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玩具》教案

來源:才華庫 1.69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玩具》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玩具》教案

《送玩具》教案1

一、目的

1、體驗身體運動及自由想象的樂趣。

2、發展受部及腿部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二、準備

1、利用大可樂瓶製作成的拖拉玩具人手一件(瓶內裝有少許豆子,瓶口系一根80釐米長的繩子)。

2、用木製線軸、保鮮膜芯、衛生紙芯、易拉罐、大透明膠帶芯製成的拖拉玩具若干,上系較長的繩子。另備裝有少量水的可樂瓶拖拉玩具若干。

3、一塊較大的、安全的戶外場地。

4、每人自帶一輛玩具汽車。

三、過程

1、引導幼兒玩可樂瓶玩具。

(1)、幼兒手拿拖拉玩具,來到活動場地。

(2)、今天我們每人都有一隻瓶子,它會發出好聽的聲音,還會跟著你跑,跟著你走。不信,你們拉著玩玩看!

(3)、請幼兒自由尋找空地玩拖拉玩具,感受運動的快樂。鼓勵幼兒邊玩邊跟拖拉玩具“對話”,如:快來追我!我們去旅行吧!等等。

(4)、引導幼兒想出其他辦法玩這種玩具。如:模仿釣魚動作(讓可樂瓶直立在地,手持繩子一端上提)、模仿洗衣動作及搓麵糰動作(將繩子橫臥在地,兩手搓動可樂瓶,嘴裡發出“哼唷哼唷”的聲音)、模仿放鞭炮動作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注意安全。

2、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其他拖拉玩具。

(1)、請幼兒自由選玩其他拖拉玩具,體驗它們與可樂瓶玩具有什麼不同。

(2)、建議幼兒呼喚玩具,體驗不同的感受。如:有的重(裝水的可樂瓶)、有的輕;有的會滾動(木製線軸的)、有的不會滾動;有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不會等等。

3、遊戲:倒車請注意。

(1)、請每個幼兒將拖拉玩具的拉線一端與玩具汽車的尾部相連,邊說“倒車請注意”,邊把長繩子迴繞到卷軸上。

(2)、鼓勵幼兒自由結伴遊戲,比比誰先把車子倒回“車庫”。

《送玩具》教案2

設計意圖: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無害的,孩子的行為習慣通過反覆的實踐、練習而形成和鞏固的。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蘊涵著許多看似平常的活動,其實這正是培養各種好習慣的大好時機。本班幼兒對玩具非常感興趣,而在收玩具的行為習慣方面有所欠缺。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送玩具回家》,通過收整玩具,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遊戲結束後能主動的收整好習慣。

2、按玩具的種類進行分類並保持玩具家的清潔、整齊。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玩具櫃、各種玩具、卡紙、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匯入主題。

1、提問:誰知道玩具的家在哪兒?

2、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櫃。(玩具櫃是玩具的家,是專門擺放玩具的)二、幼兒觀察玩具櫃中的凌亂的玩具進行討論。

師:玩具櫃中的玩具為什麼很亂,亂了怎麼辦?

幼:擺擺好。

幼:一樣一樣擺放。

幼:分分類。

三、師以設疑的方法引導幼兒送玩具回家的方法。

師:怎樣讓玩具的家變得很整齊?

幼:分分家。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幼:方的放在一起,圓的放在一起;幼: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幼:相同的放在一起;幼:做標記;

幼:用盒子裝,因為有的玩具太小,用盒子裝起來就整齊了。

(評析:此環節,教師未採取直接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肯定與否定,此環節為幼兒提供了想像的機會,使幼兒感想、敢說。)

四、將玩具分類,教師總結並選出最好的方法。

1、幼兒商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玩具。

2、通過實踐活動確定分玩具的最佳方法。

師:剛才我們用了很多方法進行分玩具,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合適,為什麼?

