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草原教案範文合集7篇

來源:才華庫 1.1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草原教案範文合集7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學準備:CD音樂、CD機、練功服

教學目的:瞭解蒙古族人的性格,習俗,生活環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風格、特點,通過學習進而掌握該民族舞蹈,達到自如展示

教學難點:民族感覺,重點動作的掌握

教學過程:

1、說明本節課將要接觸的民族

2、對該民族舞蹈進行賞析並提問學生該民族的動作特點

3、介紹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活環境,動作特點等基本知識

4、教師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分析音樂,單一介紹舞蹈動作中的重點、難點

6、強調基本位置

7、示範、講解單一動作

8、串連動作並提問動作所屬名稱

9、帶領學生結合音樂串連完整舞蹈

10、 學生單獨展示

 教學內容:硬肩、提壓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馬手、小馬步、吸跳步、騎馬步

作業:總結本次課的優劣之處,課後進行舞蹈複習

草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 學習作者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

2. 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們的感情。

 重難點分析:

通過閱讀想象,展示語言文字蘊涵的豐富形象,進而設身處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抓住關鍵詞,理解景物特點;通過品讀好語段,說出自己的見解,並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

 課前準備:

1. 課前要學生通過資料的蒐集,瞭解草原的基本特點和作家老舍的有關情況。

2. 蒐集有關描繪草原景色的圖片和讚美草原的曲子。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 ,激發學習興趣。

(一)播放歌曲,引導想象。(出示視訊)

(二)教師用讚美的語氣描繪草原美景的歌詞,並讓學生說體會。

(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匯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在優美動聽的歌曲聲中欣賞那一望無際的遼闊大草原,學生會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動。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誦會進一步激起學生對草原的嚮往之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一)自讀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二)自己輕聲朗讀課文。

(三)同桌互讀。

(四)檢查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一)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寫了哪些內容?分別告訴我們什麼?

(二)引導交流,理清條理。課文主要寫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寫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寫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漢情誼的深。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針對這篇略讀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四、精讀細品,感受草原之美。

(一)自讀想象,還原形象。

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讀了課文,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看到這畫面你有什麼想說?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並進入情境去感受,進而藉助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朗讀想象,再現情景。

再次自由朗讀,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藉助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細讀品味,加深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你認為哪句話最美?在相關的句子旁寫出自己的感受。

2.讀後交流,相機點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課件出示)

“茫茫”什麼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麼有的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設計意圖:聯絡“天蒼蒼,野茫茫”對比理解,激疑促思,強化學生對草原總的特徵“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理解。)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課件出示)

這句話作者採用什麼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課件出示)

翠色流,為什麼後面又說“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矛盾嗎?

輕輕讀這句話,看看這“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四)配樂朗讀,熟讀成誦。(課件出示音樂)

(設計意圖:藉助課件展示草原圖,並配以輕音樂,讓學生邊看、邊聽、邊讀,最後熟讀成誦,促進積累。)

四、細細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

匯入:

草原的景色讓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給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給我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麼草原人民給作者又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一)自由朗讀課文2-6自然段,邊讀邊想:讀了課文,在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從這些畫面你感受到了什麼?

(二)交流眼前出現的畫面:“迎客——會見——款待——聯歡”,並談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畫面,談感受,並藉助朗讀,再現情境;抓住重點,拓展情境;準確理解,深入感悟。)

(三)自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句子,朗讀、感悟,加深體會。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抓住靜態和動態描寫,體會“蒙漢情深”。

1.課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漢族同胞的畫面。

2.設定情境,激發讀書興趣。蒙古包裡擺上了熱乎乎的奶茶、香噴噴的手抓羊肉……你們想去做客嗎?熟讀課文,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內容。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漢兩族人民狂歡的歡樂氣氛。

1.看畫面“聯歡”。(課件出示)

