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案合集8篇

來源:才華庫 2.5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竊讀記》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竊讀記》教案合集8篇

《竊讀記》教案 篇1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匯入: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我是怎樣竊讀以及竊讀的滋味,請同學們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再讀一讀。

2、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麼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⑴ 聯絡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⑵ 交流課前蒐集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彙報交流。

3、總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麼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迴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裡,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竊讀記》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練習默讀,感知文章內容。

2.通過抓關鍵字、詞、句,做好圈點批註,體悟作者的情感,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進一步練習默讀,感知文章內容。

2.抓住關鍵字詞句,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成長的含義。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默讀法、批註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默讀來完成的。

2.自主閱讀,將初次閱讀、圈批與教師引導後的再圈批作對比,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總結出圈批的方法,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定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導語: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樂趣,海倫凱勒用手和心靈感受讀書帶來的震撼與驚喜,今天讓我們走近另一個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樣讀書的?讀書又會給她帶來怎樣的感受?

展示課件並展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任務一:默讀課文,感知內容。

(二)默讀課文

1.默讀全文,說一說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完成後小組討論交流。要求:限時8分鐘。

2.友情提示:

默讀方法: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不回看,不默朗讀。

圈點批註:可藉助《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旁批方法。

(三)圈點批註

結合自己的圈畫批註,在組內交流: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圈畫?從哪些方面進行批註?

預設:

1.題目。為什麼說是竊讀?

2.動作描寫。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

3.修辭。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

4.人物。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簷下,你總不好意思趕走吧?

……

(四)頭腦風暴

將你們小組的這些想法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

預設:

提示:學生提取要點容易零散,教師提醒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

【設計意圖】進一步落實默讀方法,測試圈批把握程度,同時強調默讀速度。“任務一”中表格的的繪製,是為了與第二次圈批做比較,為下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圈批方法做準備。

任務二:圈畫批註,體悟情感。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思考並再次圈批,同時進行組內交流。

(五)小組交流

根據已做批註及課後的閱讀提示思考下面問題,並將你的思考及依據在文中做出圈注。完成後小組交流。

1.文中題目為什麼說是“竊讀”?“我”竊讀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2.第一次“竊讀”被趕出書店後與再次“竊讀”得到店員的幫助,“我”的感受和認識各是怎樣的?

3.文末句有什麼含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4.文章寫了幾次竊讀?中間部分寫的是什麼?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六)完善表格

根據再次思考、圈注,完善下面表格

預設:

提示:學生可能從兩次的圈批中能夠總結出圈批點,應給以肯定,但在為什麼這麼做不夠理解,要引導學生對一篇文章應該從三個方面把握:寫什麼、怎樣寫、為什麼寫。這也是文章中應該進行圈批的地方。

(七)分享感觸

在兩次圈批中,你一定會有很深的感觸,請你記下來和大家分享。50字左右。

(八)總結方法

1.對比兩個表格,總結做圈畫批註的方法。

2.出示課件,得出方法:

(1)用不同符號圈畫批註。

(2)抓關鍵字詞句。

(3)對文章有感觸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及時記下自己的感受。

(4)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特別是文章結尾的句子。

(5)能顯示文章結構的地方。

(九)課堂總結

在閱讀記敘文、記敘性散文時,我們要能夠通過關鍵字詞句知道文章寫了什麼事,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的,作者要表達什麼觀點或情感。

【設計意圖】再次圈批,意在引導學生圈畫批註的具體方法(抓關鍵字詞句),同時通過兩次圈批對比,學生能很好地領悟圈批的方法,即如何正確運用自讀課中的旁批和閱讀提示,來為自己的閱讀服務。引導學生從對比中體會感受“我”對“長大”的獨特理解,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引導學生能夠懂得讀此類文章的方法。

《竊讀記》教案 篇3

體會竊讀的意義——《竊讀記》教學小案例

師:魯迅筆下的迂腐文人孔已己曾經狡辯說“竊書不算偷”,現在我們也來討論一下“竊讀”算“偷”嗎?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找一找自己的依據。

生:我覺得應該算吧。因為書店就是賣書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

生:我覺得不算偷,雖然作者收穫了很多,但書店並沒有損失什麼。

生:那她為什麼還要隱藏起來,感到懼怕不安呢?

