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案(精選17篇)

來源:才華庫 3.0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守株待兔教案(精選17篇)

守株待兔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後面躲得是什麼字?認識“株、兔”

“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麼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麼?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1、能等到

2、等不到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於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後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麼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麼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後一隻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三、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延伸活動: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教案 篇2

同學們學過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說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下面請看一組圖畫,(課件出示:樹樁、農夫和幻想中不斷奔跑而來的兔子)你想到了哪個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

一、識字。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能告訴老師你們預習了什麼嗎?(熟讀課文,學習了生字)一起來看看你們生字認識得怎麼樣!(課件出示“守、竄、撞、樁、此、鋤”)

1、整體讀一遍

2、個別識記

守:拆字法識記,組詞。

竄:重點糾正讀音。讓生比劃竄的動作。用“竄出來”說一句話。

撞:拆字法識記,組詞。

樁:形聲字。組詞樹樁。知道樹樁什麼樣嗎?生說,課件出示樹樁圖片。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課件出示。

鋤:形聲字。組詞鋤頭。知道鋤頭是什麼樣子嗎?課件出示鋤頭圖片。

二、初讀課文。

同學們真聰明,學會這麼多生字一定累了,輕鬆一下。聽叔叔為我們講故事。(課件出示)叔叔講得怎麼樣?想不想試一試?(想。)那就把書開啟,美美的朗讀吧。在讀課文的時候老師有一個要求:邊讀邊劃出最能解釋“守株待兔”意思的話。開始讀吧。

誰願意勇敢地站起來朗讀課文?

揭示題意。

能把你畫的句子讀一讀嗎?(螢幕顯示,在課文中注下劃線)都來讀讀這句話。你能用簡短的語言說說什麼叫守株待兔嗎?(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

概括主要內容。

這個種田人為什麼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結果怎樣?讓我們再回到課文當中,快速的默讀課文,用三兩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

、細讀課文。

第一自然段(抓重點字詞句為主)

看來,這個故事還得從兔子說起。課文哪一段是講兔子撞去世在樹樁上的?(課件出示兔子撞去世在樹樁上的底圖,第一自然段)讀這一段,想這一部分當中的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用得好?(重點品味“竄”字,課件出示兔子竄出來撞去世的過程)師:兔子撞去世,種田人就……生:白撿了一隻兔子。

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讀、表演)

種田人的心情怎麼樣?(高興)用書上的詞來說就是――美滋滋。帶著這樣美滋滋的心情來讀,最好用自己的語調和表情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自讀,指一人讀。你能到前面來美滋滋地一邊走一邊把種田人白撿兔子後的的心裡話說一說嗎?

第三自然段(和第一段學習方法一樣)(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背景是種田人坐在樹樁旁,莊稼長滿了野草。)

接下來種田人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呢?我們來學習第三自然段。在學習這一自然段的時候,用和第一自然段同樣的方法,也就是――生:抓字詞句來體會。

(抓住“整天”說明種田人不勞而獲的思想很嚴重。抓住“一天一天”“再也”“長滿”重點體會種田人的悲慘下場。)

、點明寓意。

好,我們去看看種田人(出示課件)這個種田人多可憐啊,假如你從這個種田人身邊走過,你想對這個可憐的種田人說點什麼呢?那現在老師就是那個種田人,哎呀,我現在已經等了一年了呀,這隻兔子怎麼還不來呀?(師生情景對話)

是啊,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

生活中,有沒有守株待兔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呢?

五、佈置作業。

回去把這個故事和其中的道理說給身邊的人聽,好嗎?

守株待兔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懂得凡事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能老想著意外的收穫。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是:樁、株、滋,理解“樹樁”“躥”“樂滋滋”等詞語。

3、指導朗讀好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複述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寓意。

教學難點:體會那個種田人的內心想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同學們懂得了什麼道理?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另一篇寓言,生讀題,師板書:守株待兔

二、學習生字“株、樁”

指名讀“株”字,請生查字典,說說這個字有幾個意思,在課題裡是什麼意思?(樹樁)樹樁又是什麼呢?這兩個字都與樹木有關,所以用了木字旁來提示意思,再看看它們的左邊,怎麼讀?(都是聲旁),所以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很好記。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不懂的字詞查字典或者聯絡上下文理解,想一想課題是什麼意思。

四、揭題,感知大意。

指名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誰守在樹樁旁等?(板書:種田人)他為什麼要守在樹樁旁呢,請一個同學來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五、學習課文內容。

1、大家聽了有什麼想說的?(讓生自由發言)

2、是什麼事讓他有守著樹樁的想法的?(一隻兔子撞去世在樹樁上)板書

(他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兔子)板書

3、有兔子撿當然好,我也想撿啊,怎麼傻?分析兔子撞去世的原因,抓住“倉皇”“躥”等重點詞來理解兔子撞去世完全是個意外,偶然。(板書:意外)

4、分析種田人的心理。這個意外發生在種田人面前,他怎麼樣?抓住“沒花一點力氣”“白撿”“樂滋滋”等詞語體會他那種意外之喜。學習“滋”字。(在“意外”後板書:收穫)是你你會不高興啊,那又從哪兒看出他傻?從他的想法來體會他想不勞而獲的心理。出示段落指導朗讀。

5、他這樣想確實很傻,但更傻的還怎麼做了?出示最後的段落,請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抓住“丟下”一詞,看能否用“放下”來換,理解他的死心等待。齊讀這一段。

六、揭示寓意。

1、所以,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種田人之所以做這麼傻里傻氣的事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老想著――意外收穫(生答),因為這樣可以不花力氣啊,不用勞動啊。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對?請生說。

總結寓意:什麼事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能老想著意外收穫。(補齊板書)

2、那你想怎麼去勸勸這個種田人呢?

