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

來源:才華庫 3W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

《負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各種數的基礎上的學習,是課改後引入國小數學課程的一項內容,是概念課的教學。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符合學生的學習新知的認識規律。課中取材符合數學來源並應用於生活的規律,教師選取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當學生興趣激起時,教師再帶領學生具體瞭解負數,通過探究溫度計的問題和學生一起經歷、感受生活中的負數。

這節課還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發現、感受、瞭解負數,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通過在溫度計圖上說出所給的度數所表示的意義——找出正負數——從給出的度數在溫度表上找出具體位置並說明理由——什麼時候用正或負數表示——學生彙報自己蒐集的關於正負數的意義。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例項來親身感受負數的存在意義,再從中進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構建知識,為學生以後掌握和運用正負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上,我覺得教師在上述一點讓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做得很好,通過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來形成目的,收集例項,說明意義,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示劉翔比賽時的各種資料,學生進行判斷說理,最後還讓學生自學課本上有關負數的知識,加以鞏固,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從而建立負數的概念,而在練習方面,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同學進行參與,以便及時進行學習反饋,從中確定不足得以加強。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2

“ 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陶雪玲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反思這節課的教與學,我認為以下幾點是成功的。

一、設情景引入課題,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開展問題解決的教學環境。

通過網上圖片和視訊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的土地上竟有這麼缺水的地方,然後讓學生彙報網上查閱的資料,瞭解到不僅僅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缺水,特別是今年雲南遭受的旱災,而且世界許多地方也同樣缺水。從情景中,學生自己感受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課題。

二、聯絡生活實際學數學。

聯絡生活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數學教學應該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絡點,並架起橋樑,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為了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節約用水的必要性,課堂上,無論是本校用水情況,還是家庭用水情況,始終都是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綜合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和分析問題,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存在的不足:學生感悟太少。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看(看圖片或視訊),說(彙報資料),算(先算出每人浪費一小杯水,再算出全國的小朋友浪費水的一個天文數字),知(瞭解有關水的一些小知識),感悟水資源額的缺乏,發自內心的行動起來節約用水。由於老師課前擔心時間不夠,四個環節匆匆而過,因此留給學生感悟的時間太少。

我的建議:把探究、感悟的時間留給學生,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3

聽了李新榮老師的這節《圓的整理和複習》後,我感覺李老師對教材還是深入鑽研的,能抓住圓這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易混點進行教學。知識點複習全面,幾乎達到了面面俱到。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1.這節複習課李老師引著學生回憶知識點,將分散學習的知識,通過複習使之串成線、連成片,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2.課上得生動有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說、讓學生想,讓學生做。

3.李老師注意複習課的特點,注重知識間的聯絡,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巧妙設計教法。如:用課件幫學生回憶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可以真實再現圓的有關知識,激起學生共鳴,幫助學生更清楚地體驗圓的周長和麵積的推導過程和聯絡與區別。

5.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如推導圓的周長和麵積時,明確告知學生運用的是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

聽了這節課後我有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1.這節課雖層次分明,有梳理、有訓練,但總覺得學生複習的主動性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我們知道複習課除了幫助學生梳理、引導、訓練之外,還需要引領學生逐步掌握複習方法,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並對形式各異的整理結果進行互助評價甚至爭辯。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2.延伸、拓寬知識是複習課的基本特點,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老師這節課由於時間不夠,只是圍繞知識點進行了練習,沒有綜合性或有一定難度的練習。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4

複習課它既沒有新授課的“新鮮感”,也沒有練習課的“成就感”。但是聽了陸老師執教的《平面圖形的複習課》一節課,讓我們受益匪淺。

這節課陸老師以一句“生活中的圖形無處不在,那麼其中哪些是我們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呢?”引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讓學生說出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以及各圖形面積的推到過程,老師只是在學生講解時出示相應的圖形面積推導的多媒體動畫,讓其他學生更好的回顧。體現了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

小組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將課前剪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貼在大紙板上,形成知識網路,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乏味的複習課充滿活力,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在練習設計上形式多樣,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拓展練習,既重視數學知識的練習,更重視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特別是最後一道題:這是學校校園平面圖!