幼:顏色放在一起的不合適,裡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看起來很亂;幼:圓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不合適,裡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找的時候很難找;幼: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最合適,看起來很整齊;(評析: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最佳方法。)

3、師對分玩具的最佳方法進行小結五、引導幼兒做標記1、提問:今天,我們將玩具進行了分類,過了幾天如果小朋友忘記了,怎麼辦呢?

幼:做標記;幼:把標記貼在玩具家裡,以後擺放的時候一看就知道了;

2、幼兒製作標記六、送玩具回家幼兒按標記分玩具七、延伸活動:幼兒根據標記收整為玩具(評析: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於日常活動,活動中幼兒對玩具始終保持飽滿的情緒,活動中的氛圍比較活躍,活動中教師的相關問題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問題的設定為幼兒提供了想像、表達的機會,孩子們通過想想、說說、議議,實踐等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最佳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節活動的實踐幼兒通過反覆的練習,能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活動反思

本人能以幫助小熊的形式貫穿整個過程,幼兒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在活動中,能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收拾玩具的次序,並引導幼兒有次序地進行收拾。在收拾菜市場的菜時,能結合複習方位詞與講完整句。大部分幼兒能根據玩具的標記找到各自的家,但還有小部分幼兒放錯家。本人沒有及時檢驗幼兒收拾玩具放回家的情況,進一步讓幼兒清楚玩具不能隨意放置,應根據各自的標記進行收拾。在收拾餐具時,本人有意讓幼兒清楚不是很多人才能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少只要少人就能收拾。但只是單純由老師講,幼兒不能理解。如果可以藉助其他方法,讓幼兒親自體驗,這樣幼兒才能清楚地瞭解不是人多就是好辦事。

《送玩具》教案3

送玩具回家-幼兒園託班社會教案

小小班的孩子玩玩具時總喜歡扔得桌上、地上都是,而到收玩具的時候,只有寥寥幾個孩子在忙著整理,其他的小朋友都自顧自地搬著凳子找位置去了。對此,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多次說服和教育,可是效果不明顯,為此使我大傷腦筋。

一天早餐後,孩子們在分組玩玩具,一踏進教室便能看見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正巧、我走進課室,翻看活動計劃,當我看到數學活動的題目:"送寶寶回家"時,立刻有了主意。(準備利用分類的方法鼓勵孩子整理玩具。)到了收玩具的時間,我邊放音樂,邊對孩子們說:"小朋友要上手工課了,我們先把玩具送回家吧。"有的幼兒還沒有領悟過來,我接著說:"小朋友有家、小鳥有家、小魚有家,所以玩具也有家。我們一起來把它們送回家。"全班幼兒高興地收拾著玩具,嘴裡不停他說著、笑著,一會兒,所有的玩具都送回了家。經過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以教師為主,由教師作正面灌輸,幼兒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傳統教育方式效果不理想,必須代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式,這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會獲得樂趣,改變自己原有的不良行為,使幼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不願意變為願意,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多研究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彌補教育上的不足。

《送玩具》教案4

目標:

1.練習向一個方向走。

2.學習與同伴互送玩具。

準備:

玩具若干,數目相當於參加遊戲幼兒的一半。

過程:

1.參加遊戲的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相對而站。

2.遊戲開始,教師把玩具分給甲隊幼兒,每人一個。教師說:“請把玩具送給對面的好朋友就走回來。”然後甲隊的幼兒快步走到對面,將玩具送給好朋友就回來。乙隊的幼兒接到玩具後說聲“謝謝”,乙隊中相鄰的幼兒互相交換一下玩具後再送給甲隊的幼兒。 3.遊戲重新開始。建議:

遊戲開始前應交代幼兒在送玩具時不要碰撞,應對準對面的好朋友。學會躲閃及謙讓。

幼兒體育遊戲活動設計::廢品再利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的玩具檔次越來越高,花樣越來越多,如:電動汽車、飛機、坦克大炮等,但是,幼兒對這些高檔玩具,往往是剛買來時,新鮮一會兒,過後放在一邊很少再玩。有些家長以為,現在的孩子就是不理解家長的心,不懂得珍惜玩具。

