,觀眾拍手叫好。

舞龍精彩,還有更加有意思活動。這天無論大人小孩都要走出戶外,到處遊玩,和親朋好友一起去遊玩,聽他們說,這樣以後一年都不會生病。我想人們出去走一走,是有一定道理的,春節間吃的好,喝的好,運動的少,到元宵節時人們出去活動活動,鍛鍊身體當然會有好處了,就不會生病了。過元宵節這天還有個最吸引人的節目——看煙花。聽過晚飯,廣場上早早地聚集了很多人了,都在那裡尋找好的位置。只聽見“呯”的一聲,禮花爆開,照亮了天空,接著又放了一個禮花,禮花爆開的時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著把禮花爆到水面上,禮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聞到了許多火藥味,突然,一個禮花爆開了,綠色馬上變成紅色,又變成了黃色,隔了幾秒,又發出了幾發,精彩的時候到了,一個禮花爆開了,像一簾瀑布飛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覺。焰火晚會結束了,但是人們還留戀在晚會之中。

家鄉的元宵節真是個快樂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