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量量長和短》

來源:才華庫 2.0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量量長和短》,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量量長和短》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並記錄測量結果。

2.培養幼兒運用工具實踐操作的能力

3.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體驗測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記錄材料:幼兒人手一份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一塊桌布,引導幼兒猜想桌布的長短。教師:“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我還需要再來裁幾塊這樣正方形的桌布,但我還不知道這塊桌布的`邊到底有多長,所以今天就請小鋪來幫我量一量這桌布的邊有多長?”

2.引導幼兒討論用吸管測量桌布的正確方法教師:“你想到用哪些工具來量這塊桌布呢?(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其實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根一樣長短的筷子,請你來量一下這塊桌布的邊有多長?”

教師:“請你們想一想,試一試,只有一根筷子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來量?並且把你量的次數的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紙上。”

3.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並總結正確的測量方法。

(1)幼兒講解自己測量的方法。教師小結:從頭開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個記號,然後再從這個記號接著量,中間不能留縫隙,這樣才不會重複,也不會漏掉。量一次數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長。

(2)教師:那我們來看看,我們用一樣長短的筷子測量了桌布,次數是多少?你從這張表裡發現了什麼?教師小結:同樣長短的同一工具在測量相同長度的東西的時候,它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

(二)探索、測量。

1.請幼兒觀察各種測量工具,引導幼兒比較各種測量工具的長短。

(1)教師:“等一會我們還要來量,還是這塊桌布,但請你們要換工具了?換什麼樣的工具呢?換了工具後測量的結果會怎樣呢?在測量前我們先看一下記錄表。”

(2)教師介紹記錄表。

(3)幼兒第二次操作。幼兒選擇兩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教師重點指導測量有困難的幼兒。

(三)分享、交流。

1.引導幼兒展示記錄單,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測量過程和結果。教師:“你剛才用的是哪種工具來測量的?短的測出來時多少?長的測出來時多少?”

2.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記錄單,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教師:“看看你的記錄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記錄表,你發現了什麼?”教師小結:測量相同長度的東西,用的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少。

(四)遊戲:量一量

教師:現在請你們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數多一點該用什麼工具?想要節省時間,快一點的話測量的次數少一點,該用什麼樣的工具?教師總結:今天我們測量了好多次,我們不但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還發現了測量的規律,當我們用同一長短的工具測量同一長度的東西時,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當我們用不同長短的工具測量同一場長度的東西時,工具越長,次數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數就越多。教師:回家後,你再去試試,我們用相同長度的工具去測量不同長度的東西時,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活動延伸

1.豐富區域材料,為幼兒提供豐富充足的物品,讓幼兒操作探索,發現學習。

2.請幼兒運用所學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長度和家庭成員的身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