其實,我們認為,根本的原因,不是孩子不珍惜玩具,而是這些高檔的玩具,除了外形好看省事以外,並沒有多少可讓孩子進行創造性擺弄、操作的空間。孩子喜歡的是通過自己動手擺弄製做的玩具,百玩不厭,而且在玩耍過程中,還要根據要求進行不斷的創新改造。

我們所說的廢舊物品不是垃圾,而是一些陳舊的、無法正常使用的、無毒無味安全衛生的物品,通過師生裝飾、改造,從而用在教育教學活動和幼兒的體育活動中去,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體育活動中用的:廢舊的汽車輪胎;用飲料瓶做成的拉力器、飛鏢;用捆紮包裝箱的包裝繩做成的球;用報紙做成球在外面罩上方便袋形成的球,可以讓小班幼兒當足球踢;用掛曆紙做成的紙棍等。

1.輪胎:

將廢舊的輪胎沖洗乾淨,刷上各種顏色的油漆段,涼幹後既可玩。

玩法:

幼兒可將輪胎立起,雙手交替滾動向前走、跑;

藉助滾動的慣性,幼兒可從輪胎的後面騎跳到輪胎的前面;

幼兒蹲下,輪胎立在背後,雙臂彎曲鉤住輪胎做烏龜的殼,幼兒就像一隻小烏龜;

將若干輪胎倒下,排成一行,幼兒可在上面跑、跳、爬;

將若干輪胎立起排成一行,形成山洞,幼兒可用來鑽山洞;

將第一個輪胎平放下,第二個輪胎斜靠在上面,第三個、第四個依次類推。由於輪胎的不穩定性,幼兒爬時,能鍛鍊幼兒肢體的平衡性。

將三—四個輪胎摞起來,幼兒可進行攀爬、壓腿等動作練習。

2、飲料瓶:

取四個飲料瓶,在飲料瓶上瓶體上,對著扎四個孔,用鬆緊帶串起來,做成拉力器。幼兒可用來練習臂力,也可兩個小朋友一組互相拉各自的拉力器,讓其他小朋友鑽爬、跳躍等。

用兩個飲料瓶,將瓶底剪去,分五份剪開至離瓶頸處,做成飛鏢,幼兒可隨意拋著玩,看誰拋的高拋的遠,練習幼兒的臂力。

3、將包裝箱的捆紮繩截下同等的四段,每一段做成一個圓圈,然後將四個圈交叉成一圓球,再將每個接觸點縫起來,形成一個球。小班幼兒可用來在地上滾球,或者是在地上排成一行,幼兒跳球。

4、用報紙團成團,在外面套上方便袋,做成紙球。小班幼兒可用來互相拋接球、踢足球、在地上滾球等。

5、用掛曆紙做成紙棍,幼兒可以用來當金箍棒玩,還可放在地上擺成一排,幼兒跳躍等。

《送玩具》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按數的大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並匹配相應的物體。

2.能按要求操作材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娃娃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汽車、綵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

2.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娃娃做客,聯絡排序。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娃娃的大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大汽車送大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2.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綵球、送積木、鬆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大、中、小或小、中、大順序排排隊,再為大、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鼓勵幼兒邊送邊說:大綵球送給大娃娃;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送玩具》教案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建立玩具與標記間的對應關係。

2、通過遊戲,讓幼兒瞭解玩具應放在什麼地方,玩後應收拾好放回原處。

3、教育幼兒愛護玩具。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兩幢房子(上面各貼有蘿蔔、毛毛蟲的標記)。小雞小兔各一。

活動過程:

1、晨間遊戲後,教師刻意不收拾,保留玩具都沒有回原位的狀態。

2、遊戲:送玩具回家。

(1)出示圖片:小雞、小兔、玩累了要回家了,請小朋友們幫忙找找它們的家。小雞(小兔)的家在哪裡?你怎麼知道它的家是這幢房子的?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標記的作用。“房子上有標記,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誰的家。”

(2)小朋友們都有自已的家,玩具們也都有自已的家,請你們找找,玩具們的家在哪裡?