在這道題講解中陸老師巧用電腦,讓學生在畫圖板上通過對圖形的切割重組,更好的理解,讓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互相結合,這既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和內化,也有利於學生髮展思維,提升應用能力,同時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中體驗、感悟數學知識的價值。

總之,陸老師的課前準備充分,課上合理分配時間,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不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更是以學生為之主體。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

當然,我們的老師的課都不可能達到100%的完美,所以就這節課個人有以下幾方面意見:

周長和麵積公式的推導是平面圖形的一個重點,本節課卻沒有提及周長,應該讓學生明確知識的形成,以便更好的掌握與運用知識。

課堂中運用幾何畫板過程中環節過渡不夠自然,以後有機會老師和學生應多運用。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5

一、引入新課乾淨利落。

上課伊始,教師提問什麼叫“比”,並舉例,然後出示幾組比,提生算出比值,觀察這兩個比,你有什麼發現?生:比值一樣,可以用等號連線。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時機不同,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引入得過早可能使教學顯得過於急促、突兀,過晚又可能使教學顯得過於拖拉、羅嗦。這節課教師通過幾個簡短地師生對話,應用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引入新知,乾脆利落。

二、教學設計層次分明。

從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各環節的連線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每個教學內容一般都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於每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動板塊之間的割裂。教師一般通過設計過度語言或採用前呼後應等手法來彌補這種“裂痕”,使各個環節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但在具體操作上難免有生硬預設嫌疑,汪老師注重聯絡點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三、指導練習的方法有趣易記。

這節課的鞏固練習有這樣的一道題,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寫出比例式,怎樣寫不重複不遺漏,每位老師都會和學生探討一定的方法,老師在這節課上揭示的方法比較實用。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6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一節概念課,老師本著“紮實、有效”的原則,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師生互動性良好,突出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她關注數學的本質,凸顯“數學味”,較好的體現了自主體驗教學新理念。通過聽武老師的課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值得我學習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武老師的微笑。在這節課中,武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屬她迷人的微笑了。我想這也是這節課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因為老師的微笑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可以給學生以自信,使課堂自始至終都處於和諧的氣氛當中,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積極的狀態,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才能培養出多方面的人才。從今往後,我一定要向武老師學習,面帶微笑的走進課堂,面帶微笑的幫孩子們解決難題,爭取與微笑做朋友形影不離。

值得我學習的第二個地方,就是武老師簡潔有力的語言。武老師的課堂用語簡潔有力,不羅嗦,該強調的強調,重點突出,一語中的。一比較我的課堂語言,顯得隨意、不規範,蒼白無力。在課堂上,我總是怕學生不會講得很多,但是學生根本就抓不到重點,對知識的記憶很模糊。所以,在語言的表達上,我還要多多的下功夫。比如,在提問的時候該怎樣正確引導?在對學生的回答,怎樣去做評價?……

值得我學習的第三個地方是透徹分析,層層深入。在解讀教材上,武老師分析得很透徹,她不僅對例題做分析,還把課後的練習都解讀了。對於一些學生比較難懂的題型,在課前老師做了處理。所以這節課武老師上得很是精彩。每次的備課,雖然我也有備例題,備練習題,但是都沒有這樣來分析,學生學習時候有沒有吃力的地方,需不需要進行調整或者處理。所以,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就出現很多問題,學生不會把知識拿來運用,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運用。因此,在解讀教材上,還要下一點功夫,反覆的斟酌,處理好知識間的銜接。

除了上面提到的,武老師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武老師的紮實的基本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培養。同時從低段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嚴謹的數學語言表達。同時也是要求我們老師的語言要更加的斟酌。結合新的教學要求來設計自己的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快樂中接受知識,運用知識。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7

在公開課中上六年級課的不多,上六年級複習課的.更是少見。在以往的畢業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六年級的教學任務重要性與困難性。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這一塊知識體系中,許多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弱點,周老師運用他多年的教學經驗,融入現代教育思想,把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中的許多思考方法,像一條珍珠項鍊一樣連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周老師為學生安排了多個層次的練習,採用步步深入的方法,知識從易到難,學生得到了全面的訓練,更獲得了綜合能力的提高。