生:因為有些書店裡服務的人對沒有錢買書的顧客不歡迎。而作者只是一個真正愛讀書,有著強烈求知慾的學生,並沒有偷書店的什麼。

師:同學們辯論得很熱烈。而實際上她和其他讀者不一樣,只讀不買,竊書讀。她曾說:“但我偷竊了什麼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可以說《竊讀記》三個字中充滿了樂趣,也飽含著作者的辛酸。

《竊讀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梳理敘事類文章的脈絡;

2.通過描寫,體會作者竊讀時的心情;

3.激勵學生珍愛讀書,奮發向上。

難點、重點:

1.通過學習記敘與描寫的語句,體會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解題並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竊”字的含義:

(1) 通過查字典,找出“竊”字的多個義項。

(2) 結合課文內容,朗讀“竊”字在本文中的含義。

明確: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竊笑”。

2.“竊讀”的含義:

(1) 一般含義;

(2) 放在文會考察其含義。

明確:假裝逛書店,其實是要讀書店裡的書而不買,趁店員不注意時暗中偷讀。

3.小結:對詞語的理解與把握不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還應把它放到文章會考察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分析文中詳寫的主要事例。

問:由題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小時候“竊讀”中發生的一些事,其中具體詳細地寫了兩件事。同學迅速瀏覽,要求:(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2)再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當時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確:(1)因“竊讀”而被趕出了書店。——孤獨無助

(2) 得到店員的關心幫助,讀完了一本好書。——感動、感激

(二)學習文中略寫的內容——“我”“竊讀”的方法。

問:這兩次詳細描寫的事例也告訴大家,“竊讀”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成功“竊讀”,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簡略地記敘了一系列方法。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竊讀”的方法。

明確:(1)發現“竊讀”這一好方法;

(2)到幾家書店讀完一本書;

(3)裝作其他顧客的家屬;

(4)以雨天避雨為藉口留在書店;

(5)用花生米充飢;

(6)藏在書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點答到)

小結: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去讀書。

三、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1、講: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這些事讀起來都讓人感覺很生動,因為作者除了記敘這些事之外,還進行了細緻的人物描寫。

提示: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

2、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思考任務:

(1) 劃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或段落;

(2) 設身處地地體會其所反映的當時人物的心情,寫在書邊(假如我是主人公,我會有何種心情);

(3) 依據作者當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讀你圈劃的內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學生回答過程中加以提示、引導;

(2)朗讀方式多樣化:學生個別朗讀;重點段落全班集體朗讀;精彩段落分析之後再富感情朗讀。

4、總結並分析人物形象。

問:請同學根據以上記敘與描寫,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要點)“我”是一個家庭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四、簡述“竊讀”的收穫。

小結: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痴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竊讀記》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簷、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重點、難點】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學校讀書學習。可是有一個人的讀書學習的方式卻是很特別的,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麼“讀書學習”的。

板書竊讀記

二、學習課文

(一)激疑

我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題目中的“竊”字是什麼意思?題目又是什麼意思?作者又為什麼要“竊”呢?

學生自由發言、討論。

“竊”是偷的意思,文中指作者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於是在放學之後,到書店偷偷地讀書。

(二)以問題為思路學習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

1、“我”是如何“竊”讀的?

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2、“我”竊讀時的感受又是怎樣的?

找出相關的句子,指名朗讀,說是說當時作者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提示:感受作者學習的艱辛和對學習的渴望。進行情境遷移,讓學生體會自己優越的學習條件,需加倍珍惜。

3、我“竊”讀的收穫是什麼?

抓住文中作者讀書後的表現與老師對作者的教導加以分析。

5、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最後加以引導與歸納。

提示: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培養熱愛學習的情感。

《竊讀記》教案 篇6

第一個環節——說教材

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進行編排,由兩篇精讀課文《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兩篇略讀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我的“長生果”》, 選編內容都緊緊圍繞閱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在單元中起著以篇帶篇的作用。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詞,學習1-7自然段體會作者竊讀時的懼怕和快樂,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第二課時:學習第8-10自然段,深入理解“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含義。並讓學生進行積累,拓展。

第二環節——說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並掌握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我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麼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後揭示課題。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並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我們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作者“竊讀”的滋味交流句子:我竊書是怎樣一種滋味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書的滋味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 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後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品味“竊讀”,感受愛書之情。

