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語文說課教案

來源:才華庫 2.85W

一、說教材

假如我是語文說課教案

《假如我是……》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組(角度)習作練習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領悟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一道理。本次習作就是圍繞這個主題設計的。本單元還增加了“與讀者換位思考,修改作文”這一習作學習要點。

要綜合運用四、五年級習得的關於修改的知識,如修改的方法、修改的標準、修改的符號,如何為習作寫評語,參照學過的課文修改自己的習作等修改習作的方法,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使修改成為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

二、說課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在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三、說學情

葉老多次強調過,“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項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為此,我們要探索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規律,瞭解國小生自改能力的形成特點。國小生自改作文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國小生的自改意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萌發於低年級,發展於中年級,形成於高年級。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可以認為國小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自改的意識逐步萌發。學生的自改作文意識,並不是始於教師第一次的講評課。在教師、同學的影響下,學生自改的意識早就開始萌發了。到了中年級,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始有目的地,具體地進行批改的教育、指導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則開始發展起來。特別是在評講課上,教師宣讀好作文,表揚改得好的學生。這時候,學生已經開始學習評價一篇具體的文章了。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個性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這時,學生自我批評自我監督的品質,以及對作文的責任心得到了發展,自改的意識就進入了形成階段。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平行地增長的。為了使學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各種各樣地修改練習。

第三,國小生自改意識和能力形成的第三個特點----“自改程度逐步深化。”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髮展、深化的過程。

四、說教法

從學生學習心理學看,習作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已知經驗、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發,根據學生的意願和能力,相機誘導和指導。這也決定了教師只是習作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在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所以教學中我努力做到:

1、鼓勵參與

學生完成習作後的第一讀者是自己,五年級學生具備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的能力,他們應該自覺運用習得的如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憑藉語感修改等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師就是要積極引導,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參與修改,成為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主體。

2、體驗成功

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對於初學習作的國小生來說,我認為“成功是成功之母。”教師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好作文得以較廣的傳播,這對激發寫作興趣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世界上幾乎沒有不為傳播而寫的文章。同學們把作文寫出來給同學、老師看,或貼在作文欄內展覽,這也是一種發表,是一種傳播。想辦法讓學生展示自己修改後的作品,比如設紅榜請學生自薦佳作,彙集佳作列印成冊,定期召開佳作朗誦會,家長會上每個學生向全體家長宣讀自己滿意的作品等。

3、尊重利用差異

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說過:“他是江河,必然波濤洶湧,他是小溪一定會靜靜地流淌。”何必讓小溪去波濤洶湧,那會讓小溪為難,讓大江大河靜靜地流淌同樣也是辦不到的。學生在作文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就像江河和小溪一樣,差別是很大的。在作文教學中要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每次作文可有不同標準,如最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只要達到其中的一個標準,就算符合教師的要求了。學生自己可以量力而行,較好的學生會更上一層樓,一般的學生會前進一步,稍差的也不至於沒有希望。

教師應當認識到,由於學生間的差異,面對同一經歷會有不同的體驗,其實,在學生的共同體中,這些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現象資源。所以應當尊重和利用每一位學生的不同體驗。鼓勵學生相互彌補、借鑑、啟發和點撥,形成立體的互動思維網路。

五、說教學流程

1、激趣導課希望通過出版班級優秀習作集,向同學們徵稿的形式,激發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評價的興趣,滿足他們發表的需求。

2、有效複習人們在著手做一件事之前,總要先明確,做好的標準是什麼,自己想往哪一個方向努力。用心理學的話說,就是“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學生修改作文,應當有一個“好”的表象,有個改的標準,有個改的方向,否則只能像沒頭的蒼蠅一樣誤打誤撞。所以引導學生複習“有血有肉”、“有條有理”等方面的要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和使用,可以把修改的標準用幻燈片呈現:按時完成、書寫整潔、錯別字少、語句通順、標點規範、好詞佳句。把標準和修改的符號交給學生,學生有了衡量的尺度,不僅寫的時候能對自己提要求,寫完了也能知道從哪些方面審視,修改時明白從哪裡入手,這樣,修改的過程就成為繼續學習寫作的過程,修改也成了一種練筆的方式。

3、自主修改學生完成習作後的第一讀者是自己。從心理活動的角度說,就是要在自改意識推動下,積極思維,重新經歷確立中心、選材組材、遣詞造句的作文基本過程。不過,這種重新經歷,顯然已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這不僅因為,從作到改,其中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而且習作初成後,學生通過讀,審視初稿,擔當了讀者的角色,這就產生了一個心理距離,學生就可以在另一個視點上,從新的角度,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去發現原稿的不足。旨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展。

4、相互評改學生認識、經驗、知識背景的差異也是教學的有效資源。通過引導同桌相互修改習作。學生對照“按時完成”、“書寫整潔”等方面相互為習作打“”,使其參與評價,學會評價。拓寬習作的視野,啟用思維,交流中學會傾聽、合作與分享,評價他人,提高自己。再宣讀同桌習作中精妙之處,學生習作成果得到肯定和賞識。

5、典型引路運用多媒體展示平臺出示典型片段,呈現批改過程,引導學生集體評議。通過典型引路,教師適時點評,有助於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鼓勵摘抄同學習作中優美詞句或精妙片段,因為摘抄的過程也是有效的學習過程。當然,修改作文也是個性化的勞動,老師可以啟發、引導、組織、講解,但最終的目標,還是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修改習作的方法。

6、全課總結為了提高學生評價習作的水平,進而提高修改習作的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