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07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通用5篇)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1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二、(1)教師講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為了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三、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共育活動:

1、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清明》。

2、請家長再為幼兒講述清明節的來歷。

3、家長帶領幼兒踏青,併為去世的親人掃墓。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2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去掃墓,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

2、培養幼兒瞭解我國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兒愛國愛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白紙

2、線

3、彩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道4月4日是什麼節日。

教師介紹:4月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回去掃墓,緬懷先烈,祭奠祖先。

2、引導幼兒知道為何人們會在清明節這一天去掃墓。

教師介紹:清明節天氣變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裡是非常那個適合出門踏青郊遊的。因此這一天也很適合去陵園墓地掃墓,也很適合組織開展清明節掃墓活動以及緬懷革命先烈等活動。

3、教師組織幼兒集體手工製作清明節花圈。

(1)教師扎一個小型的竹圈,然後寫上輓聯

(2)幼兒用白色的紙做小花,然後將這些白色的花貼上在老師製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後再貼上輓聯。

4、教師組織幼兒去掃墓。

(1)在掃墓之前,教師先給幼兒講解注意事項

(2)掃墓的過程中要嚴肅不要講話不要打鬧,要表示自己對先烈的尊重

(3)教師選出兩名力氣大、體力好的幼兒抬著小花圈,其餘的幼兒排著隊出發。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3

活動目標:

瞭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活動準備: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晒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裡,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都幹些什麼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

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裡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

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瞭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盪鞦韆、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

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為小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並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淨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為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訊,從而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習俗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瞭解清明節的意義。

3、瞭解民族的傳統風俗,體驗春天的美好。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錄象、圖片、紙花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清明節的日期。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二、教師講解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 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藉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3、為懷念 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三、組織幼兒.製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製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四、教育幼兒愛祖國。

小班清明節兒歌教案5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

2、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裡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拓展延續

清明節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

“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