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優質課教案

來源:才華庫 1.96W

【教學目標】

《雷雨》的優質課教案

1、瞭解戲劇作品的特點。

2、在作品的戲劇衝突中真實、鮮明的體現人物個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戲劇常識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我們這裡講的戲劇實際上是劇本,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戲劇離不開戲劇衝突,它表現在人物性格的衝突上,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動作。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和舞臺說明。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

1、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絲路花雨》;

2、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如《雷雨》;

3、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雷雨》;

4、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正劇如《白毛女》。

二、簡介作家作品

曹禺:中國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本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

童年和學生時代 曹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父親萬德尊曾任鎮守使、都統和黎元洪總統祕書。曹禺生母早逝,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曲和文明戲。曹禺沒上過國小,延師在家,誦經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過的。天津是個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鎮。曹禺在這裡目睹了帝國主義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許多“高階流氓、高階惡棍”及“苦力”的勞動,聽見了深夜小巷傳來的賣兒賣女之聲。這對曹禺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創作的思想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進入南開中學。這是一個有民主精神的學校。學校的南開新劇團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學校演劇團體。1925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併成為重要骨幹,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嗇鬼》(一譯《慳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另一方面編演時事新劇,進行民主宣傳鼓動工作。在此前後,他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新文學作品。他曾說,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動”,超過了他喜歡的易卜生。因為這些作品“啟發他必須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1928年曹禺升入南開大學政治學系。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裡,貪婪地研讀著世界名著,特別是希臘悲劇及W·莎士比亞、E·奧尼爾、А·ⅠⅠ·契訶夫等人的戲劇作品。同時他也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家的表演,到天橋去聽曲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著作。他“讀老子、讀佛、讀聖經”,讚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同情叔本華對生活深沉的憂鬱”,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於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決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著作之後,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著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作裡,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三部曲”創作時期: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話劇《雷雨》。1934年7月發表在《文學季刊》1卷3期。他從自己青少年時期熟悉的社會圈子裡,提取了《雷雨》的題材,通過周魯兩家8個人物的歷史與現實糾葛,反映了從光緒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後約達30年的複雜社會生活和衝突。故事寫某礦董事長周樸園,年輕時遺棄了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長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攜次子投河遇救,離鄉遠走。周誤以為她已死。後周家亦北遷,與侍萍再嫁的魯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魯家父女皆在周家為僕,次子大海在礦上做工,周妻繁漪與長子周萍有私情,後知周萍愛魯女四鳳,繁漪欲遣去四鳳乃召來侍萍,兩家關係始被揭開。周萍與四鳳知為異父同母兄妹,雙雙自殺。繁漪之子周衝為救護四鳳也觸電身亡。大海為罷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毆,逃奔而去。侍萍與繁漪不堪重壓,一呆一瘋,只剩下周樸園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作者在這常見的“始亂終棄”和“”的社會現象中,開掘出具有時代特點的社會悲劇。他在劇中寫了尖銳的思想衝突和階級壓迫與鬥爭,但主要是描寫新舊交替時期3個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對命運所做的抗爭和她們走向毀滅的悲劇結局。《雷雨》情節的豐富性、生動性,尖銳的戲劇衝突,嚴謹的結構,渾厚凝重的格調,濃重的悲劇氣氛,深受希臘悲劇和易卜生、奧尼爾劇作的影響。但曹禺寫的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事、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內容和外來的藝術形式結合得最為熨貼,最有光彩的一個。因此《雷雨》把中國年輕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學價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畫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戲劇的共同特點。

三、聽《雷雨》的舞臺劇

四、理清人物關係

周樸園,雖曾留學德國,又是一個現代廠礦的董事長,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虛偽,在家庭裡,卻像一個黑暗王國的統治者。故事就圍繞他而發生。30年前,他的家庭為了給他娶一個名門閨秀,硬是把他所愛的,併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的女傭侍萍逼走了。他以為她投河自盡。但是,她卻為人所救,嫁給一個下層人魯貴。豈料,30年後,魯貴不但在周家當差,而且,他們的女兒四鳳又像她的母親當七年級樣,來到周家作傭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爺周萍(周樸園和侍萍所生)相愛,並已有孕在身。但他們的愛情卻帶著內心的隱痛,因為周家年輕的太太繁漪,不肯放棄曾與她私通的周萍,而四鳳卻又要面對周家二少爺周衝(周樸園和繁漪所生)的愛情。侍萍由於尋找女兒來到周家,在這裡,她最不願看到的事發生了:她與周樸園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卻已覆水難收;女兒重蹈了她的覆轍,與其同母異父的哥哥相愛並已有了身孕;她的兩個兒子周萍與魯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卻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難容;所有的人都矇在鼓裡,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當一切血緣的謎底被揭穿時,一場大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自殺了;周衝為救四鳳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盡;繁漪瘋了;侍萍呆痴了。

第二課時

一、複述與課文有關的故事情節

分析劇本的情節結構,一般都以場面為基本單位,劃分場面的依據,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場或主要場景的轉換。

第一部分:梅、周狹路相逢。(家庭內部衝突)

第二部分:魯、周針鋒相對。(社會階級鬥爭)

我們今天主要研習的是第一個場景的內容:

1、很顯然,在見面開始,雖然是三十年的舊情人,但侍萍並沒有表露身份,到課文的什麼地方,周樸園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魯侍萍的?

