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鑑賞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54W

 一、教學設計

李煜《虞美人》這首詞,幾乎是高一年級所有學生都能倒背如流,但是筆者深信他們中真正讀懂這首詞的人絕對不在多數。一首詞,如果只以升學為目,從應試角度來切入教學,是絕對不可能落實詩歌鑑賞的“審美”目標的。為此,我按照我的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理解,設計了這個案例。目的是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切入教學,以收穫審美素質和應試能力“雙贏”的結果。

教學班級:浦江中學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

課時安排:每班1課時。

二、教材分析

李煜《虞美人》屬於婉約詞派詞作,也代表了一代文學之盛的宋詞的成就。我們師生在互動中,引領學生在文字的朗讀、誦讀、體悟、薰陶、研習中認識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

這首詞椐說是李後主的絕命詞。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時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詞人卻發出了“何時了”的疑問,可見囚禁的生活對李後主來說是極端悲苦的。窗外,春花秋月依舊絢麗;窗內,往事如煙不堪回首。命運多舛的他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感嘆。“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點明後主歸來宋以後又過了一年。一個又字讓李後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時光面前感慨無限。

下片,“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李後主遙望金陵的想像與慨嘆:“雕闌”、“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只是”二字的嘆惋 ,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亡國後,李煜由一國之主一下跌落為階下囚,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問,他對國家和自已一生變化的痛苦回味。最後,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髮出徹底的拷問:“問君能有幾多愁?”詩人自問自答曰:“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這裡,李煜又將人事的無常與天地的執行聯絡起來,將一已之悲化為人類的悲情。

這首詞,圍繞一個“愁”字,在時間上與空間上,將故國的衰亡與天地的變化,將人事的無常與天地的執行聯絡在一起,運用反襯的手法,以宇宙時空的永恆與無情,襯托出家國人生的短暫與可悲。王國維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該詞是“筆落驚風雨”專題中的一首宋詞,該專題重點展示了中國宋代文學的巔峰形態之一二,分為三個板塊。“詞別是一家”選擇了四首婉約派詞作,《虞美人》語言並不艱深,也無典故,在詞句的理解上並沒有多大難度。但是本詞藝術成就極高,真正讀懂它並非易事,由此提高鑑賞水平也非常困難。把握該詞重點放在感悟作者的情感內涵,同是注重詞的藝術表現手法、語言風格、藝術評價等,其次把握中國詞的賞析方法和基本的賞析術語。

國中的時候已經瞭解了詞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要深化與拓展。國中重在背誦、吟詠、體會與欣賞,高中重在認識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與鑑賞評價。

三、學情分析

   本詞上下闋各28字,共56字,雖是雙調,卻很短。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與把握並不難,但是要使學生對此建立深刻的認識並提高相應的鑑賞水平,並不容易。在教學中,教師有準確的定位,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要有積極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學和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適宜教學內容問題化,教學問題情景化。可以把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回答和提出的問題,按照內容和形式兩大塊分類整理,選擇學生的典型答案或普遍問題製成幻燈片,並在其答案或問題的後面,綴以相關學生的姓名,激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整個課堂可採取以問題為線索,以內容為推進的模式展開。

四、教學目標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培養審美情趣,增強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重點難點

1學習通過時空的對比來醞釀並抒發情感的寫法。

2理解在文學鑑賞中“形象往往大於思想”的藝術規律。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模式是啟發式與師生互動式,教學策略上採取教師要適時作簡明扼要的提示,點燃學生鑑賞詞的激情,幫助他們提高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

七、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檢索資料或根據手頭資料,完成下列學案。

寫一則有關詞這一體裁的一般知識的說明文,參照有關資料寫一個《李煜小傳》,背誦並默寫全詞。

   教師要閱讀《全宋詞》中的所編輯的李煜的詞作,具體聯絡李煜的作品,從選材、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其作品的藝術特質。準備鄧麗君的《幾多愁》碟片,準備好製作的幻燈片。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創設情境,醞釀氛圍。

   教師解說:

   李後主作為一代詞人,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之一,下面請聽鄧麗君的《幾多愁》。請同學們跟著旋律默誦歌詞。

   2出示多媒幻燈片,填寫李煜的小檔案。

   教師明確並幻燈片展示。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籍:南唐    身份:國主,詞人        信仰:佛教

  (二)疏通文意。

    1“春花秋月何時了?”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為什麼希望它早點結束呢?

