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1.46W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

歷史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能否把握好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能否把自我作為意識的物件,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自我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亦即教師的自我監控。因為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與修改,教學內容的安排與組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變換,教學活動的檢查以及教學資訊的反饋評估等,都需要教師綜合各方面資訊進行分析與判斷,做出相應的決策,並付之於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監控具體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具體又通過了“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所以,我認為教師教學監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維”,教師的監控能力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中。

一、悉心溝通,不斷嘗試改進。

嘗試改進是在反思教學的問題所在和教師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並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老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溝通,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二、細心體會善於發現問題。

善於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發現問題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三、潛心研究,勤於調整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勤於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助措施的實際效果。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解決,如果已解,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發現又出現新問題,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的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文言文詞法句法時,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缺乏知識遷移能力。某個詞在此文中的意義與用法均掌握了,但一旦在另外的語言環境中出現,就缺乏聯想能力和應變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勤於調整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