七、複述課文。

1、看動畫,想一想,等會兒怎麼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

2、指名複述,點評,再請。佈置回家講給家長聽。

八、課外擴充套件。

1、出示古文原文,讓生自己比照課文看能否讀懂。

2、師朗讀,略作指點,讓生跟讀。

3、我們學的寓言基本都是在這些古代經典書籍當中,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看。

板書:

(種田人)守株待兔

白撿撞去世

樹樁

凡事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要老想著意外收穫

守株待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讀守株待兔、樹樁、撞死、樂滋滋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

過程與方法:

在讀的過程中感知故事,體會故事的寓意,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

教學重點:

1、認識6個生字和課文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學難點:

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我們做個遊戲好嗎,看圖片猜謎語,沈老師跟大家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守株待兔》(板書課題:守株待兔)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聽老師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讀一遍。聽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從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說明題目意思的話來。

2、這個題目背後又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拿起課本,自由朗讀課文吧!

三、研讀課文,明白寓意

同學們的字詞掌握得很好,我相信課文也一定讀得很好。再次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讀完了,老師要檢驗一下你們的讀書成果。你們知道誰守株待兔嗎?種田人為什麼會守株待兔呢?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古時候有個種田人,一天,他在田裡幹活,忽然看見一隻野兔從樹林裡竄出來。不知怎麼的,它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

1、這隻野兔怎麼會一頭撞死在樹樁上呢?

2、“竄”是什麼意思?究竟怎樣的跑才叫“竄”?

3、什麼原因,野兔會這麼慌張地從樹林裡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呢?大家猜一猜?

4、想一想這段我們該怎麼讀呢?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課件出示句子: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1、這時候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白撿”指什麼?

2、面對這樣意外的收穫,種田人的心情怎樣?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出示:他樂滋滋地走回家去。心裡想:要是每天都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5、朗讀指導:想到今後每天都能撿一隻野兔,種田人更是開心極了,你能把他心裡想的這句話讀好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因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穫,種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這樣的好運氣,正因為有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從此-----

出示: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1、“從此”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就丟下了鋤頭?

2、種田人丟下鋤頭,把鋤頭扔得遠遠的,看來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鋤頭幹活了。他是一個農民,他本來應該去幹什麼呀?

3、“整天”是什麼意思?

4、(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你們瞧!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呀,不幹活了。當別人在地裡澆水施肥時,他在守株待兔;別人在地裡拔草捉蟲時,他在守株待兔;當別人的莊稼大豐收的時候,他還在-----守株待兔。鋤頭丟掉了,莊稼不管了,什麼事兒都不幹了,他一心只想著再白撿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就叫“不勞而獲”。(板書:不勞而獲)

5、你們想,他坐在樹樁旁等野兔時會怎麼想呢?

6、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種田人的心裡還是那個想法:兔子會來的,兔子一定會來的!他還坐在樹樁旁邊等著。可結果擺在他面前的是怎樣一種情況呢?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讀一遍。(生齊讀第3自然的最後一句話)你們覺得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注意哪些詞語?

(師生齊讀)最後,種田人不但再也沒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長滿了草,莊稼全完了。用個詞語來說,就是——(板書:一無所獲)

7、引導學生說理明白寓意。

四、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圖)

你們看,那個種田人執迷不悟,還在那兒傻傻地等著,做著他的白日夢呢?現在假如你從種田人的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師生扮演進行對話。

五、總結

是啊,做事不能有僥倖心理,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不然最後終將一無所獲。只有實實在在去做,才能有收穫。

六、課外閱讀

(過渡):這就是寓言故事。寓言,總是借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它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推薦課外讀物)其實像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課後我們可以去讀讀這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穫。

守株待兔教案 篇5

活動名稱:《守株待兔》

活動目標:

1、理解成語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會成功的。

2、初步嘗試根據畫面線索提問,並用語言清楚表述。

活動準備:圖片。

關鍵點: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會成功的。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故事只有圖片,所以小朋友要認真、仔細的看,才能發現其中的祕密。

2、幼兒觀察圖片(從開始到農夫天天站在樹下)。

3、觀察解惑,初步感知。

(1)看了故事前面這幾張圖片,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兔子自己撞在樹上的事情會不會天天發生?

師:這樣不會經常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說是偶然的、碰巧的、難得的事。

(3)還有誰想問問題的?

(4)我也想問一個問題,如果農夫一直這樣等下去,田裡的莊稼會怎樣?

