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之間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2W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同學之間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同學之間教學反思

篇一:《同學之間》教學反思

學會欣賞同學,看到同學的優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這是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新課匯入的過程中,我本想通過一個《找朋友》的小遊戲來匯入的,可能是因為有很多老師來聽課的緣故吧,自己有點緊張,沒把遊戲規則說清楚,學生們聽到音樂只顧傳沙包了,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顯得比較亂。這是我沒想到的,沒辦法,只好直接匯入話題——同學之間。還好多媒體在關鍵時候還算爭氣,課前怎麼按都沒反應的課件在關鍵時候終於打開了。我把課本上的插圖內容錄成了音訊,這樣不過於太單調,學生們能提起興趣來聽講,錄音是同學們在開討論會,討論同學們的優點的。

在聽完之後,我讓同學們又看課本上的文章《我的同學》提問題:通過錄音和文章,你能說出這些同學有什麼優點嗎?因為有聽課的老師,學生們比平時上課聽課效率要高很多,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所聽到了理解的內容。回答問題還算比較踴躍。接下來,我又讓同桌之間相互誇一下對方,看對方有什麼優點。

然後讓他們集體交流。第一次上過關課,心裡比較緊張,這部分上的比較匆忙,沒有展開西講,本開想在這裡讓學生展開說一下自己的小故事,一緊張忘了這個小環節,按部就班的把課本上的例子講完就過去了。在下面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看課本上的四個小故事,分別講了什麼道理?通過啟發,學生們很快的就說出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要講信用,尊重同學,關心同學,對人寬容。我把這四個小經驗分別寫在了四個花瓣上,貼在了黑板上,組成了一朵小花。

然後讓學生們討論除了這幾條經驗之外同學之間還應如何相處?課堂時間沒有把握好,討論的時間有點過長,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開始有些混亂,寫花瓣的時候紀律沒有控制好。學生交流,在黑板上貼花瓣,給這些花瓣起名字,叫做友誼之花。在讓學生理解這朵友誼之花的含義後,讓他們配樂朗誦課本上關於友誼的小詩。

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我想要要的課堂效果,不過中間有些環節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在以後講課中會注意這些。

篇二:《同學之間》教學反思

國小思品課教學,其實是一種道德、品行的塑造過程教學,學生應在思品課中得到明理的深化與情感的培養。但事實上,教材的`內涵往往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擦肩而過,就是說,教材中要求的教學目標總是不能很好地落實,但本堂課的教學給我了一個反思的機會,不是我們的學生不願意聽,不願意去想,不願意去感悟,而是我們教師沒抓住好的時機來引導我們的孩子,沒有激發他們足夠的學習興趣,沒有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那麼學生當然不會有所收穫。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一開始的設計也是在走原來的老路,按照教學參考書上的模式來進行日常的教學,但當遇到:我該不該對班級裡不該出現的情況,我們該不該上前去勸阻的時候,我們班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這就讓一些同學犯難了,他們不知道到底應該支援哪一方的觀點,這讓我也有些犯難,我也不能來個硬性規定,說哪一方的觀點對,另外一方的觀點就是錯的,這是因為許多事情他本身是沒錯的,只是用的地方不對。

再說了這種教學方式也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更不能讓他們信服。既然這樣,我就索性在班級裡來了個小小的辯論會,讓支援勸阻的為一方,反對勸阻的為一方,無明確觀點的在一旁觀戰,但有要求,就是觀戰的同學要在辯論結束後發表你的觀點,並說說你的理由。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一下子讓學生來了興趣,他不但有助於學生主動地參與明理的全過程,更有助於實現思想道德觀念的深化與情感的培養,讓每個學生都在辯論中學會與學生的正確相處的方式。

從這堂課的教學經歷中我體會到了辯論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思品教學中的應用其實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篇三:《同學之間》教學反思

同學之間到底該怎麼相處,這是本課要讓學生進行探討的問題。課文中舉出了例子,教師就圍繞案例在學生中開展討論和交流,力圖增強明辨是非,知曉道理的能力。

由於國小生受年齡和心理特徵的影響,他們在構建這些認識技能體系時往往顯得被動、消極,故需要藉助於一定的有效的思維操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討論教學作為體現學生主體學習者的地位就突現出來了。

其目的是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看似簡單的道理,學生們當然願意一吐為快,通過討論他們擺出瞭如下鮮明的觀點:

A,我們應該勸阻,這是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樂於助人、幫助弱小的表現。

B:我們不去勸阻他,是縱容他們的不良行為,是對同學的不負責任,沒有集體榮譽感的表現。

C,雖然你現在去勸阻他,他或許會說你多管閒事,會找你麻煩,但大家都來勸阻,他也會知道自己錯了,也會改的,久而久之,這種不良行為也會銷聲匿跡的。可見,通過討論就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學生真正地成了明理的主體因素,從而使品社課教學得到優化。

討論式的教學不僅能突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還能內化學生的道德觀念。學生的道德觀念的構建是一個過程構建,在這個過程中,需藉助於一定的道德思維操作才能促使其內化,發揮其作用,討論,它能達到道德觀念良好的內化的目標,如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如何與同學之間融洽相處,當看到不良行為時應該主動去勸阻。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對該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去勸阻有了更為深刻與牢固,從而實現了這種道德觀念的內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