1、練習內容豐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徵。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

2、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絡。周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出現,而且問題都不是直接出示,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再自主解決問題,把知識讓學生自己梳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課給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周老師不僅交給了學生靈活的解題技巧,而且交給了學生更加實用的數學思想。《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應在教學中加強滲透。”本課中周老師適時恰當地對數學方法給予提煉和概括,讓學生有明確的印象。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8

縱觀全課,蔡老師能細研教材,結合實際,靈活組織教材,通過擷取“乘法口訣”、“數的排列”與“圖形排列”三個知識環節,引導學生探求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及其變化趨勢,鼓勵學生探索數字之間、圖形之間以及現實生活中蘊涵的數學規律。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賞析及商榷,評得不到之處請見諒。

一巧妙創設情境,讓孩子在輕快、神祕的魔術色彩中進入新課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開課能讓人耳目一新,通過“猜數魔術”開課,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教師的語言及教態,此時都能散發出一種強大的氣場。稍為遺憾的是教師陳述結果時不夠乾脆利落,還略有疑慮及出錯現象,這稍有降低“魔術”的神祕色彩及吸引力;另外,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尾沒有看到這個“魔術”的揭祕環節,略為遺憾。

二關注情感,讓學生在愉悅體驗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了人文和諧的師生對話情景,旨在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鬆的氣氛下,盡情地發揮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地學習。

三關注過程,讓孩子在思維活動中體悟成功的快樂

通過呈現“乘法表”讓學生觀察表格探索其中的規律,教師能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及滲透思維的有序性,把以前分散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幫助學生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絡,此環節個人感覺還是挖掘得不夠,如:當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在橫看豎觀的觀察層面時,教師還可以啟發或呈現斜看或其它更多的觀察層面所隱含的規律,如第一行“9的乘法口訣”中乘積的兩數之和都等於9這些規律,同時引伸拓展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徵,以及如何判斷等,又如尋找乘積相同的兩個因數成反比例關係的規律,旨意在於拓寬孩子的思路,滲透多層面尋找事物之間所隱含的規律性。

通過呈現“數的排列”及“桌椅的擺放”知識,讓學生探索研究並填空這兩個環節,教師能啟發學生逐一進行充分探究,抓住變與不變的規律去解決問題,還從多角度地揭示規律並反饋交流,引領孩子在採擷豐盛的思維成果時體悟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感覺在時間的分配上有失偏頗,在挖掘規律的深度也有待商榷。比如“數的排列”環節,能否只選取其中三幾個題例進行精講,其餘略講,放手給學生嘗試練習,又比如有“桌椅的擺放”環節,能否將孩子找出來的各種字母表達式:6+4(n+1),6n—2×(n—1)……作一個合併同類項的計算,揭示出最簡字母表達式:4n+2。

總的來說,教師都能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對教材作一個重新調整,細緻的分析,引領孩子充分地探究,只是在時間的安排上略為遺憾,沒能看到孩子當堂在練習中去檢測知識的鞏固運用。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9

我聽了王老師的課後,受益匪淺,本節教學課王老師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時,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本課教學中王老師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努力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實施新課程倡導的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交往”等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收到較好的成效。

這一堂課中有以下幾個亮點,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營造良好氛圍,自主合作學習。

1、在新課的學習中,王老師著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全體同學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並給予學生上臺操作演示的機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王老師並沒有完整地小結公式之類的規律,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懂得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從“無序”走向“有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參與熱情,真正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做到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從生活開始、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同時又不乏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

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教學中選取了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項活動,密切了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絡,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並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繼續探尋知識,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巧用網路技術,設計生動課件。

根據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應用恰當好處。教學中,王老師通過演示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學生理解6只鴿子飛進5個鴿舍,至少有一個鴿舍裡有2只鴿子。既成功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應用規律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不足之處: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夠,例如:趙祥在回答問題時,他的觀點很獨特,這是教師應給予評價,但教師這是什麼也沒說,這樣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打擊。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0