    學生甲:李煜身陷囹圄,放眼窗外,春花秋月空有好風光,而自已成為階下囚,縱有千種風情,也與我無緣。

    學生乙:李煜觸景生情,無限感慨湧現心頭,亡國之君的失落、惆悵、無奈、悔恨、寂寞、怨哀、傷感、悵恨,在“春花秋月何時了”句中的充分體現出來了。

    師生互動討論明確:

    亡國之君內心痛苦,以樂景寫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

    學生甲:往事如煙,世事難料,眾多後宮佳麗,無數信臣利卒,都臣服李後主的腳下。

    學生乙:美女如雲,豔如桃花,飲酒賦詩,好不逍遙。

    學生丙:絃歌悠悠,如一江春水,不可遏抑,詞性大發,毫無節制。國運衰微,詞性勃發使然。

    師生互動討論明確:

    是快樂的往事。物質層面:錦衣玉食,後宮佳麗等;精神層面: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雕欄玉砌應猶在”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心理活動?

    教師明確:“雕欄玉砌”是作者過去生活的象徵。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見故都情景,故用猜測的語氣,含有國破家亡,江山變色,不知新的主人對它們的態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滿腔悲慨的心理活動。

    4“只是朱顏改”中的“朱顏”的含義指哪些?

學生:李後主身陷囹圄,觸景傷懷,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一國之君,只有悔恨交織,抱恨終生。想當年,後宮佳麗三千,輕歌曼舞,逍遙自在。

學生:李後主從一國之君淪為囚犯,心力憔悴,形容枯槁。想當年,眉如墨畫,面如桃花,目如秋波,如今自已的容顏凋零,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

教師頷首一笑,露出滿意的神色:這位同學形象地說出了“朱顏”的含義,並且用語優美雋永,富有文采。

有一位同學不以為然,一臉不屑的目光,讓人有初生牛犢不畏虎的氣勢。

教師微笑著對這位同學說:請你談談自已的理解。

老師我們是否理解的太深奧了一點罷。這位同學淡然地說。

教師點了點頭說:這位同學說的很好,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特別關注自已的體驗,重視原始閱讀以後的原始理解。

這位同學說:這個“朱顏”就是“雕欄玉砌”中的紅顏色吧。

教師微微點頭,沉默了幾分鐘,然後讓學生反覆朗讀了這句詞句。 

    最後教師明確:我們是否可以把“朱顏”理解成後宮佳麗的容顏,詞人自已的容顏,國家的容顏,當然也包括“雕欄玉砌”中的紅顏色。

5“問君能有幾多愁?”是他問還是自問?為什麼?

學生:這個“君”就是自己,“問君”就是問自己。問自己體恤黎民百姓乎?問自己兀兀窮年治理國家大事乎?問自己沉湎酒色聽信小人乎?問自己詞性大發不問國事乎?

一位多情善感的女生慼慼地說:“問君”最好理解成問他人。這個人能夠傾聽李後主的滿腔激情,能夠諒解李後主的種種過失,能夠融化李後主的無限愁緒。

    教師明確:是自問也可以是他問。作者的愁情,問天問地皆不知,愁腸百結惟有自已最明瞭;也可以說是上天在問作者,作為國君,你何以淪為階下囚?你的愁,是你沒有勤政的苦果,這愁裡包含著幾多悔啊!

   (三)把握主旨。

    1如果我們把“愁”作為本詞的核心情感,那麼,作者的愁有哪些?

    教師明確: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2以水喻愁,形象往往大於思想。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但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沉重。這哪裡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眼淚。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為千古名句。

出示學生的回答的幻燈片,討論、自由回答,不求答案的統一。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即可。