明確:

課文上面“周樸園不覺的望望框上的照片”前。

那麼課文中的第一場戲,焦點是侍萍的身份是否揭開,以這個為標準,第一場又可以一分為二了。(板書)

2、開始的時候,是魯侍萍的什麼引起了周樸園的注意呢?

明確:魯侍萍的口音和關窗的舉止

3、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兩人相認前的'部分,下面同學找出周樸園問魯侍萍身份的地方。

明確:

一共四處

“你──你貴姓?”

“(抬起頭來)你姓什麼?”

“(忽然立起)你是誰?”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板書)

請同學揣摩語氣並表演出來。

4、與周樸園相對的,這四次表明身份的機會,魯侍萍都沒有揭穿身份。但是,從臺詞和舞臺說明中,我們又看出,魯侍萍並沒有躲閃或者急於離開,反而希望引起周樸園的注意。由此看來,魯侍萍一方面欲語還休,另一方面又欲罷不能,當時到底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明確:(關鍵是魯侍萍想不想見周樸園,又想不想讓周樸園見自己)

⑴ 魯侍萍帶著30年的積怨,想見一見當初摧毀自己命運的罪魁禍首。用自己的出現拷問這個人的靈魂,想看看他是什麼樣,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麼樣。

⑵ 本以為拋棄自己的人三十年來一定逍遙快活,置自己於腦後,沒有想到這裡還保留30年前的痕跡,些許有些感動。

⑶ 自己要作為周當初犯罪的活證據,控訴他的罪行。

二、匯入第二層

隨著身份的揭開,三十年舊事重提,周樸園也心情隨之起伏,由追憶到奇怪,到猜疑,再至緊張,以及得知侍萍身份後的惶恐,不知所措。主角出場以後,矛盾又如何演化的呢?

三、研習第二層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1、當魯侍萍提到往事的時候,周樸園是什麼態度?當週樸園說到30年來對侍萍的懷戀的時候侍萍又是什麼態度?說明什麼?

明確:

當魯侍萍提到往事的時候,周樸園態度十分冷漠“從前的舊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當週樸園說到30年來對侍萍的懷戀的時候,侍萍說“這些話請你也不必說了。”

魯侍萍的控訴引起了周樸園的危機感,所以要抑制、恐嚇;周樸園的甜言蜜語被飽經風霜的魯侍萍給識破,所以也馬上抑制住了。

2、當雙方陷入僵局的時候,周樸園提出了一個什麼解決辦法?

明確:用錢。

為什麼周樸園一再要魯侍萍收下錢?

明確:周樸園是個骨子裡的封建買辦“雙料”資本家,他一直認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法寶就是金錢。“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在他看來,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錢為轉移的,金錢可以買到一切,金錢可以成為遮醜布,金錢可以換來良心的安寧,金錢可以彌補罪過。這就是周樸園在簽署支票時的內心活動。一張支票撕開了他層層偽善的面紗,使其冷酷、自私、虛偽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資產階級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

己,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地位與尊嚴,至於別人的痛苦,別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嘗真正放在心上過呢?!

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不見時懷戀,相見時又絕情,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呢?(結合劇本分析)

參考:

真情說──周問過許多人,派人打聽過梅小姐的情況,要修墳紀念。住房內保留著“頂喜歡”的傢俱,記著生日,保留著習慣。30年前,周樸園的確對美麗溫柔的侍萍動過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驁難馴,兒子周萍敬而遠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⑴ 三十年前二十幾歲的周樸園,對年輕美貌、溫柔善良的侍萍產生戀情,是自然真實的感情,一個人對初戀總是難以忘懷的,何況侍萍為他生過兩個孩子,最後,又因為被拋棄而投河自盡。

⑵ 周婚後生活不美滿,更加深了他對侍萍的懷念。和周結婚的第一個門當戶對的闊小姐,身體不好,加上週不愛她,婚後不久就死了。繁漪個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歡的那種女人,在這種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懷念他的初戀情人。

⑶ 對於周對魯的懷念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作者曹的觀點是“是真實的,絕對是真實的”。

⑷ 而當侍萍奇蹟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時,周為什麼害怕、惱怒、趕她走?因為他害怕魯的出現會危及到他的名譽、地位、家庭。

假意說──

⑴ 當他得知侍萍還活著:“(驚愕)什麼?”問是否想見:“(連忙)不,不,不用。”聽說侍萍還活著,周樸園感到“驚愕”,更是避而不願見。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徑張揚出去,有損門第。這表明了周樸園的偽善和醜惡。

⑵ 當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魯媽時,資產階級的本性使他一下子從往日的懷念回到現實的厲害衝突中來。

①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

② “誰指使你來的?”