(3)“玩具櫃上沒有標記,可是桌子上這麼多玩具都找不到自已的家了。小朋友說說,怎麼辦呢?”請幼兒(根據玩具形狀)創造性地設計標記,教師當場畫出,並隨即貼於玩具櫃的相應位置上。

(4)“玩具們都累了,請小朋友們送玩具回家休息。”幼兒自發收拾玩具,同類玩具放在一個筐內將筐送到玩具櫃中相應標記處。

3、請小朋友們關心玩具們是否都回到了家。“謝謝小朋友們,這麼愛護關心我,明天我再出門和你們玩。”

活動反思

本人能以幫助小熊的形式貫穿整個過程,幼兒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在活動中,能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收拾玩具的次序,並引導幼兒有次序地進行收拾。在收拾菜市場的菜時,能結合複習方位詞與講完整句。大部分幼兒能根據玩具的標記找到各自的家,但還有小部分幼兒放錯家。本人沒有及時檢驗幼兒收拾玩具放回家的情況,進一步讓幼兒清楚玩具不能隨意放置,應根據各自的標記進行收拾。在收拾餐具時,本人有意讓幼兒清楚不是很多人才能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少只要少人就能收拾。但只是單純由老師講,幼兒不能理解。如果可以藉助其他方法,讓幼兒親自體驗,這樣幼兒才能清楚地瞭解不是人多就是好辦事。

《送玩具》教案7

設計思路:

在平時的活動區活動中,孩子們總是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收拾玩具,來來回回跑很多趟,有時一次只搬運一塊玩具,而且大多數都是單獨收拾玩具,很少與同伴進行合作。針對這一情況,老師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通過活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探索出各種又省時又省力的搬運玩具的方法。

活動目的':

1. 探索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合作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小輕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

塑料袋,大小塑料筐等;將場地佈置成森林模樣;錄音機,

磁帶;請一位教師扮演豬媽媽。

活動過程:

一.從已學的故事《拔蘿蔔》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提出問題:小朋友們都聽說過《拔蘿蔔》的故事吧!蘿蔔拔出來了,可老爺爺又犯愁了,蘿蔔很大很重,用什麼辦法把蘿蔔運回家呢?

2.幼兒提出多種解決辦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接電話,告訴幼兒:剛才我接到豬媽媽從森林打來電話,說她從商店買了很多玩具準備運回家,可半路上車壞了,那些玩具又多又重,她一個人搬不動,想請我們去幫她搬玩具,你們

願意幫助她嗎?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到豬媽媽和玩具。

(2)找到豬媽媽,看看有些什麼玩具?

嘗試將玩具搬回豬媽媽的家,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可協助,不正面指導。針對幼兒活動予以評價。

A 請幼兒談談搬玩具的感受。幼兒可能出現:

a 幫助別人,心裡很高興。(對幼的想法予以表揚、鼓勵)

b很輕鬆。(請幼兒說說是怎麼搬玩具的,對在搬玩具中使用了工具和有創新表現的予以肯定、讚賞)

c 很累。(請幼兒說說是怎麼搬玩具的,為什麼會感到累)

B豬媽媽為了表示感謝,決定將玩具送給小朋友。教師提出

問題:豬媽媽家離小朋友的家很遠,用哪些辦法搬玩具才能

搬得又快又輕鬆。

C 幼兒討論並說出自己的辦法。

(3)再次嘗試搬玩具。

將玩具從豬媽媽家搬到小朋友的家,鼓勵幼兒儘量儘量與他人合作搬玩具。

3、 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歸納方法。

(2)與現實生活相聯絡,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辦法,終於成功了。如果以後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就一定會成功的。

(3)拿著豬媽媽送的玩具到戶外去玩。

《送玩具》教案8

活動目標:

1、隨音樂節奏的快慢變化,改變走路的速度。

2、增強對速度變化的敏感性。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件動物玩具。

2、教師自選的音樂錄音、積木若干塊、大可樂瓶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活動身體:

(1)教師引出遊戲主題,激發幼兒用玩具做遊戲的興趣。

——“玩具寶寶們要上幼兒園啦,我們想想有什麼辦法能幫助它們上幼兒園呢?”