(5)幼兒觀察故事後半部分圖片。

(6)故事看完了,你現在有什麼話要說?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4、完整欣賞,加深理解。

(1)下面,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一遍。一會請你來說說:你覺得農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不努力付出是不會成功的。

5、瞭解名字,延伸活動。

師:剛才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6、延伸:“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許多成語像“守株待兔”一樣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小朋友回家可以向爸爸媽媽學一些成語故事,以後我們來講給大家聽。愉快結束。

附:《守株待兔》

古時候,一個農夫正在地裡幹活,一隻野兔從草叢裡竄出來。它見有人,非常害怕,於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樹幹上,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農夫回到家,吃著香噴噴的野兔肉,非常高興。

第二天,農夫來到地裡,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勤快、專心幹活了。他總希望再有兔子竄出來撞在樹幹上。後來,農夫乾脆不想花費力氣,他不再種地,每天守在樹幹旁,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兔子,而農田裡的苗因為他無心照顧而慢慢枯萎了。農夫傷心地哭了。

守株待兔教案 篇6

一、遊戲綜述

《守株待兔》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不小心撞到在樹墩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宋國農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常發生的必然現象,最後落得個田園荒蕪,一無所獲。這個故事說明,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光想靠碰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不能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因此,人們常用“守株待兔”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倖心理。這個兒童劇適合中、大班的幼兒表演。通過表演《守株待兔》故事,幼兒不僅可以學習古詩新唱,感受古詩的韻律美,而且有利於促進社會性發展,懂得不勞而獲是錯誤的,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有好的收穫,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對他們今後走向社會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

二、遊戲網路

三、遊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學習成語故事《守株待兔》,熟悉故事情節。

2.學習古詩《鋤禾》,並按韻律歌唱。

3.在音樂活動中學習舞蹈《兔子舞》,為“禾苗”表演做準備。

(二)遊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農田,內有一排樹木,數排綠色的秧苗(用綠色亮紙製作)。

(2)道具:兄弟二人的古代服飾兩套、兔子服飾一套、鋤頭兩把、籃子、兔子服裝若瀚幹、禾苗姑娘衣服若干、模擬果籃和蔬菜籃若干。

2.選配音樂。

(1)韻律唱《一年之計在於春》:用於開場和結束部分做背景音樂。

(2)古詩新唱《鋤禾》:用於第一場農夫兄弟勞動時播放。

(3)《彼德與狼》選段:用於第二場兔子被獵人追趕。

(4)一段歡快的音樂:用於第三場《兔子舞》的音樂。

(5)《小小兔子出來玩>:用於第五場兔子出場。

(三)家庭與社群

家長可以帶幼兒去看木偶劇《守株待兔》,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

四、遊戲提示

1、兄弟倆風趣幽默的對話是重點。農夫哥哥偷懶,不愛勞動,脾氣還有些倔強;弟弟勤勞誠實,不相信世界上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在表演前可以先讓幼兒熟悉他們的對話,請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先扮演哥哥和弟弟,待熟悉故事以後再逐漸過渡到大部分幼兒都能練習對話。表演中經常出現幼兒只顧背臺詞,沒有任何表演的動作,於是教師給他們配備了鋤頭,這樣幼兒就可以邊做鋤地的動作,邊根據劇情需要講臺詞,使表演顯得不露痕跡。

2、糊塗的兔子表演是兒童劇的點睛之筆,要引導幼兒表現出兔子急促亂竄,不小心撞到樹上,最後暈倒的過程。在排練的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兔子”等待音樂的現象,或是出場後不知所措,等到音樂“咚!“的一聲,就倒在地上了,顯得很單調。教師可以豐富“兔子”出場的內容,如啟發幼兒往舞臺的不同方位跑一圖,再回到“樹”附近,準備撞樹,這就使表演既自然又飽滿。

3、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①語言活動“成語故事”,讓幼兒學念成語。②美術活動“守株待兔”(撕貼畫),引導幼兒用各色彩紙貼上樹葉,再配合小兔子手偶表演故事。③體育活動“龜兔賽跑”,提高跑、爬的能力。④數學活動“小兔拔蘿蔔”,讓幼兒體驗點數、排序的樂趣。⑤音樂活動“勞動最光榮”,引導幼兒學習歌曲《勞一,動最光榮》,並進行歌舞表演。

五、遊戲小故事

“兔子”的煩惱

今天童話劇表演,小輝選擇演大兔子,其他孩子的角色也都選好了。扮演哥哥的軒軒露出驚奇的表情,指著兔子跑來的方向:“哎呀,兔子啊,哎呀,兔子!”只見小輝不慌不忙地跑上場,左走幾步,右走幾步,就是不講臺詞。其他孩子看著很著急,大家都在幫他講:“快快跑,快快跑,大灰狼追來了……”而他就只顧著跑步,就等著音樂“咚!”礦的一聲倒地下了。

小輝是一個高高胖胖的男孩子,他的動作協調性強,表演的兔子憨態可掬。可是他不愛講話,只要他一上場,總是忘記講臺詞。於是,我根據他的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引導他說臺詞的時候停下來,邊做邊說,比如說“大灰狼追來了!”就往後看,指著後面說,這樣就緩解了他的緊張情緒,使表演得以順利進行。

別樣的“老鷹捉小雞”

兒童劇中,一群“兔子”是由我們班天真活潑的男孩子表演的,他們上場時總是顯得很混亂,記不住動作就出現推推搡搡的情況,還不時有人喊:“老師,明明擋住我了!”這可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讓這群頑皮的“兔子”好好表演呢?突然,我靈機一動,請他們玩“老鷹提小雞”的遊戲吧!於是我將小兔子分成兩組,選兩位兔爸爸,各自帶著五個兔寶寶,請農夫哥哥當老鷹。並根據音樂的長短為他們設計了動作,如躲“老鷹”左邊一個八拍,右邊一個八拍,最後圍著“老鷹”轉圈後退場說臺詞:“就是撞不著,拜拜!”通過這樣的調整,“兔寶寶”們生怕被“老鷹”抓住,都緊緊地跟著“兔爸爸”,平時頑皮的男孩子也特別遵守遊戲規則,從而很順利地完成了表演,效果相當好。

