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語文課文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來源:才華庫 8.21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課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小語文課文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 、匯入新課。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像春的嫵媚,夏的妖嬈,秋的豐盈,冬的純潔,韻味各異。你們喜歡四季的哪個季節呢?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樑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樑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夏。 (板書課題《夏》)

二、檢查預習,積累基礎知識。

1、全體同學朗誦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 輕飛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閒情逸致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2)樑衡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讚美。“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麼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後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讚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從馬良用神筆幫助老百姓懲罰中,受到啟發。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讀第1~8自然段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看什麼看得出神?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大官和畫師什麼表現?他們怎麼說?怎麼做?從此,馬良怎樣做呢?找出重點詞句。馬良為什麼盼望有一支筆呢?(理解:盼望)

學習第二部分課文內容。讀第9~16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的筆是怎樣得到的?為什麼說它是神筆呢?馬良有了這支神筆是怎樣做的?他幫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學習第三部分課文內容。讀17~28自然段,主要說了什麼?大官讓畫師用神筆畫什麼?結果怎樣?大官怎麼辦的?馬良為什麼答應了?他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然後畫什麼?最後畫什麼?說說大官的不同表現?

1、大官的下場什麼樣?說明什麼?

2、從馬良懲治大官的過程中,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二、總結課文。

1、馬良沒有筆的時候是怎樣畫畫的?說明什麼?

2、馬良有了神筆,對窮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麼不同?說明什麼?

3、你喜歡馬良嗎?為什麼?

三、作業。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觀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

課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湧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泉水喜愛的順序寫的。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課文開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寫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繞,就像一個大花環。泉水色綠且深,清可見底。第三自然段講從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陽光下呈現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講這就是自己家鄉的珍珠泉,表達了家鄉孩子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是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用詞優美。同時對家鄉的感情充溢其間,富於感染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感悟讀、做句子卡片等方法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時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3.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及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基本操作程式 教學調整

一、揭題匯入:

師板書課題:珍珠泉

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課文,我們感受到了燕子的可愛,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作者用手中的妙筆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麼珍珠泉又有什麼特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好好地去領略一番吧,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生自由讀課文,理解字詞。(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不懂的字詞)

2.梳通文脈

⑴整體感知課文的寫作順序

⑵重點了解課文寫珍珠泉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2.3.4自然段)指說這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的內容。(師隨機板書)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點

⑴師:讀了課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麼呢?(指說)

(重點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愛、活潑)

⑵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寫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師:喜歡嗎?你最喜歡它哪一點(引導學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來越大”這幾個詞感受水泡的變化。)

師:原來水泡還是在變化的呢?真有趣!

⑷師順勢引導學生從”搖晃、綻開、撲哧一笑”這幾個詞語中感受水泡的可愛、有趣、調皮……

師:這些小水泡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可愛,作者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了。小水泡多麼活潑啊,你彷彿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呢?(指說)這麼活潑、可愛的小水泡就要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點捨不得啊,誰能通過朗讀把可愛的小水泡留在我們的教室裡呢?(指讀)

齊讀:可愛的小水泡們,一起讀。

⑸作者不僅看到了水泡的樣子,還聽到了水泡的聲音呢。課文中表示水泡聲音的詞是哪個?(一嘟嚕一嘟嚕)誰能把好聽的聲音帶給大家?(指讀 “一嘟嚕一嘟嚕”)現在你能把這個句子來讀好嗎?(指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

⑹師:小水泡的聲音好聽,樣子好看,把這麼可愛的小水泡送給你的同桌吧,把這兩個句子讀給同桌聽。(同桌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師:小水泡不但在變化,而且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找到寫水泡顏色的句子,讀讀。

出示:

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4

教學總目標

1、認識“良、縮”等9個生字。會寫“尋、哭”等8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愛護環境的願望。

學情分析

通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對於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別是這些童趣、情趣,語言清新活潑,又充滿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詩歌。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新的“假如”。學生們也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愛護環境的願望。

4、會寫“尋”、“哭 ”兩個字。

教學流程

(一)聽故事匯入

1故事匯入。 講講《神筆馬良》中馬良幫助窮人的片段。

2 說話訓練。馬良用神筆給窮人畫了什麼?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做些什麼呢?

