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9.59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通用10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1

教學目標:

1、要求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完整背誦詩歌。

2、通過體會小豆芽鑽出泥土時激動興奮的情感,向幼兒進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以及活潑向上的教育。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種子從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教學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

2、出示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觀察種子是如何鑽出泥土不斷長大的過程。

3、學習詩歌“鑽泥巴”。

4、引導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

5、談話:怎樣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附兒歌:鑽泥巴

小豆豆種地下,

發了芽鑽泥巴,

鑽一下動一下,

鑽呀鑽呀鑽的快,

鑽出兩片小芽芽。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為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於每天進行戶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瞭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後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餘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後將其插到了花盆裡,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戶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

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裡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通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後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著自己的種子發出小芽芽。終於,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鑽泥巴》的教學。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為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並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2

設計意圖:

"鑽泥巴"這首歌曲,內容有趣,旋律是孩子們熟悉的"兩隻老虎"的音樂,節奏比較明快,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孩子們朗朗上口。對於我們小班幼兒來說,日常生活中只認識了幾樣簡單樂器名稱外形和使用方法,對於樂器音色的辨認和正確的演奏方法今天還是初次接觸。根據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養節奏感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和對打擊樂的興趣。我選擇了碰鈴和串鈴兩種樂器讓幼兒演奏樂曲"鑽泥巴",從中感受到節奏樂的快樂,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感受歌曲中簡單的節奏型別。

2.根據圖譜有節奏地表現樂曲,並用簡單樂器的配合表演打擊樂。

3.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節奏圖譜。

2.樂器人手一個。如:碰鈴、串鈴。

3.豆芽圖片。

活動內容:

(一)通過觀察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豆芽圖片,讓幼兒猜測。

教師:看,這是什麼?

教師:春天到了,小豆芽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環節解析:活動一開始,出示豆芽圖片,以談話的形式匯入,讓幼兒在這種寬鬆的氛圍中,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主動融入活動的積極性。)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教師:豆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幼兒說,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圖)

教師:原來,故事講了小豆芽鑽泥巴的故事。它是怎樣鑽泥巴的呢?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豆芽怎樣鑽泥巴的。(師幼共同念歌詞)

(環節解析:孩子們對豆子發芽的過程不是很瞭解,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我使用了形象的故事,並出示相應的節奏圖,也便於幼兒更好的理解歌詞的內容。為下一個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二)嘗試用各種聲勢動作拍出樂曲的固定節奏型

1.為不同的節奏型配上相應的動作。

教師:豆芽是怎麼鑽的呢?請你來學學。(引導幼兒認識"鑽呀鑽呀鑽呀"的節奏型)

教師:我們一起來為小豆芽芽加油吧。(引導幼兒認識"小豆芽芽,鑽鑽泥巴,鑽一下,動一下"的節奏型)

教師:用什麼動作為它加油呢?(教師引導幼兒邊拍手邊唱歌曲)

教師:開出的花是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個別幼兒做得動作集體學)

教師:結出的瓜是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個別幼兒做得動作集體學)

2.完整地拍出樂曲的節奏。

教師:我們一起用來用身體動作來講講小豆芽鑽泥巴的故事。

3.通過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體驗節奏。

教師:我們在加油時,除了可以拍手,還可以拍哪裡呢?

幼兒:還可以拍臉、拍頭、拍肩、拍腿、拍腰、跺腳……

帶領幼兒練習數遍,加強記憶。

(環節解析:本環節通過為小豆芽加油,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節奏型,讓幼兒徒手打節拍,讓幼兒學學小豆芽"鑽呀鑽呀鑽呀"的節奏型,幼兒的興趣很濃,通過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體驗不同的節奏。)

(三)師幼共同討論,為樂曲選擇合適的樂器。

1.出示樂器,辨別兩種樂器的不同音色。

教師:今天我們班級來了兩樣樂器寶寶,看看他們是誰呀?(碰鈴、串鈴)

教師:今天請小樂器寶寶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為小豆芽加油我們選擇哪種樂器呢?為什麼?(碰鈴)

教師:小豆芽鑽呀鑽呀用哪種樂器呢?為什麼?(串鈴)