在進行表演遊戲時,幼兒不知從何下手,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引導,做出符合隼齡特點的角色設計,使表演真正屬於幼兒自己。

附劇本《守株待兔》

人物:農夫兄弟,兔子、禾苗娃娃、春姑娘若干。

第一場

[場景:農田裡,禾苗姑娘先跳著舞出場,然後農夫哥哥和弟弟上場。

兄弟(手拿鋤頭做鋤地動作)春日暖人間,河水呀繞田邊,盼望今年收成好,兄弟二人種大田。

哥哥(拍胸指自己)我是哥哥。

弟弟(拍胸指自己)我是弟弟。

哥哥我不愛勞動,就想著天上掉下來大餡餅。

弟弟我誠實勤勞,不相信這世界上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來來來,咱們幹起來囉!

[古詩新唱《鋤禾>音樂響起,兄弟二人拿起鋤頭繞場半圖後做鋤地動作。

禾苗(邊唱邊舞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哥哥(立起鋤頭休息,一隻手做擦汗動作)哎喲喂——我的命苦哦!我是天天鋤禾日當午,可憐我這汗滴又禾下了土,有誰知道這盤中餐呢,它是粒粒皆辛苦,皆辛苦。唉,我還是先歇會兒吧!哎呀,這兒有棵樹,哎呀太好了,有樹陰。(蹲在樹下休息)

第二場

[《彼德與狼》音樂聲中,一隻兔子被獵人追趕。

哥哥(驚奇的表情,指著兔子跑來的方向)哎呀,兔子啊,哎呀,兔子!

兔子(慌慌張張地,急促地邊跑邊回頭看)快快跑,快快跑,獵人追來了,沒處躲來沒處藏,我還得快快跑,我還得快快跑!

兔子(撞樹,頭暈,繞兩圈後倒地)我撞樹了,我有點頭暈,我不行了。

哥哥(跑到兔子倒地的地方,摸著兔子說)哎喲喂,撞到了!哎呀,這可真是天上掉下個大胖兔子啊。哎呀,這兔子可真肥,來來來,弟弟,咱們把它搬回家去了,咱們別幹活了,咱們有吃的了,走!哈哈哈。

[弟弟帶著禾苗娃娃和兔子一起下場。

哥哥(邊念詞邊回到舞臺中央)小兔子,真愚蠢,愣頭愣腦送上了門,何必鋤禾日當午,只需咱在樹下蹲,樹下蹲!(蹲在樹下,手遮額頭等兔子)

第三場

[農夫哥哥抹抹嘴巴,繼續蹲在樹下等兔子,任憑弟弟怎麼勸說也不幹活了。《兔子舞》音樂響起。

弟弟(手握鋤頭唱)一年之計在於眷,節氣過了不等人,守株待兔不可靠,收穫全憑勤耕耘。

弟弟(走過去勸哥哥)哎呀,哥哥,哎呀,哥哥,你還是跟我一起幹活去吧,不會再有自己送上門來的兔子了。

哥哥(跺腳)有的,一定會有的,有了第一隻,就會有第二隻,有了那個第二隻,就會有第三隻,三四五六七八九,從此我天天都吃兔子肉。今天等不來,我明天接著等,春天等不來,我夏天接著等,夏天等不來,秋天一定來,一定來!

第四場

[農夫哥哥蹲在樹下等兔子,等得鬍子都白了(背對觀眾貼鬍子),一群春姑娘來和他嬉戲。音樂響起。

禾苗(圍著哥哥跳舞撒花瓣)冬去春來燕兒歸,夏季知了歌聲脆,金秋稻穀翻滾浪,四季更迭又輪迴……

哥哥(背對觀眾貼好假鬍子後轉身)哎呀,這秋天都已經來了,我這鬍子都已經長出來了,那胖乎乎、肥嘟嘟的兔子還沒來。哎喲喂,想起春天我吃的那鍋兔子肉……現在還流口水哪!

第五場

[一群兔子在田間嬉戲,跑至農夫哥哥的地頭。背景音樂《小小兔子出來玩》中,哥哥站起。

哥哥(左右移動,指著兔子驚喜地)哎呀,來啦來啦,終於來了,還不止一隻哪!

兔子(分兩組,從兩邊跳舞進場)我們是群小白兔,有個夥伴撞了樹,從此我們不糊塗,不糊塗,遊戲玩耍不撞樹,不再撞大樹!

哥哥哎呀,你們怎麼還不撞樹啊,啊哈!

[兩組兔子圍著哥哥做“老鷹捉小雞”遊戲。

兔子撞樹哆,撞樹哆,哎,就是撞不著,撞不著,撞不著,撞不著……

哥哥哎呀,快撞哪,快撞、快撞哪……

兔子(圍成圓圈,繞著哥哥跑一圖後退場)就是撞不著,Byebye…

哥哥(搖搖晃晃地,無奈地說)Byebye…Byebye,哎喲,這群兔子太笨了,連棵樹它們都不會撞。這……這有什麼難的,不就這麼一撞嗎?哎喲!我暈了,哎喲——

第六場

[樹木依然茂密(把綠色的亮紙改為黃色的亮紙,營造豐收的氣氛),農夫們在田間收割莊稼,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背景音樂是《豐收之歌》。

弟弟(拉哥哥,高興地)哥哥,你快看,今年我們豐收了。哥哥,別再等什麼兔子了,還是和我一起種莊稼吧,好不好?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哥哥(甩開弟弟的手,做咽口水的動作,生氣地)米飯、白菜、南瓜、肉是挺好吃的,可你們不得幹活嘛,你們不得辛辛苦苦幹一年嘛,我在這等兔子就不一樣,我不用幹活啊,哈哈哈!

