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中班中秋教案範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0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於中班中秋教案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於中班中秋教案範文(通用5篇)

中班中秋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在共同品嚐分享月餅的氣氛中,體驗節日的快樂。

3、有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學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準備關於月亮的故事

3、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你知道中秋節是那一天嗎?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使幼兒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講述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或豐收節,為什麼?

教師小結: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叫團圓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所以中秋節又叫豐收節。

3、瞭解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以及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提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都吃些什麼?不同的地方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怎樣的?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使幼兒進一步體驗節日的快樂。

觀察月餅的外姓,知道月餅又圓又大,表示團圓的意思,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提問: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月餅品種一樣嗎?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餅呢?

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品嚐月餅、水果,體驗分享的快樂。

(1)幼兒結伴講有關月亮的餓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詩。

(2)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帶來的中秋食物。

中班中秋教案2

教學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激發幼兒對民間節日的興趣。

2、講出自己的節日感受,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教學準備:

1、給幼兒講述《月亮變圓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關月亮變化的故事。

2、各種月餅和水果若干。

3、中秋節的錄影,(包括月亮的變化、人們的活動等。)

4、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磁帶及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1、相互交流自己對中秋節的認識。

2、教師介紹節日的來歷和有關習俗。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賞月。這天夜晚,皓月當空,秋風送爽。辛勤勞作的人們,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心中充滿喜悅。

3、講述《嫦娥奔月》等傳說故事(可欣賞有關中秋節的錄影)。

4、師幼一起品嚐月餅、水果。

延伸活動:

和父母一起觀察八月十五前後月亮的.變化 。

相關資訊: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寄託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這個時節,人們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人們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

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教學反思

1、小朋友對中秋節是熟悉的,但是對中秋節的來歷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故事《嫦娥奔月》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讓孩子們對中秋的來歷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2、在講述的過程中,雖然孩子們對故事的大概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這兩個人物形象還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對主人公的情感體驗瞭解還不是很深入。

3、通過故事學習,孩子們對中秋節觀賞月亮,品嚐月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4、結合中秋節,教育孩子們關愛家人、學會分享,體驗家人團圓的幸福和快樂。

通過活動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比較大的傳統節日,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班中秋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與節日遊戲。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

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

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於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瞭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並裝飾。

活動小結

1、複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小百科: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班中秋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並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初步學會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內容,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過程】

指導語:8月15是什麼節日?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麼?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月餅,好嗎?

1、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老師朗讀並提問:什麼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四個娃娃叫什麼名字?

3、幼兒討論:他們是怎樣吃的?

指導語: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大家就都能嚐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這個辦法最好。

4、交代任務。

指導語:兒歌裡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你們想一想,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

5、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

中班中秋教案5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4、知道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5、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請點選)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請點選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選)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5、互送賀卡,學說祝願的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