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4篇

來源:才華庫 2.98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4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用多種方法計算乘加、乘減,實現演算法多樣性。

4.培養學生的友好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5.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就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眾不同的方法,鼓勵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並貼到黑板上,親切地說:瞧,多可愛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吧!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遊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小熊還想用幾道題來了解一下咱們班誰是聰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計算前兩題時,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

23=54=14=34=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們和小熊到它的農莊科技園去參觀。

1.圖1(在板書上畫簡筆畫):(4棵玉米,每棵結3個)請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列式:34=43=3333=

2.圖2:小熊掰走了一個。

請學生結合圖意提出問題:還剩幾個玉米?

怎樣解決?小組商量討論。可以藉助學具。

學生彙報解決問題的方法;聆聽學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學生列出最後一個算式,告訴學生要先算乘法。

教師把學生的方法寫在板書上,板書方法:先畫一個伸著大拇指的大手,誰思考出來的方法,就把誰的名字寫在手上,然後在大拇指的一旁寫出他的算式,有幾種方法,就畫幾隻這樣的大手。

3.圖3:小熊掰走兩個。

在小組內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把式子獨立寫下來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1.第56頁的做一做。

第1題,看圖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題摘桃子:把式子寫在桃子上,指名計算並集體訂正。

2.開放題:小熊要和同學們做朋友,想知道咱們班有多少同學。我們有多少種告訴它的辦法?

如:數;直接說;乘加、乘減(每個小組有幾人,有幾個這樣的小組,還剩下幾人)。

3.數田格本中同學們所寫出來的字數。(開啟準備好的一頁,都是幾行零幾個,每個人寫的行數不同,零幾個的個數也不相同)能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暫時有困難可以等學完6、7、8的口訣後再解決。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知道運用乘加、乘減的方法比數數快得多。

四、課堂總結,引導實踐

教師總結:我們和小熊一起探究數學問題,可真有趣,把你的收穫和大家說說吧?同學們要做個有心人,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試試去吧。

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國小郭麗萍

3.4.4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一箱蘋果重15(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說說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 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 (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絡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麵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說說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工程問題的特徵,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係?已知什麼,求什麼?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係,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結果都相同)

(4)為什麼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係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工程問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工程問題有什麼特點?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第一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匯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餘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裡,小朋友們來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麼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麼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來分分,並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①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並說說怎麼想的?

②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裡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後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裡,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麼?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於3餘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餘數,所以餘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告訴你的夥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後有餘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餘數的除法。明天來告訴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