弟弟(雙手攤開,嘆氣)唉!哥哥!

哥哥(摸摸肚子)還真有點餓。

弟弟(手指著哥哥說)你看!

哥哥(提提褲子,拉拉腰帶)餓沒有關係,我勒勒褲腰帶,我還是接著等!

弟弟(雙手攤開,嘆氣)哥哥,唉![音樂響起,禾苗和兔子們手舉道具、模擬水果跑上場邊跳邊唱。

眾人(群唱)一年之計在於春,節氣過了不等人,守株待兔不可靠,收穫全憑勤耕耘。守株待兔不可靠,收穫全憑勤耕耘!

守株待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為頸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結合註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嘗試運用。

教學重點: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帶來的後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點

教學準備: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與學生共同總結學習文言文寓言的學習步驟及怎樣讀出韻味

學生:預習寓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語文課就是和語言文字親近的過程,先跟文言文寓言親近一下(師出示文言文寓言三步走和怎樣讀出韻味),生自由讀。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1.談話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文言文寓言中,(出示圖片),看是什麼?

2.板書課題,解題:伸出手咱們共同寫課題。理解株和題目的意思

3.瞭解韓非子:出示圖片:這是韓非子,姓韓名非,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我們尊敬地稱他。韓非子不僅是尊稱,他也是。出示書圖。這本書是後人集結他的作品編輯而成的。書中記載了300多個小故事。今天我們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4.回憶方法:對於今天學的課文先幹什麼?出示讀出韻味的方法,生回憶

二、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1.讀易錯的句子

師:讀好字音斷好句是關鍵,能讀好嗎?考考大家

(1)折頸而死指名讀紅字,大家讀,說字意

(2)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讀好斷句

指名讀句

出示標有斷句的句子:這句話應該這樣讀,自己試試

指名讀,大家讀:為什麼這樣讀,一會理解了咱們就明白了。

學會生字:

學耒:生談了解,出示圖片師介紹,回憶帶有耒部的字

學冀:找出與冀易混的字翼,說出不同

師介紹兩個字的字源來歷

(3)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指名讀,大家讀)

過渡:把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讀一讀。

2.讀出韻味

自由練讀

指名讀(到前面讀)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過渡:課文讀好了,下面咱們得好好地來了解一下這個小故事。

1.結合註釋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說:先讀原句,再說意思

(2)生質疑不理解的詞

(3)鞏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生說走的意思,回憶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個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4)想象畫面

過渡:一隻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樹樁上,撞斷脖子死了。被誰看到了?(種田人)種田人看到裝死的兔子怎麼想怎麼做的呢?結合圖片和提示看誰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守株待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折、冀等5個生字,學寫守、株、待等9個生字。指導寫好株、耕兩個字,木和耒做偏旁時最後一筆變成點。

2.能讀準字音、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結合插圖,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

教學難點:能借助註釋,結合插圖,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準備: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學生:預習寓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學過寓言故事嗎,有什麼特點?下面考考你,根據圖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稱?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知寓言故事出發,通過看圖片猜寓言故事名稱從而激發學生對寓言故事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2.出示圖片。(守株待兔),古人寫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咱們都瞭解過,今天咱們看看古人是怎麼講這個故事的。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株”“待”的寫法。

(2)提問"株"什麼意思?守株待兔什麼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裡,請你開啟課本,結合注音,藉助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五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句。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折頸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動作,提手旁。“頸”,應讀三聲。

(2)“冀”字正音。“冀”與“翼”對比識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為宋國笑。出示:[wéi]1.做,行,做事2.當做,認做3.變成4.被

1.替,給2.表目的3.對,向。

師提問:在本句中,“為”讀哪個音?讀一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換偏旁等方法來識記生字。多音字根據不同的意思來辨別在此處的讀音,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3、複習生字,指導寫字

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生字組詞,鞏固識字。指導書寫“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後一筆捺變為點;提示“株、待、耕、折、頸、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指導書寫“守”和“宋”。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異同。

第二課時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讀課文

(1)結合註釋再讀課文

(2)在讀文的過程中,你能讀懂哪個問題?

出示:誰在等兔子,為什麼守著樹樁等兔子,等到了嗎?

2.學習第一句

(1)誰在等兔子?

(2)這個宋國人是幹什麼的?

3.學習第二句

(1)圖中除了有農夫還有什麼?

(2)課文中是怎麼說的

4.學習第三句

(1)這隻又肥又大的兔子,為什麼會被農夫得到?

(2)為什麼兔子會撞到樹樁上?

(3)強調頸字讀音,再讀一讀。

(4)從哪個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學習第四句

(1)白白撿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後,農夫是怎麼做的呢?