3 自由交談。

4 板書課題。有一個小女孩,她和你們一樣,也夢想著有一支神筆,她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了一首詩歌,題目是《假如》(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 初讀課文。認真地讀課文,不會讀的字做上記號,問同學、問老師。

2 認讀生字。並想一想哪些字音比較難讀要提醒同學。

3 記住字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說一說哪些字型比較難要提醒同學。

4 抽讀正音。(課件出示: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彙報。

3、指導朗讀。詩中有三個長句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句子)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子。

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4、鞏固練習。在全詩中繼續尋找“( )的( )”的片語,讀一讀。(課件出示詞語)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

1、範讀課文。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讀的.。

2、學生評議。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還有什麼不足。

3、教師引導。老師不但在用嘴讀,還在用心讀;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畫畫。想看看老師腦子裡的畫嗎?(課件出示動畫)

4、學生練讀。

①小組練讀

A 課文用三節寫了作者的三個願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組內讀一讀。

B 在這一小節中,你讀懂了什麼?小組交流

C 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個句子,哪個詞用的好,為什麼?

②感悟句子

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麼?(重點抓住:小樹縮著身子,輕輕嘆氣。小鳥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③擴充套件說話:我要給—— (課件出示)

④感情朗讀。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喜歡的小節。(指名讀、小組讀)

⑤ 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五)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 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2、 找自己的好朋友讀讀背背。

六 寫字指導

1、學會寫“尋”、“哭”。

板書:

小樹畫太陽

假如我有一支神筆 給 小鳥穀粒

西西一雙好腿

(第二課時)

(一) 學習目標:

1 鞏固所學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通過讀中感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段仿寫。

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 認讀生字。(課件出示)

2 背誦課文。

(二)學會寫“良”、“食”等的字,指導書寫。

1 自學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型,擴詞,用詞說話

2 按照自學步驟小組自學

3 小組交流:

A 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B 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4 指導書寫,有重點的提示

5 鞏固識字和寫字,通過組詞理解字意

(三)練說話

1、自由說話。用“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 )畫( )……”說話。

2、情景說話。(師生表演)收聽幾個求助電話(餓癟了肚子的媽媽、無家可歸的老虎、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用詩歌的語言說話。

3、學生仿寫。

5、朗讀範文。

(四)每日積累

摘錄幾個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

(五)課外作業

1、請學生自己佈置一個回家的作業。

2、課外閱讀《不要問我為什麼》。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學重點

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2155年時,孩子們還要去學校上課嗎?他們會不會視紙質圖書為古董?讓我們跟隨瑪琪的故事,一起去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吧。

二、自主閱讀讀,檢索資訊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上學方式和今天有什麼不同。

2.學生交流。

①“呀!”托米說,“我想,這樣的書一讀完,就得扔掉,多浪費呀!我們的電視螢幕一定給我們看過一百萬本書了,可它還能繼續給我們別的許許多多書看,我可用不著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這個熒光屏上,所有的課文都現出來了,還跟著沒完沒了地提問題。這倒也無所謂,最讓她厭煩的是那個槽口──她非得把作業和試卷塞進去的那個口子。她總是要用那種打孔文字像程式設計序似的把作業和答卷寫出來。她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媽媽就讓她學會用這種語言和機器教師對話了。

3.瑪吉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嗎?找到相關語句。

瑪琪失望極了,她本來希望他把這個機器老師拿走。他們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師搬走了將近一個月之久,因為歷史那部分的裝置完全顯示不出影象來了。

4.你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還是現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覺得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開想象

1.請同學們大膽想象,未來生活還會發生哪些變化?

2.學生交流。

(學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學校上課、每個人都是一個空間穿梭機,可以穿梭到任何一個地方、與別人交流可以用程式碼,或使用腦電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來生活畫下來,做成一張海報。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了未來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讀完《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對現在的學校、厚厚的課本有了一點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記錄在寫作本上吧!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雨前、雨中、雨後的自然景象,培養按順序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

2、練習用“漸漸”、“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聽一組聲音,(課件播放雷雨中的聲音)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呀?(雷雨)對,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第15

課:雷雨(板書課題)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寫的?(生答,師板書:雨前雨中雨後)那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是什麼呢?誰來幫老師說說?

二、聽聲音判斷,指導看圖

想不想聽聽雷雨前和雷雨後的聲音呀?

(想!)那好,請大家閉上眼睛,老師要考考你們的聽力,看看你們能不能聽出來老師先播放什麼聲音再播放什麼聲音?(先播放雨後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這三幅美麗的圖嗎?(分別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後的畫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後的變化真大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的景象呢?請你說一說(說喜歡的畫面)

三、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喜好來決定先學哪一部分,引導一個部分,放手另兩個部分的內容)

方案一:(先學雷雨後部分)

(一)、學習雷雨後部分

過渡語:(指名說喜歡的畫面)這麼多人喜歡雷雨後的景象,那我們趕快去感受一下雨後的景象吧!(放雨後景象)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陽露出了大紅臉。

生2:小鳥在樹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現了一座彎彎的彩虹。

師:雨後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趕快去讀一讀課文吧,並用筆圈出雨後的景物。

(生讀課文,圈畫詞語,教師指導)(課件雨後課文)

1、學完了嗎?雨後寫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景物呢?