(一)、“竊讀”伴隨著一種複雜的感受,你能從文中讀出作者的酸、甜、苦、辣嗎?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劃一劃、讀一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會兒與同學交流。

(二)、重點品讀以下3個句子。

句子1、“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

(1)畫出句中表示動作的詞。

(2)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句子2、“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1)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2)“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3)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4)結合生活體驗,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3、“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4、美讀昇華:你能把自己對“竊讀”的理解與感悟讀出來嗎?生讀,師評:同學們的朗讀,把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竊讀”時,“我”的心理有一種怎樣的感受嗎?

(三)、再次品讀“竊讀”的滋味.

忍受了腰痠腿疼、飢腸轆轆,經歷了擔憂、害怕,最終體驗了驚喜快樂。在酸甜苦辣的交織中,作者卻仍舊說“我很快樂”。(課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書的滋味!”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對書的熱愛)齊讀句子。

讓學生用味覺的“酸、甜、苦、辣”去含英咀華,直接而直觀,箇中滋味定能湧上心頭,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得到培養,在情感上也能形成共鳴。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寫話:

如果你是書店的老闆,面對一個如此喜愛讀書卻又買不起書的小女孩,你會怎麼做?怎麼說?

這個寫話練習,讓學生暢所欲自己獨特的看法,尊重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價值取向。

(五)、啟發思考:作者為了讀書,又怕又懼,又累又餓,可她為什麼還樂此不疲呢?她快樂的源泉是什麼?

第四板塊: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竊讀記

酸 苦

快樂

甜 辣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絡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瞭主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竊讀記》教案 篇7

一、扣題眼,順勢匯入

1、查字遊戲:

師板書竊字,看誰最快查到。

2、指名讀字音、記字形、說竊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釋。

3、師板書讀。

過渡:在竊讀這個詞語中,竊應該選擇哪個解釋合適呢?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感知,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

師:讀課文後,你會怎麼理解竊讀這個詞呢?請在課題旁邊寫上批註(或默讀、或輕聲讀、或和同桌分段讀等)。

2、再次瀏覽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小結:

原來課文記敘了(師板書:記)我因買不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裡讀書的事情。

4、齊讀課題:

再讀題,鼓勵質疑:

⑴ 再讀課題,說說自己最想知道的內容或最感到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⑵ 質疑。

⑶ 師將問題的大致意思板書於黑板上:

可能會問:我為什麼要偷偷的讀書呢?我是怎樣竊讀的呢?我這樣子讀書又是怎樣的感覺呢?難道不怕被發現嗎?

⑷ 師: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你們能提出這麼多好問題,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懂這篇文章。

⑸ 師:帶著你最想知道的問題去反覆讀通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三、品詞句,積累內化

1、你最感興趣的上哪個問題呢?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機動教學:

⑴ 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竊讀的呢?

① 指數名學生答。

② 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課件展示)

A、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

B、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C、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D、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E、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③ 師:再用心讀讀這些句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什麼呢?一句或幾句都可以,感受長短不限。

④ 學生練習在書上批註。

⑤ 全班交流批註心得,指名答。

⑥ 教師適時點撥,重點引導學生扣住擠鑽貪婪裝著重點詞語以及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這個句子。

⑦ 指導朗讀:

指名讀,肯定性評價;分組讀,激勵性評價;分男女生讀,感悟性評價。

⑵ 我這樣子讀書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呢?難道不怕被發現嗎?

① 過渡:

讀書在我們面前是何等的簡簡單單,而文中的我卻是怎樣一番滋味湧上心頭呢?

②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抒發作者竊讀感受的句子。

③ 指名答,師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課件展示)

④ 師:我們都知道,朗讀講究抑揚頓挫。那麼你在朗讀時,會怎麼處理呢?可以打上朗讀記號並寫出這樣處理的理由。

⑤ 生邊練讀邊打上記號。

⑥ 指名讀:

生答相關句子,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急匆匆急切地飢腸轆轆依依不捨最令人開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等重點的詞句中感悟。

四、讀全文,整理思緒

1、師:那麼此時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個怎樣的學生呢?