(2)“耒”字教學。

這句話裡,"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麼?出示“耒”的圖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頭,它是翻土用的農具。想一想你認識的字中,哪個是以"耒"做偏旁的?(隨機板書耕耘)

觀察字形,結合圖片,聯絡生活實際,你發現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對於“耒”這種工具較為陌生,通過耒的圖片教學幫助學生熟悉,拉近課文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同時通過耒字演變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寬了知識的寬度,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點。】

(3)耒的字意已經瞭解了,釋其耒呢?原文中是怎麼說的?(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4)從中你體會到什麼?讀懂了什麼?帶著你的感受讀出來。

為了肥美的兔子,這個農夫不吃飯、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裡的禾苗彷彿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誰來幫幫我?農夫卻——

寒風呼嘯,地裡的莊稼彷彿在哭泣:我們要凍死啦,誰來救救我?這個農夫仍然——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好斷句,同時理解農夫的懶惰、不勞而獲。】

(5)出示斷句,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像這樣讀一讀。

6.學習第五句

(1)他這樣一直等,有什麼收穫嗎?(板書:收穫)

(2)課文裡怎麼說的?

7.疏通課文

(1)讓我們把這幾句話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讀一讀。

(2)誰能試著像讀第四句一樣讀出節奏感?(配音樂)

三、寫話表情,總結寓意

1.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農夫說什麼呢?把你想說的話,簡單寫寫吧。

老師也有兩句話想送給他,(補充板書)誰來讀一讀。

一份耕耘

一份收穫

2.兔子是經常撞在樹樁上嗎?所以還有一句話,想要送給農夫,誰來讀一讀。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現象當成經常發生的事。

四指導背誦,拓展閱讀

1.背誦課文

(1)課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誦。

宋人()。田中()。兔走(),折頸()。因()而(),冀()。兔(),而()。

(2)出示五幅圖片,看圖片背誦。

(3)閉眼感受,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因學生能力差距,所以採取多種形式來進行背誦,分層、逐步進行,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2.拓展閱讀

(1)生讀《南轅北轍》,先讀通順。

(2)根據問題再讀文,《南轅北轍》中坐車的人犯了什麼錯誤?

坐車的人想去(),()在(),他卻往()走。

小結: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許多道理。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也不要做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中那個——()的人。其實,像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課外讀一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穫。

板書設計: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穫

守株待兔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後面躲得是什麼字?認識"株、兔""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麼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麼?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1、能等到2、等不到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於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後還是沒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4、他等到了嗎?為什麼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麼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後一隻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延伸活動: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遊戲: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課後反思:

守株待兔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確故事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穫,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2、培養幼兒樂意傾聽故事,並能用繪畫表達其內容。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VCD圖片

活動過程:

一、我們學過哪些成語故事?誰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師再請小朋友學習一則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農夫正在田裡鋤草,突然驚動了一隻野兔,它跑得很快,這隻野兔為什麼跑得這麼快?(幼兒討論)

2、你們剛才說的種種情況確實都有可能發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邊的一個樹樁上,會怎麼樣?

3、農夫喜出望外,趕忙拾起兔子,帶回家去,農夫得到這隻野兔會怎麼做呢?

4、農夫回到家,確實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頓,他邊吃邊想,你們猜猜看會想些什麼?(討論)讓我們一起說說農夫的美夢吧!

5、從此,農夫再也不耕田鋤草,他天天守在那個樹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樹根上,從早上等到晚上,從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農夫等到的會是什麼結果?(幼兒討論)

6、聽到這兒,你覺得農夫的做法怎麼樣?為什麼?(幼兒討論)

三、觀看動畫,加深理解

1、剛才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現在想看看動畫嗎?

2、如果你是農夫的朋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麼?

教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不勞動不會有收穫,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四、自由講述,鞏固故事內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裡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裡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守株待兔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瞭解成語故事,理解其寓意課時。

二、教學準備:

故事講述所需三幅圖片。

三、教學過程: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農民在地裡幹活,突然一隻兔子從他身邊跑過,一頭撞到樹上,死了。農民撿起這隻死兔子,高興地把它拿回家。(展示第一張圖片,換到第二張)

農民心想:“如果每天我都能抓住一隻兔子,何必要在地裡拼命幹活呢?”第二天他便坐在那棵樹下,等著其他兔子來送死。他在那兒坐了幾天,可連一隻兔子的影子也沒有看到。(展示第二張圖片,換成第三張)

田裡的禾苗卻因為沒有澆水枯死了,這個農民最後沒有得到兔子也沒有得到田裡的收成,他最後只好躲在樹底下聽著小鳥嘲笑流著眼淚過日子了。(展示第三張圖片)

2、師:故事講完了,你們知道小鳥是怎麼說這個農民的麼,讓我來告訴你們聽,它們說: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跟老師讀一讀。

生:守株待兔。

3、師:對了,如果我們今後看到只是憑著自己想法做事,而不考慮實際情況的小朋友,我們就說用“守株待兔”羞羞他。

四、板書設計:

守株待兔。

五、教學反思

1、教學寓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運用,要讓幼兒會讀並理解到寓言的含義。

2、在故事情節中增添一些動物的有趣言論,可幫助幼兒處於模仿的天性會不自覺的理解記憶寓言,重點不要放在寓言字面意思的解釋上。

守株待兔教案 篇12

一、匯入

1、觀看動畫片《守株待兔》。

2、誰能給這一小段動畫片起個名字呢?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釋題。

5、大螢幕出示預習問題:

誰在大樹樁前等兔子呢?他為什麼要一直等待兔子呢?最後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

1、為了弄明白這幾個問題,我們來仔細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竄、撞、鋤”,誰能讀準這三個字?應注意什麼?

用生字組詞,造句,並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

3、再讀課文(男女生賽讀,學生評議)

4、自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問題告訴同學。

5、教師小結。

三、品析課文

1、出示圖片,思考:圖中有誰?在幹什麼?想什麼呢?

