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自己動手教案

來源:才華庫 3.02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自己動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社會自己動手教案

小班社會自己動手教案1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生活教育離不開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家長都不夠重視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總是認為孩子張大了就什麼都會了。就是幼兒園教育中,似乎也或多或少存在著忽視之處。如我們經常會在託班和小班看到這樣的情景:幼兒正在吃已剝好殼的茶葉蛋,已剝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剝了包裝紙的點心等。老師可能是出於為了不讓孩子弄髒衣服或地面或者是孩子速度太慢等等可以說是好心的原因吧。但其實這種潛意識裡,是把幼兒的獨立動手的機會給剝奪了,不僅如此,慢慢地幼兒的依賴性也會滋生而長。因此,無論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都應該加強重視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手的小肌肉動作發育還很不完善,那麼我們更應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契機,讓他們學習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生活技能,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

“自己動手剝”這一生活活動,就是幫助幼兒在遇到吃些帶皮、帶殼、帶包裝紙的食品時,能不依賴於別人,自己動手剝,學習一些剝食品的技能。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如午餐、午點,讓幼兒嘗試如何動手剝,獲得感知的體驗,並可創設一些遊戲,再提供多種可剝的食品,讓幼兒進一步練習動手剝、喜歡剝、會剝。以至在日常生活中,再也不要依賴於別人,自己動手剝,甚至能幫大人剝一些東西。在這同時,除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外,還應注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剝食品時,不亂丟外殼和殘渣,並能放在指定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自己動手剝-些食品的皮、殼或包裝紙等,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2、能把剝下來的食品外殼或殘渣放在指定的地方。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一些剝食品的技能。

難點: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賴別人,會自己動手剝。

四、活動準備:

提供若干帶皮、帶殼、帶包裝紙的食品。

五、活動流程

嘗試,練習,鞏固

1、嘗試

利用在園午餐午點,提供一些帶皮、帶殼、帶包裝紙的食品,讓幼兒嘗試如何剝去這些食品的外殼、皮、包裝紙。結合當日的膳食:

(1)如吃白煮的雞蛋時,先讓幼兒看看桌上的'這些蛋能不能吃?為什麼?怎麼剝去蛋殼?可讓幼兒動手嘗試。請剝得又快又好又幹淨的幼兒為大家示範,邊示範教師邊念順口溜:“拿起蛋要輕輕敲,敲碎蛋殼再好剝。剝呀剝,剝呀剝,剝下的蛋殼要放好”。在剝剝、念念的過程中,增加幼兒動手剝的興趣,並掌握剝蛋的技能。

(2)如遇吃水果(桔子、香蕉、葡萄等),也要讓幼兒知道:吃這些水果,先要剝皮,嘗試自己動手剝,果皮要輕輕剝,剝下的果皮也要放放好。

(3)如遇吃包裝糖果、點心時,讓幼兒動手嘗試,怎樣剝開這些糖果和點心的包裝紙?有的可直接用力拉開封口,有的則要順封口的齒形拉,讓幼兒觀察、掌握不同的拆啟方法。

2.練習

創設遊戲活動,進一步讓幼兒練習動手剝多種食品。

(1)結合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甜甜蜜蜜》和《秋天的水果》,開設“糖果超市”和“水果店”(幼兒自帶一些食品和水果),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愛的食品,並互相品嚐喜歡的食品,但要求幼兒必須要自己動手剝去這些食品的皮、殼或外包裝紙。

(2)開設生活區角活動:提供更多種類的可剝食品(如浸泡過的花生米、蓮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食品在燒煮之前,先要剝掉外殼和皮,我們小朋友在家裡要幫大人勞動,學會剝這些食品。在剝這些食品時要仔細、認真、分類堆放所剝好的食品殼和殘渣物。

(3)比賽性遊戲,如比賽專案要過三關:剝皮、剝殼、剝包裝袋。

3、鞏固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堅持讓幼兒自己動手剝,不要輕易地包辦代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套件指導幼兒掌握如何開啟瓶蓋、拆啟貼上、解開繩索等其他方法,不斷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小班社會自己動手教案2

設計意圖:

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跑來要求我幫她開啟食品包裝,我有意識想引導她自己想辦法,小女孩首先想到利用剪刀或是找人幫忙,就再也想不到開啟包裝的其他竅門了,其實這只是很簡單的齒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剝開。但是由於家長包辦多,照顧過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兒正在吃已剝好殼的蛋,已剝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剝了包裝紙的點心。其實這種潛意識裡,是把幼兒的獨立動手的機會剝奪了,不僅如此,幼兒的依賴性也會滋生而長,而當他們身邊沒有輔助工具的時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藉助這次活動讓幼兒通過實踐,引導他們學習一些生活技能。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學會開啟幾種食品包裝,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2、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優良品質。

3、繼續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新詞“剝”(bāo)。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剝食品包裝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賴別人,會自己動手剝。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組一份可供選擇的動物貼紙。

2、教師準備:幻燈儀器、“生日歌”音樂磁帶、錄音機、“祝你生日快樂”歌表演VCD、狗寶寶家圖片、狗寶寶毛絨玩具一隻、裝有各種包裝的食品籃。

活動過程:

(一)“狗寶寶過生日”引入,帶出活躍熱烈的氣氛。

1、播放生日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狗寶寶,引入遊戲的主題。

(二)通過“狗寶寶送禮物”的遊戲環節,在嘗試中知道不同包裝的開啟方式。

1、出示禮盒,摸禮物。

①教師出示禮盒,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②讓幼兒摸禮物,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慾望。

2、說說禮物,嘗禮物。

①通過提問,讓幼兒說說他(她)得到的禮物,引導發現包裝的不同。

②通過嘗試,讓幼兒自己開啟禮物品嚐,探索不同的開啟方式。

3、討論嘗試結果,知道開啟方式。

①通過討論,讓幼兒說說怎麼開啟禮物,從中學習科學的開啟方式。教師結合順口溜加深印象。

②通過比較,讓幼兒感受較好的開啟方法,從中學習較難的技能。教師結合講解示範正確引導。

教師小結,引出學習新詞“剝”(bāo)。

(三)通過“幫狗寶寶剝糖果”的遊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幫狗寶寶招待小動物,幫忙剝開糖果貼上(請誰吃的)小動物頭像。要求幼兒數數剝了幾顆糖。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

(四)通過歌表演“豬你生日快樂”,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生共同參與歌表演,表演結束,與狗寶寶道別,活動自然結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