2.請幼兒拿出碰鈴和串鈴,分別拍出節奏型。

(教師參與,引導幼兒注意碰鈴的節奏,和搖串鈴的方法。)

(環節解析:在引導幼兒分辨碰鈴、琴鼓的不同音樂性質時,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基本能夠分辨得出。)

(四)遊戲體驗樂器演奏

教師:我們一起用樂器寶寶來講講小豆芽鑽泥巴的故事吧。

1.第一遍:邊清唱樂曲邊用樂器演奏。(一半幼兒拿碰鈴,一半幼兒拿串鈴。)

2.第二遍,看圖譜,單純使用樂器伴奏。(提醒幼兒,控制自己的樂器不發出聲音。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遊戲。)

3.聽音樂演奏樂器。(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演奏樂器,在演奏中進一步感受並表現音樂性質。)

4.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環節解析:這一環節小班幼兒對樂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於是我選擇了兩種樂器碰鈴和串鈴,幼兒易於分辨的、音色對比明顯的音樂,讓幼兒在扮演遊戲角色的過程中,進行樂器的伴奏,進一步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樂器不僅可以用來為旋律伴奏,還成為了幼兒喜愛的遊戲道具,達到活動的高潮。)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小豆芽鑽泥巴的過程;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看老師演奏到看圖譜演奏再到聽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看圖譜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為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在聽音樂演奏播放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有的幼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樂器,我想,這也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在以後這方面還是值得我繼續探究。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3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能用動作表現種子“鑽”出泥土的樣子。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事先準備好發芽的小豆芽。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好的小豆芽,請幼兒說一說小豆芽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課件《小豆豆發芽了》,引導幼兒觀察豆子發芽的過程。

(1)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豆豆每一步的變化,並嘗試用動作模仿。

(2)教師根據課件說兒歌。

3.組織幼兒學說兒歌《鑽泥巴》。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學說兒歌。

(3)引導幼兒加上動作學說兒歌。

小豆豆,種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發了芽,鑽泥巴。(雙手合掌蹲下)

鑽一下,(雙手合掌往上鑽)

動一下。(雙手合掌左右扭動)

鑽呀鑽呀鑽的快,(雙手合掌變左右扭動邊站直)

鑽出兩片小芽芽。(雙手開啟變成兩片小芽芽)

(4)請幼兒分組扮演小芽芽,邊念兒歌邊用身體做有趣的動作,表現豆芽“鑽”出泥土。

活動延伸:

在種植區種植“小豆豆”,引導幼兒每天觀察它們的變化,看它們什麼時候能鑽出泥巴來。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上;

2、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活動準備:

1、在本園天台及種植園地。

2、在天台佈置一堆摻有許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飯盒等雜物的泥上。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種植園散步,並提出觀察要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你們要仔細看看,泥上上有什麼?

2、來到種植園,讓幼兒自由觀察後,教師提問:泥上上有什麼?

3、瞭解泥上的種類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們幼兒園周圍的泥上跟種植園的泥上有什麼不同?

②原來泥土有很多種,有肥料的土叫有機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場的上叫硬土。你們知道這幾種土有什麼用嗎?

4、泥土有這麼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泥上,植物、動物、人類會怎麼樣?

5、教師與幼兒一起挖掘泥土:現在請你們挖鬆一小堆土,看看泥土裡有什麼?再找找,泥土裡有洞嗎?如果沒有土,它們會怎麼樣?

6、教師與幼兒一起上天台觀察有垃圾的泥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堆土,它與我們剛才看的那些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上面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種植園與天

臺比,你喜荒個地方?為什麼?

7、瞭解泥土被汙染的後果,進行初步的環境教育:

①為什麼這堆土會變成這樣?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滿地都是垃圾,蓋住了泥土,會變成怎樣?

③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我們的土地?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5

設計意圖:

泥,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玩具。泥到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圍牆外的社群裡就有一塊很好的泥土地。每次我們去散步,總有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玩泥。撿根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用腳重重地在泥地上踩上幾下……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來說,很少能接觸泥。為了能讓城市裡的孩子也來玩一玩泥,我特意安排了大班科學活動《玩泥巴》這個活動。《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創造和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目標:

1.辨認顆粒、粉末等泥土狀態,樂意在玩中瞭解泥土的特點。

2.會用自制的粘土,塑一件器皿,感受嘗試的快樂。

3、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備挖泥工具;教師備篩泥盒、水、幹泥土等。

過程:

一、感知泥土

1.教師組織幼兒來到社群的空泥地,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2.小朋友請你們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看泥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氣味?