2、種田人的夢想能實現嗎?為什麼?

那麼,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

3、你從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自由讀課文,學生彙報,出示句子)

你從哪個詞看出這是一次意外?

指導朗讀:讀出奇怪,讓人感到意外的語氣。

4、種田人是這樣理解的嗎?從哪看出他不知道這是偶然的事?(在書中找句子,詞語)

指導朗讀:讀出他愚蠢、貪心、可笑的語氣。

5、品析句子,感悟有無“整天”一詞的.區別。

6、你能上來勸勸他嗎?(生表演)

7、思想教育:我們可不能像種田人那樣,將偶然發生的事當成經常發生的事,總是夢想著不勞而獲。

四、背誦課文

讓我們把這則寓言背下來,記在腦子裡,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不要作傻事,好嗎?

守株待兔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同學懂得自身的想法,做法必需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於求成,否則事與願違,培養同學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盼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託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

1.學習“寓言”(出示詞卡:寓言)正音。寫“寓”字時注意最後三筆。(多媒體演示)理解:“寓”是什麼意思?

2.學習“則”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正音。理解:“則”在這裡作量詞,相當於……?

二.範背,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正音。

2.範背。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麼事?

3.交流。

三.解題,揭示本課目標。

1.解題。

2.質疑。⑴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⑵圍繞“助”字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研究?⑶交流板書:原因做法結果道理

3.揭示本堂課目標。

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⑴輕讀,想想:那個人為什麼要協助禾苗長高。⑵交流板書:盼望理解:“盼望”什麼意思?⑶默讀,圈詞。為什麼不用“希望”而用“盼望”,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那個人盼望自身的禾苗長得快些?⑷交流。※動作:“天天……看”“轉來轉去”※神態:“焦急”(出示詞卡:焦急)正音、理解。※語言:“自言自語地說……”(出示詞卡:自言自語)理解、積累。(出示詞卡:自()自()語)※感覺:“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比較理解:兩句話意思相同嗎?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導朗讀。⑸小結,齊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師生接讀第2自然段前半句。理解:“終於”這個詞兒說明什麼?

⑵指名讀。考慮:他想出什麼方法協助禾苗生長?交流板書:拔高弄得他──(出示詞卡:筋疲力盡)

⑶學習“筋疲力盡”正音:“筋”讀準什麼音?理解:“筋”這裡指身體。“疲”什麼意思?“力”呢?“盡”這兒有四種解釋,選哪一種?(映示投影片:“盡”四種解釋)

⑷比較理解。第2自然段假如這樣寫可以嗎?(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終於想出了方法,就急忙跑到田裡,把禾苗往高裡拔,弄得筋疲力盡。)與書上的相比,哪句更好?為什麼?(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導朗讀。

3.學習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學讀。他有沒有為自身花費的力氣後悔呢?

⑵交流,學詞。※白費(出示詞卡:白費)理解※一大截(出示詞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多媒體演示:“截”的筆面順)

⑶練習朗讀。(出示詞卡:喘氣)

4.學習第4自然段。協助的結果呢?交流板書:枯死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⑴那個人原來盼望禾苗長得快些,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書:→→他錯在中哪裡呢?

板書:錯交流板書:急於求成事與願違。

⑵揭示寓意。小朋友,從這個人的錯誤中你們懂得了什麼道理?板書:↓交流板書:按事物規律辦事

3.深化寓意。(映示投影片:判斷下列想法、做法是否違背事物的規律)

六.背誦。

1.讀讀課文,看看板書,輕聲背背。

2.引背。

七.鞏固字詞,安排作業。

1.認讀詞卡。

2.謄寫生字。

板書:

揠苗助長原因做法結果巴望────拔高────枯死(板畫)

急於求成,事與願違道理:按事物規律辦事。

守株待兔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讀懂課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和所蘊含的道理。

3充分發揮想象,用不同的語氣讀好兩個成語故事。

4有學習成語、積極應用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這兩個成語的意思,積累並靈活應用兩個成語。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查詢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過的成語,引入課文題目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有故事的成語和有趣的成語,你們還能記起來嗎?

生說出成語。

師:成語是我國語言寶庫中十分有特色的寶藏,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師板書課文題目)

二、自主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的大意

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己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勾出本課生詞,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藉助工具書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義。

(4)正確書寫本課8個生字。

2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講了什麼故事。

(2)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成語故事。

三、分別重點學習“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學習“水滴石穿”。

(1)同桌練習分角色讀故事,想象當時的情景。

(2)抽查、評價。要領:讀出石階輕視的語氣,水滴自信的語氣。

(3)仿照文中句子,練習用“是……還是……”“既……也……”說話。

(4)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師介紹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學生聯絡生活講一講“水滴石穿”的事例。

2學習“守株待兔”。

(1)激趣匯入。

師:這節課中,老師將與你們再次點選一個成語。(板書:守株待兔)

提出學習目標: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掛圖)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並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②同桌合作讀課文,學習生字“夫”“竄”“撞”。

③全班交流,通過做動作理解“竄”“撞”的意思,讓學生講講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師相機板書:偶

得野兔)

④結合掛圖,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樹樁。隨即學習生字“樁”,再次看圖理解“樁”,並給它擴詞。

(3)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①再一次讀課文,重點體會第2段中農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寫農夫心理活動的句子,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讀。

③請學生把自己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評價評價,誰讀得好。

④結合最後一句(他拎著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動作神態加上去,繪聲繪色地讀這一段。

⑤結合掛圖,想一想,說一說,農夫心裡還可能想些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板書:心存僥倖。

(4)讀想結合,背誦表演

①自讀第3段,體會農夫感情。

②把農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可以加上動作說。

③讀最後兩句話: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他連野兔的影子都沒有看見。農夫的田裡已經長滿了野草,什麼莊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時此刻,農夫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應該怎樣讀。(傷心、難過、後悔)

④你想對這個農夫說什麼?小組討論。

⑤每一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書:一事無成)

⑥再讀這一段,想一想,農夫的情感有哪些變化?(希望→失望)應該怎樣讀呢?

