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來源:才華庫 2.64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初步學習的方向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會用序數詞較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傾聽別人的發言,關注和學習同伴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磁性板,上面縱向畫有10條跑道。

2、教學掛圖(四)中的10種動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數卡各一套(小數卡用於記錄最後動物比賽的結果,大數卡用於記錄跑道的位置)。

3、幼兒用書第22頁《認識序數》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運動場上有什麼。(將動物隨意散放在跑道上,不與跑道對應)#引導幼兒觀察跑道,確認各條跑道的序號。

教師: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跑道?(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然後在集體點數)教師:哪條跑道是第一條?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左邊開始數,依次指其右邊相鄰的跑道,問這是第幾條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條跑道)#引導幼兒用數字標出跑道的位置。

教師:誰會用數字給每條跑道做個標記呢?(請一位幼兒來操作)教師手指跑道上的數字5:"5"放在這裡表示什麼意思?我們平時用"5"可以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作用?(有兩個作用:一是表示物體的數量,二是表示物體的位置)

2、幫助小動物做賽前準備。

#教師出示木偶大象,以裁判的身份提出賽道準備的要求:請運動員站在自己的跑道上,做好比賽準備!第1道,小兔。請個別幼兒上來幫助小兔找到自己的跑道並站好,再把其他動物放在不同的跑道上。(不要按順序說,讓幼兒找出對應的跑道)

3、比賽開始後引導幼兒判斷比賽的情況。

#教師移動動物的位置,讓幼兒看看比賽中的的情況。

教師:比賽進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是誰跑在了第一位?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裡重點線最近的是第1位)再看看其他動物個跑在了第幾位?

再次移動動物的位置,展示比賽結果,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判定每個動物比賽成績。

教師:比賽結束了,誰得了第1名?其他動物各得了第幾名?第幾跑道上的什麼動物跑在第幾名?嘗試用數字記錄動物們比賽的結果。

教師:誰能告訴大家參加運動會的小動物,它們各自的了第幾名?(集體說一說動物們比賽的結果)師幼討論:這次比賽,小貓有2個數字朋友(表示跑道位置和比賽結果),它們各是什麼意思?(站的道次、比賽所得的名次)

4、集體進行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按提示要求完成幼兒用書第22頁"樓梯上的動物"內容。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考慮到序列是多樣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學中,我進行一些序數變化方式,如:

1、辨認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橫直排的,縱向排的,

2、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如:從左到右是第幾?從右到左是第幾?從上到下上第幾?從下到上是第幾?

3、確認同種類物體的序列,哪個物體排第幾?

4、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如確定了序列中物體的序數後,變換序列中的物體,再認一認變換後的物體排第幾?這樣做既有利於形成序數的概念,也有利於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遊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學會把用過的東西放在學具筐裡。

 活動準備:教具: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學具:幼兒兩張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圖形分類。

出示大小、形狀各異的長方形、梯形若干,提問:"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請一位幼兒操作。"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2、認識梯形。

出示梯形,"這是什麼圖形?它和長方形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梯形上面邊短,下面邊長;上面的兩條邊平平的,不一樣長,有四個角,不一樣大。"

3、引導幼兒觀察直角梯形、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都是梯形嗎?""那一個圖形是梯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兩邊平平的,不一樣長,四個角不一樣大)

二、小組活動

第一組:變梯形。"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們變成梯形。"

第二組:給梯形塗色。

"看看圖中都有什麼圖形,請小朋友給梯形都塗上顏色。"

第三組:梯形找家

給各種不同大小和不同顏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動評價

重點請個別幼兒演示是怎樣變梯形的,啟發幼兒想出多種方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3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學習正確計數。

3、能與同伴分享合作,協商解決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來自幼兒真實生活的錄影片段——"跳繩比賽爭執瞬間",記錄紙和筆。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和家長一起蒐集有關體育比賽的資料,觀察瞭解各種比賽的過程和名次確定的方法;幼兒已有跳繩和跳繩計數的經驗。

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通過實踐,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在不斷增強計數興趣的過程中學習正確計數。準備運用實踐體驗法、討論法與遊戲法突破這一重點。

2、難點: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準備運用啟發提問法、活動延伸法突破。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觀看錄影,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錄影,請你們看一看,錄影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看完錄影后提問:

(1)錄影中的小朋友因為什麼事情發生了爭執?

(2)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的'問題?

2、第二遍錄影(慢速播放),便於幼兒觀察跳繩速度與計數速度的對應關係,分析現場計數時出現的問題。

提問:

(1)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問題出在哪兒?

(2)如果是你,會怎樣為跳繩計數?

3、小組實踐,集體分享:如何使跳繩計數更準確。

(1)幼兒分組活動,每組取一根跳繩。幼兒可以邊實踐,邊商討計數方法,並通過圖畫標記等形式記錄跳繩計數的方法。

(2)集體分享

a、分享探索過程,如:

開始計數時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你們是怎樣想出解決辦法的?

b、分享計數方法,如:

看跳繩小朋友跳動的腳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起伏的頭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掄繩的雙臂計數。

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c、討論計數注意事項,如:

跳與數要對應上;

踩繩或一腳跳過另一腳沒跳過,不能計數;

記清楚小朋友跳過的數,再往下接著數,並說出最後計數結果。

4、分組學習跳繩計數,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願嘗試跳繩記錄方法,還可以探索和發現新的方法。

5、討論:還有哪些運動專案是通過當場計數來統計結果的?

如:幼兒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戲;體育專案中的足球、排球比賽等。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運用計數方法解決體育比賽及生活中的問題,如值日生髮碗筷、取午點等,並用繪畫、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活動反思:

首先,本次活動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學習"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通過探索"跳繩計數方法"的活動,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使幼兒從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而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及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其次,活動過程符合《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兒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

第三,活動過程體現了《綱要》和《指南》倡導的以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幼兒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由"教授"轉變為"支援"和"引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