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學教案之《多彩的裙襬》

來源:才華庫 1.25W

一、教材分析

國小教學教案之《多彩的裙襬》

本節課的主題:彝族——是雲南人口最多、分佈面積最廣的少數民族。他們能歌善舞、聰明、智慧。他們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風俗民居、迷人的歌舞、神話傳說深深吸引學生們。

1.初步瞭解雲南彝族生活的民情、民俗等特點,欣賞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學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通過學唱歌曲表現歡快的情緒,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彝族兒童的幸福生活。

3.設計製作彝族服飾——多彩的裙襬。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觀察、模仿能力。

4.感受彝族火把節、感受節日的喜悅,進一步瞭解彝族的民風、民情、民俗。

二、學習者分析

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認知心理,實際依舊是以自我中心主義為主要特徵的。在經過國小一年的學習生活後,心理上產生了部分變化,原先比較嚴重的自我中心主義開始有了一些轉變,但是他們的主觀心理仍舊非常突出。所以對於他們在以學科為目標的學習中,不應該從某種技能和方法上的掌握上去要求,而應該從“學會學習”的方法論認識方面加強引導,逐步培育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具體到藝術學習實踐上講,就是要讓學生在感受上下功夫,這樣他們的表達就會比較豐富。這其中既有言語上的“說”,又有行動上的“做”,還有情緒上的發洩——“唱”。這樣的教學,對學生和教師雙方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三、教學、學習目標設計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藝術課程的總目標是“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整合發展”。突出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愉悅性等學科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在實施教學目標時也涉及到了幾個方面:

1、按照藝術課程標準,二年級學生應該注重對藝術的感性體驗和積累,因此,本課以人文主題為顯線,以學科知識技能學習為隱線,突出學生的人文價值。

2、通過遊戲、欣賞、認知、歌唱、創作等一系列綜合藝術手段,引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並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動靜交替,不斷豐富孩子的視角感受,增強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一個又一個為他們鋪好的美麗的臺階,從而達到教學的最好效果。

4、要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體驗,學生有機會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方式進行自我表達和交流,使情感得到豐富,達到人格的提升和心靈的淨化。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利用多媒體使學生了解、感知彝族的民風、民情、民族藝術。從學生生活入手,使學生在熟悉的內容中開展學習活動,用豐富的藝術活動為學生開啟這一扇扇民族藝術之窗,讓他們在這片多彩的天地裡去了解、發現,不斷積累知識和技能,進行藝術的創造和表現。

2、通過學唱歌曲和動手製作彝族多彩裙襬等藝術活動,給學生創設一個藝術氛圍,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藝術的烘托中開始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探究互動中學習。

3、師生合作演唱歌曲、共同感知了解民風民俗、一起動手製作多彩的裙襬、共度感受彝族火把節,體現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用多種藝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認識。

4、通過對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的欣賞、感受和設計、製作,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多媒體課件、鋼琴等。在本課時,通過圖片的感知等,充分體現了多媒體現代教學的重要性,凸顯了學科之間的現代技術整合。

教材分析:

1.初步瞭解雲南彝族生活的地域、民俗等特點,欣賞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學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3.設計製作彝族服飾——多彩的裙襬。

4.感受彝族火把節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彝族石林的自然風光,瞭解彝族民間傳說《阿詩瑪》,感受彝族火把節,讓學生初步瞭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勞、純樸的民風。

2.通過對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的欣賞、感受和設計、製作, 培養學生對美的鑑別能力以及動手製作的能力

3.學唱彝族兒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火把節的歡快情緒,加強小夥伴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活動,瞭解和感受彝族的民俗和文化藝術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色彩鑑別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課前準備:

1.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多媒體教學課件、鋼琴

3.膠水、剪刀、彩色皺紋紙、畫筆等。

教學活動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