(2)幼兒自由討論,想出各種辦法。

2、自由探索:

(1)幼兒抱好玩具,隨著音樂的節奏送玩具上幼兒園。

——“大家怎樣走才不會碰到一起呢?”

引導幼兒散開尋找人少的地方走。

(2)走圓圈。

——“前面有一條小路,路上有許多小石塊,我們走路的時候一定要踩準在石塊上奏,才不會迷路。”

(3)教師示範按節奏走石塊路。

(4)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走石塊路。

(5)幫玩具找座位:

——“幼兒園裡有很多的座位,大家一起幫玩具找到它們的座位吧。”

幼兒拿著玩具在椅子的周圍走,當聽到音樂停止時,馬上將手中的玩具放到最近的一個空座位上。音樂重新開始,給玩具找到座位的幼兒站著不動,玩具擺放在座位上,沒給玩具找到座位幼兒繼續進行遊戲。

3、結束遊戲:

遊戲結束後,教師對活動過程進行簡單的評價。

《送玩具》教案9

設計意圖: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他們對於體育活動的興趣,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只有興趣才能帶動他們進行技能的練習,因此我設計了“送玩具寶寶回家”的遊戲,把熱身活動、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遊戲中進行,讓幼兒在不斷展開的遊戲中快樂、自主地掌握活動技能。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2、鍛鍊幼兒按一定路線行走,提高其身體平衡能力。

3、學習與同伴互送玩具,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兩端分別放置塑料筐5—6個,玩具是幼兒人數的2—3倍。

2、在場地中間畫4—5條長3—5米寬25釐米的小路,路邊以綠色代表小草,小路間有一定的間隔距離。中途設定一快棉墊。

3、節奏鮮明的樂曲《玩具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跟隨背景音樂帶領幼兒進行小動物模仿操的練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孩子們,你們喜歡爬嗎?(喜歡)我們一起來學小螞蟻爬呀爬吧,讓我們一起來爬過棉墊吧。”我說遊戲兒歌:“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怕呀怕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背上”幼兒隨兒歌快樂爬行,老師可以利用兒歌來不斷調整活動強度,保持幼兒最佳的活動狀態。

2、師:“剛才,小朋友在學小螞蟻爬的時候,老師聽到一個聲音,老師找呀找,發現地上有玩具寶寶在哭,玩具寶寶為什麼哭呢?原來有些小朋友把玩過的玩具忘到了外面,玩具寶寶回不了家,急得要哭了,我們一起來找到它們,送他們回家吧!”

三、熟悉規則,練習動作:

在找玩具的過程中,老師帶領幼兒練習在平行線中行走。先請幼兒集體在25釐米的平行線中行走,也就是走小路,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後,並討論怎樣走才能有快又穩,還不能踩到路邊的小草。然後請幾名做得好的幼兒示範在平行線中走小路的方法,教師講清動作要點,再次請幼兒一起來試一試在25釐米的平行線上走小路,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要點。

四、反覆練習,鞏固提高:

1、做遊戲《送玩具回家》,幼兒分成兩隊,一對在起點,一對在終點,在起點的幼兒走到老師指定地點撿起玩具,然後幼兒在25釐米的平行線中走小路,中間爬過棉墊,到達終點,終點的幼兒接到玩具後說聲“謝謝”,玩具送給好朋友後原路返回。起點與終點幼兒可交換位置繼續遊戲。2、分組遊戲,送玩具回家。在這一環節中,將幼兒分為幾組,送玩具回家,鞏固在平行線中行走和在棉墊上爬的技能。老師要不斷提醒幼兒要走在路中間,不要踩線。

