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8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案(精選6篇)

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麼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麼決定出哪兩個節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目,等會投票。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資料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資料。

板書“收集資料”

師:小組討論收集資料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彙報交流各種方法,並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麼?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資料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目的票數,再填到統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資料的過程。(板書“整理資料”)

師:為了能夠使每種節目的數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製作統計圖。(小組討論彙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節目種類。)師: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票,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數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夠塗該怎麼辦呢?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彙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專案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麼?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絡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計買的什麼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秀等等。回家後大家繼續找一找能夠用到統計的例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出發。由於學生喜歡的節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目,產生進行統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目。只有通過統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目。讓學生經歷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過程,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

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彙報交流

方案一:

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

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

先測100粒黃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並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2、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總是的方法和意識;

2、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意識;

2、初步學會表達解決總是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

簡單的排列組合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有序的思考問題。

教學任務分析: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數學課程內容標準中的四個領域之一。在第一學段中,要特別加強實踐活動,“搭配中的學問”是本冊書的四個專題活動之一。通過這一專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後學習數學乃至其他學科,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新奇的具體的事物感興趣,愛動、好問,注意力不夠穩定,而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等。同時對身邊的數學有濃厚的興趣,樂於探究生活中的數學;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備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維活躍,能多角度思考問題,富有創新精神。因此我在數學廣角這一主題中安排了五個板塊進行教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況,提出搭配中的問題

談話:今天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有這樣難得的機會和大家在一起學習,希望在這節課中我們能夠成為好朋友!今天我們初次見面,我給你們先講個“田忌賽馬”的故事,想聽嗎?(教師講故事,大螢幕播放連環畫)

(學生聚精會神地邊聽故事邊看畫面。)

談話:故事講完了,你知道孫臏是如何幫助田忌反敗為勝的嗎?田忌賽馬是用到了數學中的什麼學問,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就能揭開這其中的奧祕,也能成為聰明的軍事家孫臏。今天我們要學什麼呢?我們要學習“搭配”,那“搭配”有哪些奧祕呢?帶著我們想了解的問題去數學樂園旅行一次,去探索搭配中的學問吧!

二、引導參與,探究搭配的方法和學問

1、有順序的搭配。

講述:數學樂園裡有自選商場,讓我們看看有什麼?課件展示2件上裝和3件下裝,如果你只能選一件上裝和一件下裝,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穿法?

讓學生猜想可以搭配幾種不同的穿法?

那猜想了就讓我們想辦法來驗證吧。你可以用提供的材料來擺擺,也可以自己畫一畫,再想辦法把它記錄下來,也可以算一算。(課件出示: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

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方法)按學生不同層次來展示。

擺先讓學生擺重複的、遺漏的

再讓學生說有沒更好的方法———擺有順序的。

比較得出先選定上裝搭配下裝或先選定下裝搭配上裝,只要有順序的來搭配就能不重複、不遺漏。

畫學生可以用各種符號表示各服裝,再連線。

如:①——③①——④①——⑤②——③②——④②——⑤

想2+2+2=62×33+3=63×2

讓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小結:有順序的連線和思考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算出搭配的種類,這樣保證既明瞭又不會重複、不遺漏。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許多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運用有序的思考方法來解決。

2、配一配。

講述:自選商場除了衣服還有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2種飲料、4種食品)

提問:如果讓你選擇一種飲料和一種食品,共能搭配出幾種不同的飲食?誰能很快知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利用剛才所學的方法計算出8種不同搭配的飲食。)

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但都是有順序的思考。

講述:不同的飲食就有不同的營養,雖然有的飲料和食品是同學們喜歡的,但不能全根據自己的喜好隨便搭配,因為這其中的營養素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因此,我們要學會科學地搭配飲食。

提升:如果增加一種飲料,還是讓你選一種飲料和食品,共能搭配幾種?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的?

三、課堂實踐

講述:選好了衣服和食品,我們來到了數學樂園門口,(點選數學樂園)可想進入樂園,必須先破譯門鎖上的密碼,這密碼是由9、3、7三個陣列成的一個三位數,這三個數共能組成多少種不同的、密碼?

動筆之前請先思考你準備怎樣有序排列的?

問:你共排出了幾種不同的三位數?你們和他排得一樣嗎?

(學生對數學有序地進行排列。然後說說自己是如何排列的?)

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概念,並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紙板,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片(硬卡紙做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

1、情境匯入

2、出示問題,明確要求。(理解重點要求,如整分米數,整塊)

3、學生猜測可選用幾分米的地磚。

4、介紹教具,明確活動要求、

5、小組活動。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學生作品,得出結果。

2、教師將不同鋪法展示到課件上。

3、明確王叔叔對地磚的要求必須符合什麼條件。(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

4、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揭示課題。

5、鞏固練習課本80頁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出示例2,獨立思考,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歸納方法,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之間的關係。(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他們公因數的倍數,他們的公因數是最大公因數的因數。)

四、鞏固練習,總結提升

1、81頁做一做,獨立思考,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總結規律。(當兩個數是倍數關係時,較小的數就是最大公因數。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時,那他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五、小結

談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通過摺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麼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

(3)全班交流彙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並板書四組分數:(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於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麼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塗一塗,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麼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並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並鼓勵)

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為什麼?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麼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鞏固、實踐、應用。

1、給分數先塗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按份數塗顏色,並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塗一塗、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更新的收穫?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例項,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匯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裡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裡,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裡,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裡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裡的圖形,比較課文裡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