2、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

回答到蟬叫了,青蛙也叫起來了時,問:蟬在叫什麼?青蛙在叫什麼?回答到喜歡“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時,問:有關“彩虹”你還知道哪些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雨後的景色寫得多好啊!喜歡讀嗎?帶著你們的喜愛只情自己練習把這部分讀一讀吧,呆會老師請你們來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議,再讀)

3、師、: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蜘蛛,蟬或者其他小動物,雨過天晴後是怎樣出來活動的?誰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隻蟬,雨停了,我跳上樹頭歡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隻小青蛙,雨停了,我—“撲通”一聲跳到荷葉上邊唱歌邊跳舞。

生3:我是一隻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網上玩蹦蹦床。

同學們,雨停後,還有哪些動物也出來活動了呢?請大家站起來,選好你要表演的動物,表演出它的動作和聲音。(全班表演)

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雷雨後這一部分課文內容,是怎麼學習的?先看圖,讀一讀課文;再畫一畫;接著說一說;最後再演一演。

出示課件:學習方法(見上)

(二)、學習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過渡: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學習方法在小組裡合作學習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你讀懂了哪一部分的內容了?你能通過讀的方式來表現你對課文的理解嗎?

3、交流要點:

A、雨前部分:當彙報到“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時,相機指導學生比較句子:

(1)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叫。

(2)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問: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裡?

(第二句說明了一絲風也沒有,天氣悶熱。)

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追問: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得特別好?“垂”字。

和哪個字意思相近,掉、落。為什麼要用“垂”?因為蜘蛛是順著一根絲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彙報到:“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追問:“越來越”說明什麼?說明一次比一次強烈,那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天氣的變化?指名讀。

相機指導比較句子:(點課件)

(1)、閃電亮,雷聲響。

(2)、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這兩個句子哪個寫得好?為什麼?

(第二句好,第2句寫出了閃電、雷聲的變化,說明了電閃、雷鳴在不斷加劇。)

你會用“越,越”來說一個句子嗎?指導造句。

3、指導朗讀

快要下雷雨了,空氣悶得不得了,老師想聽聽你們的朗讀,看你們能不能把這中悶熱的感覺讀出來?誰願意來讀一讀這一部分的內容?你們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讀一讀這一部分課文?好,我們現在就採用打擂的方式來比一比。同學們還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指讀,評價,再讀。

B、雷雨中部分

能通過提問題的方式來考考大家嗎?

問題:(如)

a、為什麼第4小節連用了三個“譁,譁,譁”?該怎麼讀這三個“譁”?(雨下得大而且急)(讀的語氣要重一點,停頓得短一點。)

b、為什麼往窗外望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著雨簾,樹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為什麼連用了兩個“漸漸地”?(雨和雷聲是慢慢地變小的)

看課件: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螢幕,雨是怎樣變化的?

相機指導用“漸漸”進行說話練習。師:板書“漸”字,邊講述:“漸”字古時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關,所以用三點水,這裡的“漸漸地”可以換成什麼詞?(慢慢地)請大家讀一讀課文裡的這句話,(課件出示)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也小了。誰能給這個句子中的“漸漸地”換個位置,但是意思不能變。出示:雷聲漸漸地小了,雨聲也漸漸地小了

從剛才從大家提的問題和回答的情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學得很不錯,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部分,好嗎?老師和大家一起讀,根據老師提的問題,大家讀出雷雨的變化,雨剛下的時候既大又急,接著,越下越——大!漸漸地,又變——小了。師:雨是怎麼樣地下起來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見了什麼?漸漸地,漸漸地。

4、讀課文,背誦課文。

同學們,本文的作者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用優美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最喜歡的地方背出來嗎?那好,大家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動作,看誰背得最好!大家準備一會吧!(自由準備)指名背課文。

5、總結課文,課外延伸。說一說:春雨、秋雨、夏雨是什麼樣的?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插圖,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採用擬人的寫法,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瞭解課文采用擬人的寫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彙報:教師講解。

4、鞏固識字:搶讀生字比賽、開火車讀詞語。

5、寫字指導:教師示範講解。(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

2、分小節讀課文:說說每小節寫了什麼?

第一小節:寫小鳥最快樂,寫出小鳥的活潑可愛。

第二小節:寫小鳥最活潑,寫小鳥是人類的朋友。

第三小節: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

3、同桌間一問一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自瀆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1、“紅領巾”為什麼加引號?“紅領巾”指什麼?

2、小鳥為什麼說“紅領巾”真好?應怎樣讀?

3、你覺得小鳥可愛嗎?為什麼可愛?