2.出示詩句,再次體會含義,加深理解。

3.多媒體出示“碧草斜陽”圖,想象“話別”的場面,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

五、拓展延伸,昇華內心感受。

假如你是個導遊,在前往草原的車上,你怎樣向遊客介紹草原的美好景色和風土人情,讓遊客對草原產生嚮往之情。請結合課文和自己瞭解到的有關情況,寫一份解說詞。

 教育反思:

成功之處:

一.藉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由於本班學生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匯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課文,抒發美的情懷

上課的過程中,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通過自己投入地誦讀,讓孩子們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感受課文中作者描述的內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藉助音樂,以及與文字內容相符的美麗的草原圖片,學生走進語言文字裡了,就如身臨其境一般來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著草原的無限秀美。然後,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繡上的白色大花、翠欲流”等,通過學生的朗讀並結合圖片讓學生感悟、理解。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對“文章內容、思想感情、語言文字”產生了自己的讀書見解,對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語言美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學生經歷了這一讀書過程,心中自然產生了諸多感受,再安排配樂吟誦這個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朗讀出來,用有聲語言再現美,表達美。多媒體的應用,減少了繁瑣而徒勞無功的講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啟發想象,聯想美的畫面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根據積累語言文字想象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表象,教學“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一個從語言到表象的體驗過程,因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語言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

存在的不足:

1、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過細,以致教學中時間比較倉促,最後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覺。比如對重點語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時間用得過多。

2、由於製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據學生回答相機調出圖片,只能按照固定順序出示圖片,教學顯得不夠靈活。

3、反饋時提問的面不夠廣,優等生,中等生提問次數多,沒有照顧到後進生。

草原教案 篇3

有一隻愛嫉妒的百靈鳥,自以為在鳥類中在沒有比自己更能飛的雙翼了,資料《百靈鳥的傳說教案》。

有一天,他正在地裡撿麥粒,忽然看見一隻雄鷹矯健地飛過高空,而別的飛禽們又紛紛為此讚不絕口百靈鳥對雄鷹非常嫉妒。他想:

“哼,別看他現在這麼神氣,我會讓他羞愧的,否則我就不叫百靈鳥。”

第二天,他來找雄鷹,提出要比一比飛行技能,雄鷹答應了。

草原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感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草原的美麗與歡騰。

(2)積累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對草原的嚮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激發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懂得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難點: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用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欣賞歌曲,想想這首歌是在歌唱什麼?指名反饋,(歌唱美麗的大草原)

2、大家喜歡草原嗎?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遊覽內蒙古的錫林郭勒大草原。

3、初讀了課文,請你告訴老師,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分塊閱讀,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來感受一下草原的美麗,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這段描寫了草原上的哪幾種景物?討論後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說話,然後比較句子:藍天下面,長滿了青青的野草。

品句,指名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裡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裡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言(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著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裡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課件展示,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出示句子,女生有感情地朗讀。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指名反饋,相機出示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麗迷人,全班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然後細細品讀句子: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美?哪個詞寫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對讀句子後,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言。

(5)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野草、湖泊和野花,錫林郭勒大草原將是什麼樣子?

4、小結:第二自然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後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著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內默讀第四自然段,討論這段中描寫了草原的什麼?又描寫了哪些物與人?(小組合作學習)

2、檢查反饋,依次出示課件引導認識文中描寫的物與人:雄鷹、百靈鳥、牛羊、小馬駒、黃羊以及牧民,感受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想想因為什麼,才使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話。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瞭解過渡段的作用。

1、文中哪段介紹了草原的美麗,哪一段又介紹了草原的歡騰?

2、引導發現:哪句話與它前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有什麼聯絡?

