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教案設計

來源:才華庫 1.74W

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教案設計

1. 學習生字“稚、側”,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理解詩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裡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麼?“垂”在字典中怎麼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並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麼意思?“小兒垂釣”什麼意思?

(看多媒體錄影,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麼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髮很亂的小孩在幹什麼?字典中“綸”什麼意思?

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蓬頭:形容頭髮亂。稚子:兒童,幼小的孩子。垂綸:垂。東西的一頭向下;綸:絲。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麼坐的?坐在哪?

投影出示插圖幫助理解側坐:身體象一邊歪斜著坐。莓苔:河邊的蒿草。映:遮掩、遮蔽。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麼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麼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範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後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麼情景呢?一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麼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並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麼?小孩是怎麼做的?想象小孩是怎麼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麼意思?“遙”是什麼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麼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麼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麼聲音呢?讀後半句,思考“應”什麼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麼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後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後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隨堂練習

自讀下面一首古詩,試著解釋,並講給同學們聽。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

散作乾坤萬里春。

十、作業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附錄1:篇章閱讀感悟

這兩首古詩都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兒童天真淳樸的形象,表現了童心的可愛、鄉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裡,即荷花塘裡。這首詩描繪小娃採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詩的前兩句敘事,寫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採了白蓮蓬;後兩句寫景,寫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衝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後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這詩一種多美的景色呀!詩人用這一景色襯托“偷採”白蓮的小娃的天真無邪和淳樸可愛,表達了詩人對鄉村孩子的喜愛之情。這首詩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練的詩句中飽含著詩人對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詩是唐代詩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兒垂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前兩句寫小孩學釣魚的自是: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邊學釣魚,他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掩映著他小小的身體。蓬頭:頭髮亂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綸:釣魚用的線。垂綸:釣魚。莓苔:這裡泛指野草。詩的`前兩句寫小孩學釣魚的姿勢: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邊學釣魚,他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掩映著他小小的身體;後兩句寫路人借問,小孩子遠遠就招招手不應的動作神態:過路的行人要向他打聽道路怎麼走,小孩遠遠就招招手,意思是讓路人靠近一些,因為怕嚇跑魚兒,他不敢馬上回答。這首詩不失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生活的佳作,全詩平易自然、準確生動地刻畫出小孩那種天真專注的神態。

合作探究:

(1) 詩人為什麼要寫小娃的“偷採白蓮”?教師可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也可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體會。重要的是,這裡的“偷採”與“偷盜”行為要區別開來,詩人寫這個小娃是表現他的天真可愛,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 《小兒垂釣》中,詩人為什麼寫“遙招手”而不是“遙搖手”?從“招手”中你能想到什麼?能否體會到小兒當時的心理?這個探究性問題也可以放在精讀時讓學生討論,教師注意加以引導。

附錄2:白居易(772—846) 唐代詩人,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他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較深的瞭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還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代寫詩最多的詩人。他的詩不但國內廣為流傳,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胡令能 (785—820) 唐代詩人,他家境貧困,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被人稱為“胡釘鉸”。他為人聰明,勤奮好學。他善於吟詩,但不願涉足官場,後在家鄉隱居。其詩生活氣息濃郁,自然真切,但流傳至今的僅有四首。

附錄3:延伸拓展

我們今天學了兩首表現兒童情趣的詩,老師蒐集了一些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對原句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背一背。對原詩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到原詩讀一讀,背一背。

大兒鋤豆河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 高鼎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喜韓少府見訪》胡令能

附錄4:化物為我,巧學古詩

——《小兒垂釣》教學案例

[教育背景]俗話說:慾望是最好的教師。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充套件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複冗長的講說。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先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領悟詩情畫意,然後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體味古詩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 遷移創新,延伸提高:

師: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大家理解了詩意,在你們的腦海中,都浮現一個初學釣魚的小男孩那可愛的樣子。平時我們學古詩都是用讀的方法,今天大膽改革創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達詩意,詩情。

(生自由組合,準備表演)

組1:我們用唱歌的方式學習,用《劉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詩演唱。(臺上唱得繪聲繪色,臺下的躍躍欲試。)

唱完後,生鼓掌。

組2:我們用朗讀配合動作的方式表演,(兩人讀詩,一人演小兒,兩人扮魚,游來游去,一人扮過路人。)

演完後,生紛紛發言。

生:我給這個小組提個意見,範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詩裡說他連路人的問話都不理睬,但範明智卻東張西望不專心。

生:我認為謝偉傑演的過路人很好,他彎腰做揖,態度很誠懇,很謙虛。

師:這兩位同學看得可認真了,還結合自己對古詩的理解,提出意見,真好。還有哪個小組表演呀!

組3:我們用講故事配上動作表演。(一個講故事,其餘的扮小孩、葦草、路人、魚兒。)

演出時,生在下大笑,演完後生評:

生: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蔣楚依同學不但動作做得好,神態也很逼真,把垂釣小孩那緊張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動地表達出來了。

生:我認為塗航輝同學的故事講得好,他不但把詩歌的內容表述出來,還加上了時間、地點、天氣等內容,就像我們親身參與了小孩釣魚的故事一樣。

生:我認為這兩條小魚也演得好,把魚兒想吃餌又小心試探的動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動。

……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各種形式的表演,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學釣魚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彷彿也置身於詩 中,與詩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場面。特別是第3小組的表演,不僅把小孩緊張的心理與天真可愛的形象演得活靈活現,而且還能根據古詩展開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極了。

分析:整合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唯有將他們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投入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採用各種喜歡形式來重現古詩的方法比較新奇,學生的興趣一下就上來了,有了興趣,學生動腦的積極性就高了,思維就活躍起來,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與,學生化物為我,入情入境,不僅將古詩的內容轉化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人如身臨其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反思:這首古詩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詩意比較通俗易懂,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因而我在備課時就把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能力做為教學的重點。詩歌的廣闊意境給學生留下了自由開掘的空間,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選擇自喜歡的方式重現詩歌。在輕鬆活潑的表演氛圍之中,學生入情入境,不僅掌握了知識,體會了作者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還培養了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附錄5: 重現《池上》

張小雨

夏天,池塘裡的蓮花盛開了,有一些還變成了又大又香的蓮篷,小魚、小蝦在水裡歡快地游來游去。

一天,幾個小孩兒撐著小船,偷偷地來到一大戶人家的池塘裡玩耍。這些孩子的撐船本領很高,船行得又輕又穩。幾個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潛入水中捉魚、抓蝦、挖蓮藕。他們的行動和說話的聲音都很輕很輕,生伯驚動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裝滿了,這才小聲地哼著曲兒,撐著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呀,儘管他們很聰明,卻還是不知道掩蓋自己小船劃過的痕跡: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盪開了,順著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條長長的水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