一、同課

本課的教學內容相同,《倒數的認識》是對前面所學的《分數乘法》的回顧,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中,兩位老師都從分數乘法切入,引匯出倒數的意義,再根據分數的意義引匯出求倒數的方法和相應的一些練習,從本質上來講,都體現了《倒數的認識》一課的學習目標,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

二、異構

異構是“同課異構”活動的關鍵所在。本課中,兩位老師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略有不同。

張煒芳老師從談話“互為朋友”出發,解釋了“互為”這一關鍵詞的意思,再從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的練習出發,相引得出倒數的意義,然後深入理解定義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定義,接著根據“倒”字,讓學生觀察組成倒數的兩個數的形式上的關係,引匯出求倒數的方法,最後根據倒數的意義作一些鞏固練習,並拓展到分數除法,為接下來學習分數除法作鋪墊。上課環節環環相扣,新知的形成順理成章,沒有人為雕飾的感覺。

張天一老師從兒歌《找朋友》出發,解釋“互為”的意思,並從漢字遊戲中讓學生觀察出“倒”的現象,並把它延伸到數學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話題,接著用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注意到乘積是“1”的兩個數,然後揭示課題,根據在比賽中看出的計算簡單的原因,得出求分數的倒數的方法,最後在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作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新知。從整個流程來看,比張煒芳老師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開一些。最後馬小虎的日記改錯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兩堂課,兩位老師給出了不同的教學過程,在組織形式上,也略有不同。這裡指出一些我認為值得商榷的地方,請各位同仁指正。

1、張煒芳老師上課時給出了分數、小數、整數、帶分數等各種數,而張天一老師只給出分數和整數,在本課中,需不需要把各種數都羅列其中?

2、比賽的形式是否合適?我認為,比賽一般都是比速度,體現演算法的簡便用。本課中只需要體現乘積是“1”就行,比賽形式起不了作用,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

3、最後拓展到分數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達到什麼度合適?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1

這節課,課堂設計合理,層次分明,有以下幾個優點:

1、匯入新課從學生熟悉的事去比。比高低,比體重,比多少等等。創設這樣的情景讓生髮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應用學生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知,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2、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層次分明。李老師引導學生探究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以及比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再到比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討論主學生髮現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及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0”,每個環節的連線都是合理緊湊。

3、課堂的練習緊扣目標落實比的知識。課堂充滿著愉快的學習氣氛,李老師的課堂語言精煉簡潔,課堂教學效果好。

建議:讓學生多討論解決一些習題的解題方法。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2

本課是在學習了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時要變除為乘,去乘除數的倒數。這節課則是進一步豐富分數除法的內涵,擴充套件到分數除以分數,並由此統一分數除法的法則。

教者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引導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得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用不同的策略來驗證此猜想是正確的。然後再進行歸納總結出分數除法的統一計演算法則,最後再經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在充分感性的基礎上加以鞏固。

1、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大膽重組教材。

課始讓學生先來編幾道分數除法的算式,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進行分類,這樣既對已學的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梳理,又很自然的過渡到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重點,併為探究分數除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做好了鋪墊,同時深化了學生對知識之間內在聯絡的理解。

2、滲透學習策略,有效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出現了分數除以分數的題目之後,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並且憑藉自己的感覺和猜想直接嘗試解決這種型別的題目,學生興趣盎然地接受挑戰。然後再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正因為教師相信學生有這樣的能力,才有這樣的設計,才有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交流。最終證明了同學猜想是正確的,讓大家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信心無疑會得到增強,並樂於在今後的學習中運用“觀察比較——提出猜測——探索驗證——解決問題”這樣一種學習策略。

3、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不管是在匯入部分學生編題得到的除法算式,在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索驗證中,在後面的每一個練習中,甚至是在課堂小結中,教師都是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前後或小組內進行交流,再進行集體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4、練習設計體現較強的針對性和拓展性。