二、說說用途

1.你覺得泥是什麼樣的?它們都一樣嗎?

2.師生討論:泥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泥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等,還可以蓋房子,像小螞蟻、蚯蚓這些小動物都生活在泥土裡,使幼兒瞭解泥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玩玩泥土

1.給幼兒一個相對寬鬆的室外操作空間,鼓勵幼兒自由結伴(2—3人),除自帶泥土外,允許幼兒到環境中自取泥土開始玩泥。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往幹泥巴里加水,觀察泥巴的變化,引導幼兒比較水量的不同讓泥土產生的不同變化。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

如:泥土太溼,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交流玩泥經驗,梳理泥土特點。

四、簡單塑形

1.幼兒分散玩泥,學習整理泥土、糊泥、敲打成土胚。

2.讓幼兒再玩“塑形”,教師據情況可提供備好的幹泥,給泥糊得過爛者調整溼度而用。

3.要求幼兒用自制的粘土塑一個簡單的器皿,裝入紙盒放在陰暗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前三個環節充分感知、瞭解了泥土,並讓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加入不等量的水後泥土將有什麼不同的特性表現,從而進一步瞭解水、土之間的直接關係,最後在簡單塑形中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因為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能顧及所有的.孩子。幼兒拋過來的“球”,有時也沒有很好地給予迴應。在泥塑創作中,細節部分的創作不夠到位,教師應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6

活動目標

1、大膽、積極地用泥土進行多種活動。

2、解泥土的多種用途,豐富幼兒有關泥土的各種知識經驗。

3、培養關愛周圍田園、樂意親近泥土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來印紋的小物品、教學圖片、媒體素材、不同乾溼的泥材。

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三個布袋,內有三種溼度不同的泥巴。提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揭開謎底:是泥土。你們想玩嗎?

2、教師出示圖片欣賞,初步認識泥塑藝術,瞭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種類。

◆提出問題:怎麼才能讓泥變得不粘呢?你還有其它辦法讓泥變得不粘嗎?大家試一試!

◆根據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用了多少種技巧來玩泥巴?來聯想一下還可以用哪幾種其他的方法?

◆聯絡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麼?有哪些東西與泥巴有關?

3、幼兒活動:看誰做的圓球最圓?看誰做的泥條最長?

教師在遊戲過程中要指導和提示學生通過觸控、觀察、嗅覺、摔打、重量來更為細緻的感知泥性。

4、欣賞音樂《泥娃娃》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7

一、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他們能按音樂的節拍和內容做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模仿動作。很喜歡音樂和舞蹈,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為了進一步培養他們對音樂,舞蹈的興趣,我選擇了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形象生動的《玩泥巴》這首音樂作品,採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試圖能夠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二、活動目標:

1.在舞蹈中培養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培養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內容創編動作的能力。

2.在活動中體驗愉悅的情緒,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重點與難點

幼兒把握動作的多樣性和活潑俏皮的特點

四、活動準備:

1.電視機,攝像機

2.錄音機,磁帶,鼓

五、活動過程:

(一)雙圈集體舞。

(二)跟著鼓聲有節奏的走,調節小朋友之間的距離,鼓聲停止,幼兒席地而坐。

(三)欣賞歌曲

1.欣賞第一遍。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你聽了有什麼樣的感覺?

2.欣賞第二遍。提問:歌曲裡唱了什麼?請幼兒根據歌詞說出歌曲內容。

3.討論小結:歌曲裡唱的那個小朋友為什麼不想彈琴畫畫?你們有什麼心裡話會對誰講?

