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從哪裡來》大班教案思

來源:才華庫 2.37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米從哪裡來》大班教案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米從哪裡來》大班教案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大米的產生過程,知道它的來之不易。

2、通過了解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教育幼兒要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ppt(內容為秋天來臨後大自然的變化,主要突出收穫季節的成熟果實)、大米成熟的全過程課件。

2、水稻播種至收割的全部過程的圖片。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觀看ppt,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之後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討論:秋天都有哪些東西豐收了?引出課題。

二、看看、說說米及米制品:

1、師:小朋友們說的'可真好!之後出示米飯,提問:這是什麼?它是用什麼做的?米從哪裡來?

2、組織幼兒看課件《大米的產生》。

師提問:米除了做米飯,還可以做些什麼?

3、與同伴交流、分享認知。

師小結:米除了煮飯,還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釀甜酒。當然,大米還有很多的用處。除了直接做這些食品外,還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吃的食品。(米粉、水、糕、粽子、湯圓、米餅、爆米花、逐一出示)

三、再次播放《大米的產生》的課件,讓幼兒知道大米是如何磨成粉並製成這些食物的。

師幼討論並由教師做小結,總結出大米的多種用途。

四、操作活動:小小廚師。

鼓勵幼兒親自動手,做些好吃又好看的食品。

1、師:今天我們也來做個小廚師,好嗎?

2、教師示範做做米粉製品,並帶幼兒品嚐,體驗成功的樂趣。(觀察老師用水和米粉,變米團)

3、鼓勵幼兒造型好吃的米團,讓幼兒當小廚師親自動手製作。

師:你們想把米團變成什麼?

五、談話: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知道我們吃的飯是哪裡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師:你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農村的田地裡去看一看農民伯伯種地的情景。展示圖片:

2、教師講解:從春種到秋收,農民伯伯進行了許多的工作,他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給禾苗施肥、澆水、滅蟲、拔草,每天辛勤的勞動。那麼這樣辛苦的勞動最後換來的是什麼呢?就是:種下一粒種子會收穫很多糧食,農民伯伯把全國的土地和水田都種上種子、插上秧苗,沒有一處地閒著,收穫了很多很多的糧食。

3、複習詩歌:《憫農》,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組織幼兒談話:我們應該怎麼愛惜糧食?

幼兒一:吃飯時不挑食;

幼兒二:不掉飯不剩飯;

提問幼兒:你能做到嗎?

4、嘗試理解《憫農》這首詩的含義,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適時結束課時。

5、配插圖(略)。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對米有更直接的經驗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直接參與,於是我們請幼兒品嚐了米制品,在品嚐得過程中瞭解米的作用,以及勞動的艱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