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三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漁家傲》《天淨沙 秋思》(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2W

 詩詞曲三首

一、學習目標

⒈反覆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情懷,複雜的感情。

⒉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二、學習重點

目標1、2

三、學法指導

    ⒈幫學生打通時間帶給學生的詞意理解的障礙,用簡短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詩歌描述的意境。

⒉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1、藉助工具書掃清朗讀障礙;

2、查詢有關作者資料,寫作背景資料,做資料卡片,簡介三位詩人。

3、請你在查閱字典,熟讀註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並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你能說說每首詩的大意嗎?

2)這三首詩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瞭解詩詞曲三種體裁的特點、區別

學習探究

㈠匯入

㈡組織學生介紹三位詩人。

㈢配樂朗誦,總體感受並進一步理解詩歌感情。

1.範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並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三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知道的?

提示:可查閱資料瞭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

明確:《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全詩如歌如訴,情感跌宕起伏,韻味深長,一波三折,章法跳躍,語言明朗樸素,似脫口而出,音調激越高昂,豪放與悲憤共存,天真與苦悶統一,形成太白獨特的“縱逸”風格,抒發了詩人因懷才不遇而引發的無盡煩憂,也體現了詩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結構上的大跨度跳躍與詩人的情感變化相一致。

《漁家傲》:全詞寫景抒情完美結合,將愛國情懷、思鄉之苦和建功立業的渴望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蒼涼悲壯的情調。並將視野擴充套件到塞下孤城、千嶂萬壑,著墨于軍旅生活,與盛唐邊塞詩相近,以悲景蒼莽的意境體現出崇高的壯美感,風格蒼涼悲壯,開宋代蘇辛豪放詞派的先聲,在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淨沙 秋思》:這支曲子只有28個字,卻能以巧妙的構思,選取秋天幾個富有特徵性的景物,給我們摹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創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用以襯托天涯遊子思鄉的那種孤寂悽楚的心情。不僅寫景,動靜相襯,而且寫人,借景言情;不僅用景物點染“秋”,而且用景物來表現“思”,化景為情,情從景出,把“秋思”寫得非常悽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三首詩呢? 

2) 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②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鑑賞。

4、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採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㈤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為什麼?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㈥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三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後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訓練鞏固

1、當堂背誦。

2、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思想核心是一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開頭兩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開頭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人在此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請舉一例說說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的最後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如何認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欣賞白樸的一首《天淨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 朗讀 

2、 說說這首小令藉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請選擇一句或幾句,發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