(四)師生共同創編舞蹈。

1.教師示範創編歌曲前面部分。

2.跟著音樂,師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玩泥巴的舞蹈動作。

4.觀看錄影互相觀看模仿。

5.逐句依次請2—4名幼兒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然後幼兒一起學動作。

6.隨教師將提煉的動作完整連貫的跳一次。

(五)幼兒表演舞蹈

1.全體幼兒隨音樂表演。

2.看錄象,比比誰的動作最美。

(六)邀請舞

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舞。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8

[設計意圖]

泥,是我們農村孩子隨處可見的東西,也是孩子們天生愛玩的東西。在平時的觀察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泥土特別感興趣,結合我園的“農村資源的開發與特色研究”這一課題,我班開展了一系列的關於泥的探索。從認識泥入手,引導幼兒看泥、說泥、玩泥,享受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引導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滿足他們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通過創作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玩泥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2、嘗試用已有的技能,大膽的創作、表達和交流

[活動準備]

醒好的泥若干、廢舊鞋蓋若干、盒蓋做成的材料盒若干(材料:玉米粒、豆粒、牙籤、竹籤、剪刀等)、溼手絹若干、套袖每人一副。

[活動過程]

(一)以民間遊戲“放大炮”的形式匯入活動(活動場地)

1、師:“孩子們,猜一猜今天我們來玩什麼?”

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自己需要的泥

2、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放大炮的遊戲,來把我們的大炮捏好了”

教師與幼兒共同說兒歌“東一炮,西一炮,都來幫我放大炮”比比誰的最響,遊戲反覆。

(二)以遊戲“泥兒做體操”的形式揉合泥。(操作檯)

教師與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揉和泥,過程中用溼手絹擦手將泥軟化。

一二三四團一團,團一團;

二二三四搓一搓,搓一搓

三二三四壓一壓,壓一壓

四二三四摔一摔,摔一摔

(三)引導幼兒展開想象,激起創作的慾望(操作檯)

1、師:“泥可以變成很多有趣的東西,真好玩,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把泥變成好玩的東西吧!”

2、師:“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用泥變的東西最棒,你可以一個人變,也可以和幾個人變,好嗎?”

3、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四)“泥工展”,講評。

1、請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然後說一說“你認為哪個作品好?為什麼?”

2、教師小結,幼兒聯歡。

[活動延伸]

充實作品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感受泥塑的美。

[活動效果]

充分調動了孩子得參與,想象和創作能力。幼兒興趣高,泥塑水平還有待於鍛鍊和提高。

[注意事項]

(1)做好活動前準備。在操作檯上,把泥工需用的工具和材料擺放好,活動前,幫幼兒戴好套袖,活動後,引導幼兒放作品在指定的位置,不能隨意把泥亂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潔,把手洗乾淨。

(2)妥善處理好幼兒的作品

泥工作品儲存較困難,教師要把作品放置在陰涼通風處,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晾乾,注意不要讓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損壞或者處理掉,避免挫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9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通過遊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於手中,通過看、揉、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麼感覺?捏一捏,有什麼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遊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窪裡,西窪裡,都來看我放啪哩!"教師將涅好的泥巴甩下,發出"啪!"的響聲。

2、師生共同遊戲,啟發幼兒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狀,用力快出手。

(教師巡迴指導,活動中注意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滲透。)

3、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泥巴發出響聲?發出響聲的泥巴,會在頂部出現一個大洞。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說兒歌:"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儘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遊戲結束:整理場地。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鑽泥巴》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2、體驗陶土作畫的樂趣,並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

嘗試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膽作畫。

【活動難點】

印畫時,畫紙要壓均勻。

【活動準備】

陶土 刻刀 顏料 毛筆 圖畫紙 墊板 滾子 錄影機 電視機 錄音機 。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課題。

提問:歌曲裡邊的小孩是怎樣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兒通過錄影觀看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幼兒邊看錄影,邊聽教師講解刻畫,印畫的方法。

1)用手壓和用滾子推的方法將陶土推平。

2)運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3)塗色時不要把顏色塗在刻線裡。

4)印畫時,要一點一點地挨著壓紙,用力均勻。

3、幼兒互相討論作品內容。 (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刻什麼?)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幼兒把陶土推平,運用刻刀大膽作畫,刻線要寬,深,塗色均勻,色彩豐富,不把顏色塗在刻線裡;印畫時,要一點一點的壓紙。用力均勻,突破重點難點。

三、結束部分

1、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2、師生講評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