③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④ “從前的舊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⑤ “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先是聲色俱變的責問,接著試圖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為由,企圖穩住侍萍,使其不再提舊事;口口聲聲表白不忘舊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譴責;最後凶相畢露,辭退四鳳和魯貴,開除魯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殘。

第三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第二場

1、周樸園和魯大海相見後的對話,他們開始的對話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⑴ 周樸園在和魯大海見面前,已經從魯侍萍那裡得知魯大海就是他的“親骨肉”,也知道魯大海“鼓動罷工反對他”,但是他還要問大海“你叫什麼名字?”“你有什麼事吧?”這種明知故問的態度正表現了周樸園的思想本質。周樸園擺出資本家、董事長的臭架子對待大海,說明他對大海已不存在什麼骨肉親情,他們之間只有勞資間的階級對立。

⑵ 魯大海的簡明回答表明了他作為罷工工人代表的鮮明立場

2、周樸園是怎樣對待罷工工人的?

⑴ 用金錢收買“少數不要臉的敗類”,分化瓦解工人隊伍。

⑵ 開除罷工鬧得最凶的工人魯大海。

3、魯大海面對周樸園的種種卑劣行為是怎樣表現的呢?

⑴ 堅信罷工是團結的,有組織的,鬥爭一定會勝利。

⑵ 揭穿周樸園的騙局,指出周樸園離間工人隊伍是“卑鄙無賴的行為”。

⑶ 揭發周樸園殘酷剝削、血腥鎮壓工人的罪惡,怒罵周家一群強盜。

4、周魯兩家的矛盾衝突的根源是什麼?

周樸園是封建資本家的代表,魯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在階級地位和思想意識上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他們的對立衝突是必然的,這一悲劇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正是由於這一階級根源,在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階級衝突才異常激烈,形成最本質的衝突。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魯侍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魯侍萍是一箇舊中國勞動婦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館卻備受和壓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趕出家門,她走投無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殺。遇救以後,一直掙扎在社會最底層,含著怨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鍊了她,使她認清了周樸園的本性,勇敢地控訴周樸園的罪行。她以撕毀五千元支票的舉動,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表達了她對周樸園的蔑視。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見見我的萍兒。”表現出她那純潔、崇高的母愛。

魯侍萍是一個下層勞動婦女,既善良溫柔婉約,又不乏堅強。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始亂終棄之後,曾投水自盡,所幸獲救,在接下來的上十年裡,為了生計,魯侍萍帶著孩子流落他鄉,嚐盡了世間冷暖,終於使她逐漸堅強。三十後與周樸園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認識到周樸園的自私虛偽本質,拒收周樸園的錢。這表現了她對殘酷現實的清醒認識。她心地的磊落及對周樸園的輕蔑和憤恨體現了她的尊嚴、骨氣以及對命運的抗爭。

2、周樸園形象:

周樸園是一個資本家,他做事冷酷無情,對人冷淡,並且十分虛偽。他似乎在深情地懷念“已死”的侍萍,他打聽侍萍的墳墓並表示要進行修理,但當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時,他卻簽了一張五千塊的支票遞給侍萍,想以此來了結所有的事,這正是周樸園偽善醜惡心理的曝露,集中得表現了他得處世哲學。在他看來金錢能夠解決一切,這不正是一個資本家應有的邏輯思維嗎?

許多人給周樸園的評價是冷酷、自私、虛偽,殘酷剝削無產階級的資本家。可我以為周樸園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他年輕時與梅侍萍相愛,本是一件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偉大愛情,他本是一個無階級意識的善良的富家少爺,卻因為被封建禮教下的門當戶對和資本家的唯利是圖意識所毒害,而逐漸淪為一個冷血的、始亂終棄的紈絝子弟。直至後來他逐漸習慣了資本家的不擇手段,騙取名譽、金錢、地位。他自己也被教化成一個無情虛偽的資本家。但就在他已成為冷血動物之時,他卻還保留著侍萍留給他的舊襯衣,舊傢俱以及相片。他殘酷的性格背後,保留著一絲對年輕時愛情的留戀,周樸園的本性是善良的,卻被封建制度所毒害,他既要趕走現在的魯侍萍,卻又保留著梅侍萍的相片,這本身就充滿著矛盾。他受到現實中自身利益與內心深處真性情的強烈衝擊,最後利益佔了上風,要求他必須冷酷地對待現在的魯家。周樸園也是可悲的犧牲品。

3、魯大海形象

魯大海是一個思想覺悟較高的工人。雖然他的鬥爭經驗不足,但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歸納主題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內部的尖銳衝突,以及周、魯兩家複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展現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象,對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汙濁的內幕做了深刻而又細緻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