2、指名答。

3、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共同感受一下這個嗜書如命的孩子吧。

《竊讀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能力目標:1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2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簷、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教學重點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正確生動。

教學用具

課前蒐集讀書名言;製作由重點詞句組成的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釋題匯入,讀題質疑

1、板書“竊”,師:誰會讀?生讀。

師:看到這個“竊”你想到了什麼?而本文“竊”的是什麼?生交流後補充板書課題:竊讀記

2、讀題質疑

師:讀了課題,你腦海中蹦出什麼問題?(生自由提問)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自學生詞新詞。

3.自學檢測:

A.認讀生字與寫字。

B.體會詞語的含義。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裡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裡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麵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三、抓重點句段,從“竊”中品味愛書之情

師:如果把林海音在竊讀過程中的感受比作五味瓶,你能從文中讀出作者竊讀的哪些味?從課文中找一找相關句子,劃一劃,讀一讀。一會兒與大家交流。

(生讀書、交流、感情朗讀,根據學情重點指導以下一些句子:)

(1)“害怕書店老闆發現”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實在苦。)

(2)“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麼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趕上天下雨”是什麼滋味?

(為了讀書,卻慶幸下雨,並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著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4)“餓得飢腸轆轆”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燈亮起來”是什麼滋味?

(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裡非常高興。)

(6)“我走出書店時”是什麼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說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絡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這篇文章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滋味產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竊讀又累又餓,可作者為什麼要竊讀呢?“竊讀”算“偷”嗎?

(引導學生談出更深的認識:作者酷愛讀書。)

四、寫閱讀記錄卡

作者從小就酷愛讀書,只有愛讀書的人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國文老師所說的,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讀書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糧。有的同學說,這篇文章特別好,很真實,也很感人。那麼,你認為哪裡寫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讀課文(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竊讀記》教學設計四》,

可以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時默讀時朗讀。)邊讀邊畫出你認為文章寫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寫在讀記錄卡上。

2.同位倆互相交流記錄的內容:你為什麼覺得這裡寫得好?

3.全班彙報交流:讀一讀自己摘抄的記錄卡,談談摘抄它的理由。

(1)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對複雜心理活動的描寫。

如:剛進書店時回想、安心和擔憂幾種不同心情的轉換。

下雨時非常的高興,卻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在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得喊著:“大些!再大些!”高興卻又裝著不高興的複雜表情。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一種懼怕。

激發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感受。

(2)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細緻的動作描寫。

如: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總算擠到裡邊來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對書的酷愛。

4.練習朗讀。

師生共同來練讀,個人讀;把自己找出來的語段讀給大家聽;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和你一起讀。

五、補充材料,倡導個性閱讀

分發材料:《竊讀記》節選。

1.用心讀文章,品味文章。

動筆去劃一劃,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讀書的收穫與感受。(引導學生能夠簡單用上學習課文時的方法。談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滋味。)

六、拓展延伸

1.談讀書經歷。

把自己的讀書經歷與作者的讀書經歷進行比較,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2.如果沒有了書,世界將會是怎樣?

3.蒐集名人讀書故事,並做好記錄。

課後回顧:

常聽老師說:“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實,咱們也可以讓內容豐富的語文課變得跟數學課一樣,清清楚楚,關鍵在於教師能夠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設計出有效可行的方案。初讀《竊讀記》,題目就讓我產生了無數個問號:“我”為什麼竊讀?竊讀的滋味是怎樣的?竊讀得經歷又是怎樣的?……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讀了題目後,都從腦海中冒出來了。於是,在幾遍讀課文後,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為本文的學習確定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即:如果把林海音在竊讀過程中的感受比作五味瓶,你能從文中讀出作者竊讀的哪些味?從課文中找一找相關句子,劃一劃,讀一讀。一會兒與大家交流。愚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得在與文字、教師、同伴對話的基礎上。同時,這一問題,既融理解與感情朗讀為一體,又體現了以生為主體的理念。從課堂的實施過程來,效果還是不錯。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問題也不少。如,對所找的句子的反饋,都是先一生讀相關句子,再談體會,最後齊讀。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是我自身水平的問題。另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領悟寫作方法(心理活動的描寫以及抓住人物的細微動作描寫),我也發現了本班學生寫作上存在的問題,這也應是我今後努力發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