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來源:才華庫 3.1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地科學態度。

2、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物體從高處落下來有什麼規律嗎?這篇課文會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課文著重講的是什麼人?

3、他對誰的話提出了疑問?

4、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做了哪些工作?

5、實驗的結果怎樣?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2、提問:

你怎麼分段:講講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四、人物介紹:

學生根據查詢的資料介紹

伽利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實驗。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思考:該段怎樣向我們介紹伽利略的?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尋常”是什麼意思?“很不尋常”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伽利略“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

(因為他提出的問題常常使老師都很難解答,這說明他善於發現問題,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

六、學習課文第二段:

1、亞里士多德是什麼人?

“信奉”是什麼意思?

當時的人是怎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人物,他與下文有什麼聯絡?

(對這樣的人提出疑問,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公開實驗時,才會有那麼多人嘲笑伽利略,對伽利略敢於懷疑,勇於實驗的行動更加讚賞。)

七、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如果我同時從同一高度鬆開手,會有什麼結果?

生: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師:你們怎麼知道的?是誰得到的這個結論?

今天,我們通過這課書的學習,要了解伽利略通過哪些步驟成功得出這個結論的。

二、默讀課文引路: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包括哪些自然段?

三、回憶複習:

第1,2自然段講了什麼?

四、讀第三段:

1、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產生懷疑?

讀出亞里士多德的話,教師出示,學生理解這句話:如果10磅重的鐵球是1秒落地的話,1磅重的鐵球就會10秒鐘落地。

3、解伽利略的疑問:

從亞里士多德的話中,可以得出哪兩個不同的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1磅重的鐵球拖住了10磅重的鐵球,使捆在一起的2個鐵球落下的速度減慢。

板書:如果……那麼……

演示,解釋:

因為1磅重的鐵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等於10磅重的鐵球減輕了1磅重量。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解釋,重量減輕了,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慢。

還可以用數學式子表示:

第二個結論是什麼意思?板書:如果……就……

誰能仿照第一個結論說說道理嗎?

生:因為把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鐵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解釋,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師:你對這兩個結論有什麼看法?

生:同一件事的兩個結論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說不通。

師:伽利略也覺得說不通,那麼他是怎樣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呢?

五、學習第四段:

1、學生讀第四節:

其他同學思考:伽利略得出了什麼結論?

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無關。

2、對照前面亞里士多德的話,伽利略的結論與之完全相反,這個結論是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統治了兩千多年的結論,是前所未有的,真是了不起。

3、他是怎樣得到這個結論的呢?

“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伽利略的結論不是憑空想象,而是通過科學實驗反覆求證之後得到的'。

4、伽利略在向亞里士多德挑戰時,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伽利略當時很年輕,卻已經有了相當的功底。”

5、他為什麼要做公開的試驗?

既為了宣佈試驗結果,也為了啟發大家破除迷信,不顧自己這樣宣佈,會面臨人們怎樣的責備。

(二)人們對於伽利略的公開實驗持什麼態度?

“是……還是……”

解詞:膽大妄為、固執

人們為什麼對伽利略有這樣的評價?人們這時認為誰的話是對的?

(三)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對照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塔下的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的沸騰場面。

理解人們為什麼會驚訝得呼喊起來。

這句話與別的不同,是先說結果,後說原因。

理解文中得“才”

這句話是比喻句嗎?“像”是什麼意思?你對這句話怎樣理解?

權威們學識淵博,懂得比一般人要多,應該尊重權威們得意見。但是,權威說的“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不能盲目迷信權威,伽利略公開試驗使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是多麼重要啊!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查詢的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伽利略這樣做需要多大的勇氣。

六、總結中心思想:

課文講述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鐵球的輕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這句話產生了懷疑,通過分析和試驗,公開在比薩斜塔上進行公開試驗,得出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結論,取得了科學研究新成就的故事,表現了伽利略的敢於破除迷信,堅持科學試驗的精神。

七、課後作業

完成課本後面的作業。

第三課時

一、回顧前課的學習,明確笨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指導學生分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教師提示學法

2、學生分段

3、檢查學生分段情況:

三、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四、討論學習這課書以後,自己懂得什麼。

五、寫作讀後感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絡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絡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為什麼?

⑵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螢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⑵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大螢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螢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義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訊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麼?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⑴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⑵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