三、全般討論得出答案。

1、指名讀出讚美的語氣。

2、藉助圖片理解可愛——外形、叫聲、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師範讀,學生全班讀。

五、實踐活動:小組討論一個愛鳥護鳥方案。

六、佈置作業。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複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5、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是我們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麼意思嗎?

⑴民族:漢族。

⑵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群的統稱: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民族國小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一定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複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章節

音部

部首

筆畫

組詞

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區域性的平地。

2、注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認識目標:

(1)複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並能舉出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

(4)能讀懂推薦的童話故事。

2、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自學能力。

(2)學會電腦和網頁的基本操作。

(3)鍛鍊初步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4)會使用BBS,能獨立發表意見。

(5)鍛鍊對身邊小科學的觀察、實驗能力。

3、情感目標:

(1)激發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的探求熱情,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2)激發學生利用網路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喜愛讀課外讀物的閱讀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地心引力”這一個科學常識、培養初步的資訊科技素養是本課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是,舉出身邊其他的科學小知識、對學生進行電腦操作的指導、BBS留言。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開啟首頁)小朋友看,小熊他們玩跳繩玩得多開心啊!小熊一個勁地往上跳,咦?為什麼他不會跳上天,而是每次都跳回原地呢?聰明的小朋友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讀懂了這個故事(出示課題),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2、齊讀課題。

(二)複習生字。

1、全班認讀生字,貼桃子圖。

2、認讀生字遊戲:學生開啟網路,練習學習測評第一頁“做一做”。

3、導語:聽聽電腦朋友是怎樣把課文讀好的?

(三)初次上網,質疑。

1、匯入,指導學生進入的“課文欣賞”。

提出要求:聽課文,讓學生想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2、學生帶問題自由上網進入“課文欣賞”聽課文朗讀。

通過網路進行師生交流。

3、學生彙報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四)再次上網釋疑。

1、導語,指導學生進入的“課文理解”,教會學生操作頁面。

提出要求:跟讀、邊讀邊思考問題:地球爺爺的手究竟是什麼,從讀中找到答案。

2、學生自由進入“課文理解”進行朗讀、學習。

老師通過教師機監控和指導,師生通過網路進行交流和探討。

3、師生共同釋疑:地球爺爺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問:從課文哪裡可以知道?

4、小結。

(五)指導朗讀,理解課文。

1、指導讀好地球爺爺的話。指名讀,男同學讀。

2、指導讀好小猴和小兔帶有請求語氣的話。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從讀中體會其中含義.

3、指導讀好學生感興趣的句子。

問:你還喜歡課文的哪句話?從這句話裡你知道了什麼?應該怎樣讀?

4、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5、彙報:一個小組分角色讀、個別脫稿表演讀。

6、小結:學習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六)小組協作探究。

1、匯入.

2、分小組討論: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說明地球爺爺有“手”嗎?(老師指導和監控)

3、學生彙報。

4、導語。

5、學生自由說:誰還能說說像地心引力那樣的小科學呢?

6、小結。

(七)拓展延伸,實踐運用。

1、導語,推薦中“閱讀欣賞”的3篇課外童話,指導學生進入、操作。

提出要求:邊讀要邊想,從童話中知道或懂得什麼?

2、學生進入網路,自主選擇喜歡的童話進行閱讀。

老師通過教師機監控和指導,師生通過網路進行交流、討論。

3、指導學生進入“聊天小站”,使用站的“留言薄”。

4、學生自由進入“聊天小站”發表留言。

生生在“聊天小站”進行交流討論。師生通過網路交流,老師通過教師機遙控指導學生。

5、小結。

6、佈置作業。

7、結束。

四、教學過程流程圖:

開始

網路

設境匯入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複習生字

貼桃子圖

齊讀生字

網路

遊戲:做一做,讀一讀

網路

導語、指導操作、“課文欣賞”頁面

網路

欣賞課文

網上交流

初次上網、質疑

質疑

網路

導語、指導

操作

“課文理解”頁面

再次上網

釋疑

網路

藉助網路、跟讀、練讀課文

網上監控交流

釋疑

評價指導

指導朗讀、多種形式朗讀

指導朗讀

理解課文

小組合作

表演讀評價

小結

點撥指導

小組協作

舉例

小組協作探索

學生彙報

網路

指導操作“閱讀欣賞”聊天小站

拓展延伸,實踐運用

網路

自由閱讀

童話網路

師生網上交流

網路

在BBS寫留言

網路

師生交流、遙控指導

點評

留言

網路

佈置作業

結束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10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絡舊知識,聯絡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於學困生,有的則屬於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型別的學生的收穫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後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蔘與,採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嚮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後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接著,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註及時進行交流,啟用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並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悽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