⑦演一演這個故事。

⑧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倖,終將一事無成)

四、課外作業

1課外閱讀幾則寓言故事。

2自主積累更多的成語。

守株待兔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動畫片守株待兔。

【活動過程】

一、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後面躲得是什麼字?認識株、兔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麼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麼?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A、能等到B、等不到)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

A、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於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後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麼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麼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後一隻野兔也沒有等到。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延伸活動】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活動反思】

以看圖猜成語故事匯入,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進入課題。猜謎語匯入寓言故事,向學生介紹《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瞭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老師板書課題,學生跟寫,同時老師一邊寫課題一邊說說每個字的大概意思,那麼在入題時,學生跟寫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裡,老師邊寫邊說,是讓學生理解題目大概的意思。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解釋題目的句子,讓學生有更好的概括能力。同時隨文識字,找出句子中的生字,對個別字進行拓展。

教學過程中,我在兩個地方進行了說話練習,一個是小組討論課文每句話的意思;一個是學生上臺講《守株待兔》的故事。想象說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故事拓展,讓學生講講《守株待兔》的故事,這一系列的設計都是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在教學中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突顯了幾個問題:

1、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有點短。

2、當學生回答不到點子上,沒有及時指導。

3、小組分享時應多找幾個小組展示。

從這次的成長課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備課,讀透教材,學生課堂調控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得細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

教師一定要認真的備好課,頭腦中要頭清晰的教學環節。

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今後在上每一節時,先要管理好班級的紀律,讓差生能跟上腳步,試著大膽舉手發言,好的學生能讓好的吸收課堂上學習的知識。

守株待兔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發覺、樂滋滋、掩耳盜鈴”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實,老老實實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培養獨立學習寓言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理解兩個成語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解題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教師板書:掩耳盜鈴。

4.通過預習,誰知道“掩耳盜鈴”中的“掩”、“盜”是什麼意思?“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鈴鐺。)

(二)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片理解故事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則寓言。

(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三)課堂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l)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勾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勾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又怎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麼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書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齊讀。

(3)指名用“只要……就”口頭造句。

(4)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後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投影出示課後思考練習第一題第(1)小題: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麼?學生在書上勾出寫偷鈴人怎麼想的句子讀一讀。

②這句話裡用了一個關聯詞語,是哪個關聯詞語?“掩住”是什麼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如果把耳朵捂住,響聲就聽不見了。)

③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鈴聲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別人還能聽見鈴聲嗎?

(5)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還這麼做剛……就……課文中的插圖所描繪的就是這個結果,指名說出圖意。)

(6)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鈴的後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關鍵在於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朗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充套件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鈴的人愚蠢可笑在什麼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麼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後,指名回答。

2.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聯絡生活

(1)那麼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

(學生抄襲作業;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卻鋌而走險;社會上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置法律、整改於不顧,最後出事了……)

(2)練習:選擇填上成語——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後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熟記本課生字所組成的新詞。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給家長聽。

守株待兔教案 篇17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聽寫詞語。

守株待兔宋國耕田觸角

頭頸釋放其實

2.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大致瞭解了農夫“守株待兔”的經過,接下來讓我們細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的寓意是什麼?作者對農夫的行為持什麼態度?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翻譯以下句子。

(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3)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明確:

(1)一隻野兔跑過來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

(2)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

(3)野兔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2.農夫為什麼要“守株待兔”?

明確:農夫在耕作時偶然撿到一隻撞在樹樁上的兔子,他寄希望於再次在樹樁旁輕鬆撿到送上門來的兔子,於是放棄勞作,終日“守株待兔”。

3.農夫為什麼會被宋國人笑話

明確:兔子撞到樹樁上被農夫撿到只是偶然的事件,不可能天天發生。“兔不可復得”,農夫卻還執迷不悟,終日守候,所以會被宋國人笑話。

4.農夫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明確:幻想不勞而獲,不切實際,沒有遠見,不知變通。

5.課文的寓意是什麼?

明確:不要妄想不勞而獲,只有辛勤付出才會有收穫。

6.假如你遇見了農夫,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明確:你真傻呀!你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麼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要老老實實地耕耘勞作,這樣才能有好收成,才能過上好日子。

7.除了課文,《韓非子》中還有許多寓言故事,請查詢相關資料,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拓展示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韓非子·難一》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兔走觸株()

(2)因釋其耒而守株()

(3)冀復得兔()

(4)而身為宋國笑()

明確:

(1)跑

(2)於是

(3)希望

(4)被

2.總結。

《守株待兔》裡的農夫做著不勞而獲的美夢荒廢勞動,最終被人當作笑柄。這警示我們不要存有僥倖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天上掉餡餅,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同學們,讓我們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腳踏實地,努力奮鬥吧!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