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班會教案

來源:才華庫 6.44K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著它的成長;小草感恩大地,因為大地給它生存的空間;我要感恩我的母校,因為她教我為人處事和掌握知識的本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恩母校班會教案,歡迎閱讀。

感恩母校班會教案

主題闡釋:

“感恩”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感恩”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 “感恩”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學會感恩,是道德教育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

現在的孩子在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總認為:所有人為我做的都是應該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向別人去索取——索取物質,索取友誼,索取愛,而忘記了感恩。這都是道德教育缺失引發的,教師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從小接受道德教育,給孩子留下的最寶貴的、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6月,六年級的學生即將畢業,離開學習、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母校的最後一些日子裡,越來越多的同學留戀母校,想為母校做些事情,而為老師獻花、寫贈言之類的活動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往往會流於形式。通過觀察,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志願者、義工活動的開展,藉助一些鮮活的例項來加強學生感恩、回報意識,並號召其尋找措施——成立“校園小義工”,併為營造一個充滿陽光、激情、健康向上的和諧校園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班會目標:

1.通過活動表達畢業生對母校的感謝之情。

2.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之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回報。

3.通過活動,在學生心中播下了“志願我先行”的種子,並通過一系列的踐行,使小義工的活動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逐漸繁茂起來。

設計理念:

1.繼續遵循“對話教育”的理念,即以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式相互作用來達到學生自主和自由發展的教育。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主題進行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生成或建構了自己的認識與知識。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實現著多種視界的對話、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併產生新的視界,讓真理的探求不斷增加新的.可能性。這加強了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激勵作用,使學生的身心在這種聯絡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2.遵循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篤之以意、導之以行,避免了以往那種“重傳遞,輕思考;重灌輸,輕交流;重說教,輕踐行;重外律、輕內修;重顯性、輕隱性”的誤區。即先由“做為校園的小主人介紹一下:最喜歡學校的哪裡?為什麼?”“在這臨別之際,你想為母校留下些什麼?”開始來調動學生的對國小生活的回憶、留戀,激發對母校感恩之情;再適時引導向社會志願者學習,不僅在有國家大事時、在社群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更應該在校園出一份力;隨著認識的統一,再開展“頭腦風暴”認領崗位、學寫計劃書,以確保活動的後續工作的有效性。整個活動體現出了由“知”到“踐行”的指導過程。

班會準備:

1.小調查:最喜歡學校的哪裡?(最好用照片來說明。)

2.準備主題班會上所使用的表格、設計隊名用的卡紙、彩筆。

班會過程:

一、課前活動:藉助照片抒情懷。

1、做為校園的小主人介紹一下:最喜歡學校的哪裡?為什麼?

出示一幅幅同學們在小路、操場、乒乓球檯、籃球場等場地活動、比賽的照片,學生飽含深情地說:

生一:六年前,大家沿著這條小路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這成了我們這友誼、同學情的最好見證;

生二:我們在籃球場上拼搏,灑下汗水,這是為班級、學校榮譽而戰的汗水;那不時縈繞在耳畔的加油聲,昭示著同學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生三:那寬敞明亮的實驗室、教室裡,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使成績躍居級部榜首;

生四:多媒體教室、小禮堂承載著我們對藝術的夢想,一次次登臺演出,一次次引吭高歌,那場面喜慶熱烈,令人難以忘懷;

生五:那高大挺拔的玉蘭,校園內的每一朵花,都即將變成最美好的記憶!

……

2、引入活動。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感到大家在國小的生活很精彩,學校的一草一木都留在你們的腦海中;時光飛逝,大家已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成長成一名少年,在這裡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收穫了友情、師生情……可是再過56天,大家就要離開國小,升入國中,今天我們就齊聚一堂,來抒發對母校的眷戀之情。

我宣佈XX市匯文實驗學校六年級三班《依依母校情 寸寸感恩心》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積極探討明思路。

1.提出問題引深思。

大家即將面臨分別,面臨著與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夥伴分別;面臨著與精心培育我們的老師分別;面臨著與我們生活了六年的校園分別,在這臨別之際,你想為母校留下些什麼?

【此時,生答得不好,只反覆講用成績、遵守紀律、開畢業典禮之類的來回報,課堂氣氛沉悶。】

2.巧妙引導明方向。

(1)像你們一樣,有人也想到了——一盆盆親手製作的絲網花,捧在一群六年級的學生的手中,她們表達出自己對母校、對老師的感恩之情;這已經成為每年畢業典禮上的最為感人的環節……(出示圖片。)

(2)隨著一個詞語、一個社會熱點映入同學們的眼簾——“志願者”“義工”,大家也意識到:時間是流逝的,禮物是會變舊,留給母校最好的紀念品莫過於是留下一種好的行為習慣,一種精神,一種美德……請看觸動他們心扉的志願者英姿——(出示資料。)

①5.12汶川大地震後,一群群來自民間自發的力量,為災區群眾帶來了如太陽一般溫暖的光亮,被災區群眾視為“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名字叫志願者。

他們積極向外界倡議,募集食品、藥品等災區群眾急需的各類物資;策劃和組織了一次次“支援災後重建,大型愛心義賣”活動,用聲音喚起了希望,用雙手架起了生命橋,用行動實現了人間奇蹟。

②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同樣是因為有大批志願者的辛勤付出。16天中,170萬奧運會志願者用真誠友好和熱情周到的專業服務,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獨**獻,也樹立了積極健康的良好形象。曾有人高度評價道:志願者是北京奧運會最好的形象大使。如果說奧運會是體育的海洋,志願者就是拂過海面的那一縷清風;如果說運動員是萬眾追捧的鮮花,志願者就是襯托鮮花的綠葉。奧林匹克精神之火不滅,奧運會志願者所秉承“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志願精神也永遠不滅。

