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人教版九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2W

 教學依據:

范進中舉(人教版九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自漢代興科舉起,到明清的盛行,讀書人便有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多少讀書人能放棄這一追求,能放棄“光宗耀祖”的機會呢?無數的讀書人讀得醉生夢死,精神麻木,對功名的追求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清代作家吳敬梓就用“婉而多諷”的藝術筆調描繪了讀書人“范進”辛酸的求名史。范進中舉發瘋,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黑暗和對國家、對民族的殘害。

    范進的發瘋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作者以鮮明形象的人物語言和誇張的藝術手法,為讀者展現了猥瑣而悲哀的范進和粗俗市儈的胡屠戶的窮形盡相,范進中舉前後的心態變化,胡屠戶前倨後恭的語言,張鄉紳的拜會,中舉前後鄉鄰們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共同構成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作為今天的讀書人,尤其是學生,不能鑽死衚衕,范進的前車之鑑如警鐘長鳴。因此,學習這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認清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要看到今天所處社會的光明和幸福,擺正心態,積極進取,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體會課文諷刺和誇張的語言;

2、 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中舉前後的對比);

3、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二、 教學重點:

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中舉前後的對比)。

三、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擺正心態,積極進取。

四、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掌握生字、詞語;

2、 簡介文學知識及明清科舉制度的有關內容;

3、 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人物和情節。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生字詞語的音、形、義;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人物和情節。

教學難點:

    瞭解明清科舉制度的有關內容,以便學生能理解范進為何因中舉而發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教學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名言嗎?那麼,你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嗎?這種身份的人的特點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學生回答)

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那麼明清時代的讀書人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和分析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筆下的讀書人范進是什麼樣一種形象。

二、 簡介作者及有關知識:

1、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人,清代小說家。

2、 《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

3、 明清科舉制度簡介: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鄉試(舉人)-會試-殿試。           (以上內容由多媒體展示)

三、 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注音、字形:

作揖   中舉  相公  長親  星宿  編輯  中間   相與 長久  住宿             踹在塘裡     腆著肚      名諱          拙病  往腰裡揣   喘息

2、 文中個別詞語的理解:體統 同案 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相與

(以上也由多媒體演示,先列出字詞,給學生思考和回憶時間,再給出正確答案)

四、 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要求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情節結構。

(此前已經教給學生分析小說的方法,即按小說三要素進行)

1、 學生讀完後,由學生按小說三要素概括,進行整體感知。

課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范進  胡屠戶  張鄉紳  眾鄰居

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

2、 要求學生按情節給課文劃分層次,並簡要概括內容。

第一部分(1-2):范進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12):范進中舉後的情況變化。

3、 學生思考並明確:小說的環境描寫重在社會環境。

五、 佈置練習(目的在於強化識記文學知識和生字詞的音、形、義)。(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

2、 瞭解張鄉紳和眾鄰居在范進中舉後的態度的社會意義;

3、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在情感與思想上受到薰陶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對范進和胡屠戶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在情感與思想上受到薰陶教育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神態、語言、行動、心理)對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范進和胡屠戶)進行分析,從而瞭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旨。

1、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狀況 、社會地位、處世態度。

   (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進行分析理解,特別是對范進中舉後喜極而瘋的刻畫要細細品味,進而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2、胡屠戶形象分析:

范進中舉前的:罵    (略)                范進中舉後的:贊    (略)                 

賀禮  (略)                              賀禮  (略)

動作  (略)                              動作  (略)

     (以上內容在學生了解的基礎上由製作的課件展示)

3、張鄉紳和眾鄰居在范進中舉後的表現:

(重在讓學生了解當時惡劣的社會風習,進而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

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表現手法進行簡要分析,瞭解諷刺手法的運用和所起的效果。

1、對比(例句)

2、誇張(例句)

3、直接寫實(例句)

   (也用製作的課件展示)

三、教師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認清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讀書人,國中畢業班的學生,我們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擺正自己的心態,端正學習態度,以“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良好心態去認真學習,做到學有所成。

四、佈置練習。(略)

  

教學反思

《范進中舉》以其鮮明的人物個性語言,誇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對陳腐的科舉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進、胡屠戶、眾鄰居等人進行了揭露和諷刺,這對正在讀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教育,也是一中警示。教學中我注重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落實:一是注意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在學生初步掌握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的基礎上,儘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二是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薰陶教育,認識封建科舉制度造成的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從而擺正讀書心態。

在教學中和教學後的資訊反饋可以得出:學生在主動參與和情感教育方面都較好,不足的是對文中個別語句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在練習、評講後基本解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