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建築工地教案及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7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建築工地教案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建築工地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瞭解建築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認識大型建築工具。

2、激發對建築工人的感激之情。

3、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4、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活動重點】

瞭解建築工作的內容,環境,認識大型建築工具。

【活動難點】

通過想象創作,將建築工地的景象用繪畫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

2、《小朋友的書——美工》。

【活動過程】

一、引題談話。

師: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築工地,我們一起去看看建築工人是怎樣造房子的。

二、認識建築工地。

1、觀察有安全網、掛著紅色橫幅工地場景的圖片。

提問:圖上看到了什麼?安全網有什麼作用?紅色橫幅告訴大傢什麼?

2、觀察有各種大型建築工具的圖片。

提問:這些建築工具的`名稱叫什麼?它們分別有什麼本領?

3、欣賞工人打地基、砌牆、做框架、刷牆等的圖片。

三、感受建築工人的辛苦勞動。

1、討論:你覺得建築工人辛苦嗎?

2、小結:建築工人辛苦工作,建造了許多的房子,我們才有舒適的生活。

四、延伸活動。

完成“繁忙的工地”的畫作。

【活動反思

“建築工地”對幼兒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些事物,而老師對於這一內容也沒有一個專業具體的瞭解,因此只能從一個大致的環境和幾種較普遍的建築工具入手,豐富幼兒知識面。

第二課時的繪畫,考慮到幼兒想象、自由臨摹的侷限性,因此我作了範畫的示範,講解了幾個注意要點,從幼兒的繪畫表現看,主要有幾項不足:

(1)佈局的合理性:畫面中應是建築物和吊車兩個事物,但大多幼兒沒有考慮第二因素,而將第一個事物畫中間且過大,使得畫面不夠協調

(2)事物的整體構造:這也取決於幼兒繪畫的實際能力,有的幼兒還未達到對物體形的塑造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