③ 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中,熱情的“小白菜們”回答遊客各種各樣的問題、為遊客指引方向、幫走失的兒童找到家人、給老年遊客送來清涼的慰藉……工作雖然瑣碎又平凡的,但志願者們一直用微笑和熱情感染著身邊的遊客。可以說,志願者已經成為園區執行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志願服務工作更是與整個世博會工作息息相關。

(3)其實我們的身邊也很精彩,因為同學們的身上亦具有志願者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這不,大家組織成一支支小小志願者隊伍,或——

鏡頭一:向路人分發低碳生活的小冊子,並收集他們的承諾簽名。

鏡頭二:扶著拄柺杖的老人過街。

鏡頭三:面對著金髮碧眼的外國遊客,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著。

鏡頭四:在打掃樓道,清除城市“牛皮癬”。

……

3.樹立榜樣篤信心。

現在,同學的服務範圍又擴充套件到校園內,因為他們和大家一樣有著對母校深深的眷戀:(播放課件。)

①2008年7月3日,一群六年級的學生來到教室,做最後一次大掃除——擦拭桌椅、清掃地面,連空調的後面也不放過,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留給母校最美好的紀念;

②還是一群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組織了一支支校園小義工,或幫助低年級的小同學打掃衛生,或主動整理“失物招領處”,或擦拭大廳的鋼琴、擺放小凳;

這是“小小書蟲俱樂部”的同學在整理書架;

護綠小隊在澆水;

“校園廣播之聲”的同學在主持;

國旗班的同學每天負責升降國旗……

一時間,爭相為學校做貢獻的小義工活動蔚然成風,這不拾起地上的字紙也已成為同學們的舉手之勞……

三、頭腦風暴找崗位。

1.同學們,此時此刻的你是不是深受感染,迫切想加入到校園小義工的行列去?那你認為學校的哪些地方需要你的服務?

2.彙報要求:①每個小組只准一次說一處,不允許重複。

②請一名書法好的同學上臺記錄

3.進行“頭腦風暴”,旨在激發學生對六年國小生活的回顧,增強為母校、低年級小同學服務的緊迫感與使命感。

四、踴躍招募見真情。

1.同學們,既然大家發現了這麼多的地方需要我們的服務,那麼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認領活動地點,爭當校園小義工的招募大會。

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給自己的小隊起名字。

(2)設計活動口號。(以上兩項寫在卡紙上,並裝飾好)。

(3)彙報隊名和口號時可形式多樣——可用繪畫、擺造型、套用歌詞等;時限2分鐘。

(友情提示:可找在場的所有老師諮詢。)

2.彙報。

【精彩回顧】

此刻的學生激情四射,所流露出的機智、愛校情結令人動容:

“花園衛匠”“彩虹花壇”“懷念大廳” “永嗨匯文”小組彙報形式新穎;

“秩序標兵”小組另闢蹊徑,設立了在樓道內維持課間紀律的崗位,不得不佩服同學們的心細如髮;

“為國爭光”“名人之友”“愛花小隊”小組在設計隊名中獨具匠心,因為這裡的“國”指的是國球——乒乓球,他們的崗位肯定是乒乓球檯了,“花”指的是花壇,“名人”則指的是校園裡的名人塑像。

五、擬定計劃促成功。

1.計劃是未來行動的路線、保障,我們來設計一下咱們小義工活動的步驟、措施,以保證我們的活動順利進行。

2.出示一份擬好的活動計劃書,以啟迪學生的思路,使之思維得以發散。(計劃書見附件。)

3.交流。

六、堅持行動促提升。

今天,同學們發言精彩,表現更精彩,這是源於大家那拳拳愛校之情,源於大家那顆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赤子之心,而這就是一種道德,一種源自於我們的內心的道德。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道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修養,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社會繁榮的基石。我們是祖國的明天,肩負著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祖國明天的棟樑!

老師希望同學們將這節課的所得、所悟堅持下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讓我們身邊的人、事、物更精彩。教師宣佈班會結束。

反思

本次班會活動是使用外校學生來搞的,內心一直忐忑,但隨著活動中流程的進行,我被這群學生感染了。

這次班會意圖通過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堅持的“校園小義工”的活動的介紹,以此為範例引導大家都積極參與到這個團隊中來。

因為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燦爛的東方文明,雖未曾舉起過“志願者”的旗幟,但從“樂善好施”的先哲千年古訓到“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無數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類道德情感的華採樂章。志願者行動既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揚和光大;志願者精神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芒,故所選取得主題具有典型型,其輻射帶動作用突出。

活動中先是介紹“汶川大地震”“08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些大事件中志願者的事蹟,再適時推出同城、同齡人的做法,使學生豁然開朗,的確是“身邊之事大有可為”啊!從而激發了自己也要為母校做貢獻的決心;然後通過認領服務崗位的競爭,擬定計劃書的指導,使學生明白踐行的方向和程式。

整個的活動層次清晰,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整個由悟到行動的過程自然,注重大主題與每一小“我”關聯,關注到了班會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整合問題。

在活動中同學們通過討論,使看法趨於一致——一個對母校有著深深眷戀與感激的人,一個懂得感恩與回報的人,一個懂得奉獻精神的人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並積極投身到校園小義工的活動中去。在這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研討中,學生也得到了歷練。

學生在這堂主題班會課中體現出了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達到了預期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