3、教師總結說明:在這句話中,前半句介紹了上一段的內容,後半句又介紹了下一段的內容,起了承接上下文章內容的作用,叫過渡句,獨立成段的叫過渡段。我們在以後的寫作中要學會使用。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讓學生當小導遊介紹草原美景。

3、拓展:孩子們,你們來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感受?(教師點評,激發學生對草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嚮往。)

4、結語:是的,人與動物和諧生活,非常地友好,並且十分的快樂。這麼美麗的草原,不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們的,讓我們像小牧民一樣放聲歌唱 ,在歌聲中結束這次草原之旅。(播放歌曲:我說草原小牧民)

【板書設計】

15 錫林郭勒大草原

美麗:野草、湖水、野花

歡騰:人和動物

草原教案 篇5

小說因情節的跌宕起伏、語言的形象生動、人物的惟妙惟肖在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人們的青睞也就使小說的教學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在小說的教學中,因為篇幅大多過長,教師往往把閱讀移到課下,課上就以內容概述一帶而過,而這樣往往使多數同學都忽視了小說的精彩細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說的教學更要重視閱讀。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就嘗試給學生大量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事實證明,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情節的梳理、主題的把握容易得多。另外,小說的語言值得品味,以批註的形式賞析語言,彌補了以往教學中在語言分析上的淺嘗輒止,留下了更多的閱讀痕跡。內容上的探討有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們在深入瞭解“狼”文化的基礎上受到極大啟發,在彼此心靈碰撞的基礎上產生思想火花,從而形成理性的認識。教學目標確定為:理清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合作探討小說主題。瞭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習性,感受動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教學重點為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深入品味、鑑賞精彩語句來把握小說中的藝術形象。教學難點為理解動物身上表現的“人性”。

分析文章前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 給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小說情節本身就極富魅力,學生會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欲罷不能。 之後交流初讀體驗。此環節,教師儘量不做引導不做過多評價,給學生創設原汁原味地思考與交流的空間,保留學生最初的閱讀體驗。教學重點、難點完成後進行知識拓展:積累有關狼的成語、諺語。總結草原狼的特點。千百年來草原民族一直認為狼是草原的保護神。事實證明,狼是草原生態的天然調節器,內蒙古草原過去幾千年一直保持著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在草原上,狼是草原人民的朋友、敵人、心中的神。那是因為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令草原人民深深折服。草原狼具有強悍進取、團隊協作、頑強戰鬥和勇敢犧牲的習性,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絕的生存技能和軍事才華,更是在同草原狼軍團長期不間斷的生存戰爭中鍛煉出來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戰馬的培訓師,恰恰是狼對馬群的攻擊,才把蒙古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戰的戰馬。

本課的教授重在突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和發現感悟。本文故事性較強,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所以,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時,讓學生從陳陣、大青馬、草原狼三者出發來體會小說塑造的藝術形象,感知在動物身上散發出的人性的精神。其次,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深刻體會文章精髓,進而感悟小說的寫作意圖。由淺入深,層層引導,將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加深。 整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導引以及學生個性的張揚,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思維方面的訓練,促進學生對自身的理解與提升。

教學本課後,我感到自己的教學環節得以完成,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方面、以及課堂氣氛的調節方面顯得蒼白,或有所忽略。多日後根據同事的教學研討,我進行了更多的思考: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品析語言文字,在品析中促進學生收穫思想啟迪、情感的感化與薰陶,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同時讓學生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完成表情達意的實用價值,發揮語文的工具性性質。這一項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較難。學生語言習慣口語化,語言積累蒼白,在公眾場合不敢說話,不會說話。所以教師的在教學設計中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設計要更精細、更要適合學生實際能力。對我們的學生怎麼教?教師在備課時每個環節都要精雕細刻;每個大問題都要準備出幾個小步驟,一點一點地架設小梯子、小臺階,對這一點要心中有數。比如:品析草原狼的人文特點(我在這個問題上設計的就太粗,導致學生回答不順暢)。對於好學生教師問“結合文中具體語句,來說說狼的特點”,學生就會有較個性化的認識。而對於我們的學生(除較聰明的學生外),教師要做到給出文中具體的語句,讓學生有目標地去認識。而對於有的學生教師的設計要細到把某個句子中某個詞語提示給學生,他們才會有體會、有想法。就是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去感悟。而對於思維粗糙、情感淡薄的學生,他們茶壺煮餃子就心有而嘴說不出,教師還要提示他幾個詞供選擇。