九、板書設計 

一江春水向東流

              往事之哀       對比   問答  隔句相承

              亡國之痛       形象往往大於思想

              物是人非       詞中之帝

   十、作業設計

   1早讀誦讀作業。

   2課後書面作業。

    請用“一言心得”寫下這次詞鑑賞的體會,如有興趣,可以自填一闋《虞美人》來表達。

    例一:關山白雲何意歸?斷雁叫西風。夕陽幾度又青山,故園不堪回眸朔風裡。   華年如夢依然好,還有青春在。惱人還有幾多苦?正像獨上高樓望天涯。

張泓:看到上面這首《虞美人》,我真的很難相信是自己寫出來的。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週二上午的語文課上,張老師讓我們創作一首自己的《虞美人》時,我和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啊”了一聲。因為在這以前,我最多也只是背誦李煜的《虞美人》,並未對其有更深入地理解。聽了張老師的課後,我懂得了寫詞的基本知識,也有了創作的衝動。但真正動筆起來很困難,不知如何下筆。於是經過反反覆覆地思考,終於寫成了以上這首詞。雖然在您的講評中,我看到了詞中還有很多漏洞,可我並不覺得失敗的可怕,我懂得了第一次創作詞的快樂和艱辛。這首詞也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也許別人看了還很可笑,但我實實在在地體驗到寫詞的樂趣。幾十年以後,也許這首詞記不得了,但這次經歷是我的莫大財富。

例二:春夏秋冬幾輪迴?年華有幾何。回首時光勿逝去,悲嘆哀傷均是愁滋味。   錢財權勢轉眼空,徒留皮囊在。問來生何去何從?願化和煦春風拂柳飛。

張憶:上次的語文課太有趣了,張老師同我們一起分享了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這首詞寫成了,左看右看,倒有點意思。

當然,經過老師的講評後,我也發現了這首詞的缺點。首先,詞的後半部分與原詞的結構上有明顯的不同。另外,本詞的最後兩面句話也很平庸。縱觀古今的經典作品,往往都有一個非常精彩的結尾,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期待著自己能夠寫出一句有震撼力的詞句來。

例三:青山秀水何處尋?江南夢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煙雨迷朦已拋雲霄中。   木橋樓閣仍駐足,只為遊人顧。墨綠屏障幾時回?恐惟春雨笑傲於江湖。

陳萍萍:一個女孩的人生是一個多夢的人生,身處花季,多情善感,一陣寒風,一片枯葉,一曲舊歌便常常讓我心潮澎湃。上了這節課以後,心中久久不平靜,一國之君尚且如此,何況我輩乎?

晚上在宿舍,窗外青蛙引吭高歌,窗內室友鼾聲如雷,我的心情不能平靜,思想感情的野馬賓士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當我把幾句想說的話中同韻的字寫在紙上,然後慢慢湊出了意思連貫的句子,最後成了一首完整的詞。我覺得這一過程妙不可言。

隔了一個星期後,泠卻了很多。聽完老師的意見,又發現許多地方需要修改。這次填詞,我才發現,原來真正有感情的時候,文字是從心中流出來的。我在填詞的過程中,我也成長了,這是多麼好的成長方式。

例四:功名利祿讓人惱,欲壑知多少?遠古帝王又好夢,風流不再回眸煙雲中。   亭臺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問君能有幾多夢?憑任一葉扁舟向東流。

呂揚:以前自己總是寫詩填詞,但彷彿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裡恰當,哪裡不恰當。這次經老師點評,受益頗多,明白了應當仔細推敲字詞,不可潦草了事。我想盡可能的模仿原作,押韻停頓,有板有眼,但意被形式所累,詞的意境不夠好,沒有韻味。但我想,注重形式,應該說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問題研討】

    1學生的自我閱讀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學生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前預習上,都表現出自我閱讀意識的缺席。我們講的自我閱讀意識就是我們在感受文字的時候,品味詞語,吟詠句段,涵養文句,把握主旨,都以自我的誦讀、品吟、體驗和感悟為主。在閱讀中,就是關注個人的理解,個人的體驗,不求答案的統一,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即可。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原始閱讀,學生的原生態的東事往往是非常寶貴的,它雖然很粗糙,很幼稚,很不成熟,但應該是我們教學的依據和歸宿。重視學生的原生態的閱讀就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意識。

2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引路人,在學生生命的成長過程中也獲得提升。教師要放下架子,真正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學習李煜的詞,又學填《虞美人》。寫了評,評了寫,如此訓練,此之謂:享受詞生活,提升藝術美。

【參考資料】

1李貞祥:《中學語文知識教學的現狀和對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

2郭立亞:《語文課程標準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顧黃初主編:《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朱昌元主編:《中學生詩詞曲鑑賞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高叔平編:《蔡元培教育論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