五、放鬆活動:

小朋友們都很聰明,都為玩具找到了家,現在玩具回到家可高興了,來我們一起慶祝一下,讓幼兒在《玩具進行曲》的音樂聲中,進行放鬆練習。

《送玩具》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決定,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較差,在晨間活動時不會整理活動用品,根據這一情況,特制定送玩具寶寶回家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愛護玩具的好習慣。

2、滲透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習給玩具寶寶分類。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給玩具寶寶正確分類

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整理、活動開始:

一、今天玩具寶寶和小朋友們一起活動,小朋友們一起歡迎它吧,咦?可是玩具寶寶的小臉蛋上怎麼還有淚水?一起問問它吧,它說:不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玩完我後,沒把我送回家,現在我害怕極了,我想回家了!

二、討論:小朋友們和玩具寶寶做完遊戲後不把玩具寶寶送回家這樣對嗎?提示:要愛護玩具寶寶,和玩具寶寶做好朋友。

三、請小朋友們幫幫他,,找一找他的家在哪裡?提示:不同的玩具寶寶是住在不一樣的家裡,請小朋友認真辨認手中的玩具,再送它回家哦!

四、看呀,怎麼還有一個玩具寶寶被丟在地上??原來這是小狗把玩具寶寶放在這不管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小狗呢?提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和玩具寶寶做朋友,玩具寶寶才會喜歡和你一起遊戲的!

活動延伸:和小朋友一起聽歌曲《找朋友》,和自己喜歡的小朋友或玩具做朋友,體會和朋友一起遊戲的快樂!

教學反思

對這次活動反思如下:

首先:《玩具寶寶送回家》這個活動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一現象而生成的,所以更為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易懂,易掌握。

活動目標設為培養幼兒養成愛護玩具的好習慣、學習給玩具寶寶分類、滲透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個方面,在活動過程中體現為,一,讓幼兒相互討論,給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在情感上認同玩具寶寶的感受,讓幼兒幫助它,愛它,二、活動中我選擇了毛絨玩具小狗,平時這個小動物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小動物,但這次活動它所擔任的角色是反面的,這樣會讓幼兒對小狗這樣的行為更加深印象,也願意去幫助一個做錯事的好朋友。

活動過程中,貝貝小朋友突然一句,小狗怎麼會丟玩具呢?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是讓其它老師演這個反而角色會更適合。也要考慮個別幼兒的個人認識。

《送玩具》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按數的大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並匹配相應的物體。

2、能按要求操作材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娃娃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汽車、綵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

2、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娃娃做客,聯絡排序。

看一看。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娃娃的大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大汽車送大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2、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綵球、送積木、鬆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大、中、小或小、中、大順序排排隊,再為大、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鼓勵幼兒邊送邊說:大綵球送給大娃娃……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為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

《送玩具》教案12

活動目標:

能將玩具放回原處。

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若干籃;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明明的玩具》。

(1)利用木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提出問題:明明想請小朋友玩什麼?為什麼找不到?明明為什麼難過地哭了?媽媽對他說什麼?

2、引導幼兒玩遊戲"玩具找家"。

(1)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2)提出遊戲要求。

(3)幼兒遊戲,教師觀察適時介入引導。

3、指導幼兒操作《誰做得對?》。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然後思考並操作:該把笑臉給誰?該把哭臉給誰?

(2)引導幼兒說一說:玩完玩具後把玩具送回家又什麼好處?

4、組織幼兒交流、評價。

活動延伸:

1、創設有序擺放活動材料的環境,在各類材料櫃貼上相應的標誌,幫助幼兒學會分類、對應收放活動材料。

2、指導家長提供便於幼兒取放的玩具櫃,引導幼兒自己及時整理玩具並放回原處,養成幼兒自己整理玩具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分類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幼兒收拾玩具的習慣,還節省了老師的時間,讓老師從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老師要儘量發揮教育引導作用,讓幼兒得到鍛鍊和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