由此我想一個問題:怎樣教最笨的學生。課前教師要有幾套教學方案。比如關鍵處教師最示範,比如教師就某個問題細到提示出詞語,問題做到最細。我認為平時的學生分析方法、思考習慣、學習技巧的培養至關重要。平時有訓練,需要表現時才會有能力。看來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分析、思考能力的訓練做的有欠缺。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課後進行了多次的反思,我認識到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悟”很重要。

“悟”是“新課標”的要求。國家頒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說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悟”,就語文學習來說,其實就是領悟、感悟語言,我們通常說某人語感強,即是說他語言感悟能力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期盼學生語感能力強,但怎樣才能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確實值得深入研究。

葉聖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反覆思考葉老這些話的意思,有三點(這也是教材編寫人反覆強調的):一、教材是例子,教過的課文,學生就要能讀懂讀通讀透,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二、文章是教不完的,教一篇就要讓學生懂得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三、閱讀技能的熟練得靠學生用心去“悟”,悟透後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我很贊同葉老的說法,覺得課文不必每一篇都教,也不一定非教教材中的課文;教一篇就得有利於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否則學生掌握生字詞即可,這是一;就算重點教的文章,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狀況,重點突破某一點。俗語“傷五指不如斷一指”,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培養學生的“悟”性,提高他們“感悟”“領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

有句名言說得好“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能創造先生。”這就是教學相長,因此,當老師不是向學生傳授多少知識而是應該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

通過教學發現自己平時對學生的感悟能力培養有不足。

我認識到教師還要有一定的組織教學的能力,在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具體情況有靈活的教學策略。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因此,採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思維跟著國中語文老師的思路走,教師在備課中要把握好課堂激勵和創設高潮。設定好課堂教學的情境、選得好課堂教學高潮的內容、把握好課堂高潮的時間。

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段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所有的學習材料既不可能也沒必要,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讀什麼”,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讀”,即進行閱讀策略培訓,使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閱讀過程,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閱讀課文理解的相應策略。我在教學文字較多、文章篇幅較長的文章時曾進行過如下的嘗試:聚焦策略。

交流資訊已成為現代社會交際的基本內容,處理資訊已成為學習、工作甚至娛樂須臾不可離開的任務,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蒐集、處理、交流、整理資訊的過程,所以必須在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明確方向,縮小包圍,尋繹資訊焦點,方能跟蹤追擊,嚴密分析,準確把握。何為資訊焦點?指的是課文中凝聚全部思想內容的關鍵部分,即尋找關鍵句。篇有篇的資訊焦點,段有段的資訊焦點,句子也有句子的資訊焦點。我們可以通過尋找關鍵的策略進行資訊聚焦,關鍵句指文章中的中心句、過渡句、首括句、總結句等。文章段落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的,而句子又總是圍繞著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思路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因此,在閱讀中尋找到了這些關鍵句,就把握住了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的意義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尋找關鍵句的策略實際上是個抓主要矛盾的策略。概括資訊策略。概括資訊策略是指在閱讀中簡明扼要地寫出所讀材料的內容梗概,它是對原讀物的濃縮,反映了原文章的主旨。 在閱讀中運用概括資訊策略,有利於促進分析加工和整合加工的認知活動。因為要概括文章的資訊,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取捨和濃縮,取捨和濃縮文章資訊的過程也就是對所讀文章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加工和整合加工的過程,因此,它能提高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閱讀策略培養和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手段和結果的關係,在實際操作中應從現有的教材入手,將各種策略恰到好處的融入閱讀任務中去,通過閱讀策略訓練,使學生能根據閱讀材料的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恰當的策略,學會學習閱讀的方法,並逐步獨立、自主地承擔起自己的閱讀責任。

其實學生間儘管能力上和智力上存在差距,但教師的教學思想、方法、能力和策略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慨嘆學生的能力時,我們更多的應是反思自己,面對需而生情況努力找到最好的教學之路。

草原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性質。

2、使幼兒能根據不同的節奏選擇樂器,並初步學會識圖譜演奏。

3、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熱愛音樂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教學準備

節奏譜、音樂磁帶、小手小腳標記、樂器標記以及雙響筒、沙球、鈴鼓。

教學過程

一、欣賞樂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曲,請你們來聽一聽,聽完之後,哪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你聽到歌裡唱了些什麼?

