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平衡實驗教案

來源:才華庫 5.54K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大班科學平衡實驗教案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我發現孩子在用兩根紅棒中問交叉疊放後,紅棒向一邊傾斜,孩子就用教具往一側放,並告訴我:“我想讓它們平衡”。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驗是嚴謹有序的。但孩子利用紅棒進行平衡實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何不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主題教育呢?於是,“平衡”主題由此而生。

在“平衡”這一主題活動中,已經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麼是平衡、探索了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並引導幼兒探索了使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新增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的現象,此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的重量,探究紅藍棒平衡的方法。

2、根據驗證結果,發現操作規律,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2、經驗準備: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新增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要多於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並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麼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麼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麼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麼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幼兒①拿一塊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麼回事?”於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新增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現什麼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教師:“你們為什麼會記不住了?”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現呀。”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量填寫在大的記錄錶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現什麼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麼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麼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麼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材料來源於蒙氏班幼兒每天都接觸的紅藍棒和積木。雖然不是那麼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裡,我們看到了幼兒敢於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2、活動中的不足:

經過實際操作發現:由於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新增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新增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主要內容:

1、活動的生成來源於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幼兒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於平衡的相關經驗。

2、科學實驗中的資料應該是嚴謹的,在這個活動中資料是“塊數”而不是“重量”,所以迴避了“支點”的干擾。幼兒獲得瞭如何使槓桿兩邊平衡的方法,並不是兩邊要放多少量的經驗。

綜合評析:

活動來源於蒙臺梭利班級日常的教具操作,提高了教具的使用價值,活動大膽創新、有實效;其次,活動目標明確具體,在主題活動中圍繞關鍵經驗進行探究,層次清晰,發展性較強;再次,活動設計及組織過程表現了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和適宜的指導策略。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營造了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幼兒提出了有挑戰性的探究問題,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培養了幼兒合作探究、分享經驗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