例如:先計算再比一比的題目安排,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方法運用這一層次,而是引導學生建立一種巨集觀視野,在熟練運用計算方法時,探討分數除法中的規律,這是一種更高的系統化。

建議:

1、對於學生每次做題的結果應該及時進行評價,讓所有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在學生自己獨立猜想方法嘗試解決了分數除以分數的題目之後,應該重點鼓勵,讓他們感受快樂,增強信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去。

2、教學中引導的語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細節主,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3

今天聽了丁老師執教的《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丁老師圍繞活動主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注重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效果良好。

優點:1、課堂教學中都體現了類推的數學思想,轉化的思想,開課伊始對分數基本性質、除法商不變性質的複習,在教學中,由最簡分數到最簡整數比,這些由舊知的複習到新知的引入與理解,充分體現了數學中的類推思想和轉化思想,不僅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2、教學中做到了分散難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抓住了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利用學生課前閱讀,各類判斷題的判斷(前項後項乘的數不同,前項後項運算不同,沒有加上0除外等等),讓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並在教學中,有效建立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性質與比的基本性質的關係,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抓住重點,突破了難點,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3、課堂容量大,丁老師的教學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堂教學容量大,將課堂教學看作是考試一樣,引導學生在緊張、高效的情況下學習、瞭解、鞏固、提高。

建議: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在判斷中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但缺乏學生親自動手化簡的過程,如果讓學生自己親自去化簡,會充分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4

六年級下學期數學《解比例》評課稿解比例一課是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後學習的,教學解比例之前,教師先複習關於比例,你已經知道什麼展開教學,由此引入今天的學習,突出了這次的教研主題---如何認真設計好教學各環節之間的銜接與鋪墊,通過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李老師的另一番風采!本課開始李老師先用溫故而知新比例的基本性質開課,當學生寫出8x=25×40時,教師讓學生觀察與以前學的比例有什麼區別,學生很清楚的看到比例中含有了未知項,由此引出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算一算,通過此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比例和解方程的聯絡與區別,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李老師的一步一步引導下得到了提高.

認知得到肯定後,緊接著的心動不如行動,更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此得到了小小的發揮;而後的眾人劃漿開大船,小組之內互相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高漲了很多;在前面內容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進比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難度在加大,但李老師的環節設計如此巧妙,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感覺到本節課是如此的順暢,學起來、聽起來都有一種樂在其中的感覺。

建議:是否可以滲透一下演算法優化的思想呢?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15

聽了史老師執教的《倒數的認識》一課,收穫頗多。總的認為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之中,運用所學知識推到出倒數。具體評議如下:

1.重視課的引入,創設情境。教師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國的文字,很形象地讓學生對倒數有了直觀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流暢;環節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設計嚴謹,語言簡練;對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課之前通過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時,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學習倒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為學生整體感知倒數和求倒數做好充分的準備。

3.充分體現新理念,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概念。知識的學習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為主要形式。教師充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對概念的認識,從意義到求倒數的方法都是由學生來嘗試、探索,效果非常好。對0和1有沒有倒數的認識更是充分聽取了學生的意見,從多角度進行了分析、驗證。如:讓學生試著把每組的兩個數相乘,發現規律,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引出了倒數的概念。

4.及時質疑點撥,做好歸納小結。在給出倒數的概念後,教師讓學生認真讀概念,概念中的重點內容,教師並用彩色的粉筆標出。概念給出後,教師立即詢問學生“互為”是什麼意思,並讓學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數這一概念。在探索分數的倒數、整數的倒數、帶分數的倒數及小數的倒數時,先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並給予總結歸納,讓學生的知識更加條理和系統。這樣下來,便於學生做一些判斷題。

5.教師注重及時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學習較差的學生做出正確回答時,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6.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重難點一目瞭然。強調了倒數的概念和求倒數的方法。

建議:

1.在剛開始探索倒數的概念時,教師應讓學生先觀察每組兩個數的,讓他們逐步感知兩個數之間存在的內部關係,不應直接告訴學生去將兩個數相乘找規律。

2.內容有點多,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費勁,應準備兩課時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