(放磁帶2遍)

小結:這首歌是我國一個少數民族的歌曲,歌裡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草兒青青,牛羊肥肥,心裡特別高興,真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啊。

2、這首歌給你什麼感覺?

這首歡快活潑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識譜選擇身體動作

1、它還可以用好聽的樂器來演奏呢!看,這是它的節奏譜。

(教師出示節奏譜)

⑴瞧,你在圖譜上找到了幾種不同的顏色?

⑵為什麼是四種顏色?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用跺腳,“××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還有沒有發現特別的地方?(講合奏)

2、教師清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打節奏。

總結:每小結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後面要輕,跺腳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別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結×的地方拍。

3、教師清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打節奏。

師:這一遍果然進步很大,有輕有重之後好聽很多呢!可是,還有沒有發現什麼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點練習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演奏一下。

5、真好聽,還想再聽你們來一遍,行嗎?

三、用樂器來演奏

1、瞧你們的椅子下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認識它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紹樂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點)

2、輕輕拿起你的樂器寶寶,我們來用它來演奏。

準備好了嗎?

3、交換樂器演奏。

教案反思

這是一首非常動聽的曲子,講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騎馬飛奔、高聲歡呼的情景。課堂上,孩子們積極動腦,氣氛活躍。對於音樂情緒的把握,音樂節奏的把握,孩子們有著較強的理解能力。

草原教案 篇7

情景交融讀中感悟

——人教版第九冊《草原》教學片斷實錄與評析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領略了草原的遼闊及秀美,那奇麗的景色真是既令人驚歎,又叫人舒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麼樣?

生:想(迫不及待)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問題。

生:(自由讀課文,在書上批註)

師:老師看你們學得這麼認真,很想與你們交流一下,怎麼樣?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誰來說一說?

生:學了這部分內容,我們應該知道每個自然段都寫什麼?

師: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寫了迎客、相見、款待、話別。

生:我想,我們應該知道蒙古人民為什麼到幾十裡外來歡迎遠客?

生:這說明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他們之間情誼深重。

師:你說得真棒,誰還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們應該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風俗習慣。

生:(爭先恐後的彙報蒐集到有關蒙族風俗習慣的資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賽馬、摔跤、住蒙古包……)

師:你們剛才表現得真棒,那麼讀了這部分內容,假如你是遠方的客人,你是興奮、激動還是感動?能談一談你們的感受嗎?可以用你喜歡方式去表達,可以唱一唱、說一說、演一演、還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組成合作組,進一步體會真實情感)

師:老師已感受到你們的興奮了,誰來彙報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讀迎客這部分時,覺得很興奮。

師:你讀一讀,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點句子,讀“走了許久——快了,快到了”)表現了看到河的驚喜及急切的心情。

師:(適時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賽讀、自由讀)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見的場面令人激動,我們是用表演的方式體會到的。(生抓住重點句“你說你的——民族團結互助。”表演想見一幕)

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熱情款待,會使客人感動。(學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還感受到了主客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情。

師:(指導學生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

師: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麼今天的草原是什麼樣?未來的草原又會是什麼樣呢?你們大膽的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生:(參閱資料,練說、練寫)以詩歌、歌曲等各種形式讚美草原……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正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教學片斷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教師善於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思維,學生敢於大膽的想象,進入情境自讀、自悟、自演,從最大程度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將自己的情感融於其中,不僅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也使學生的靈魂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