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5.32K

北師大版四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隨著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日益凸現,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動態生成資訊。總想學習其他授課老師如何巧妙地把那些非預設性資源轉變為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資源的經驗。而那些叫人驚喜的插曲,總在我腦海迴盪,我不斷反思自省,在教學中怎樣捕捉瞬間,化“險”為“夷”,使課堂教學真正

四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做到“以學生為本”,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我在執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畫角這一教學環節中,請了兩個同學上臺演示畫角的過程,並讓同學們評價。由於課本插圖裡的“角”多為銳角,因此當上臺板演的孩子畫出鈍角時,有一個學生立即說:“老師,他畫錯了,這不是角。”當時我並沒有馬上給予否定,問了一句:“為什麼?”他說:“因為角應該是這樣子的。”由於語言的缺乏,他著急得邊說邊用手比劃出了一個銳角,當時還有幾個同學也贊同地點了點頭。這一秒鐘我愣了,畢竟那時對於課堂動態生成資訊的處理欠缺經驗,而且對於角的判斷本來是安排在鞏固練習環節的,現在卻提前出現了急需解決的狀況。我知道他對於角的片面理解是受了圖案的影響,沒有深刻理解角的基本概念,被侷限於形象表象當中。這時另外一些同學迫不及待地叫起來:“不對不對,他說得不對。”課堂頓時鬧起來了。如果當時我為了“整頓紀律”,為了課堂教學能按備課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直接否定那個孩子,那麼我肯定會錯失一個突破重點的機會。於是,我做出了下面的迴應:“哦,看來對於這個問題,同學們持兩種不同的見解,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就開個小小辯論會,你們各抒已見,看誰能說服對方。”

孩子們的興趣頓時被激將起來了,正方說得理直氣壯:“因為角的基本概念告訴我們,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這個角符合這些特徵,所以它是一個角。”

反方同學動搖了,他看看我,希望從我的表情裡尋找到一些肯定或否定的蛛絲馬跡。我笑笑說:“角的基本概念是不是像他說的'那樣?”他點了點頭,“那你能在這個圖形中找到這些基本特徵嗎?”他果然找到了,最後還是他自己肯定地說了句:“這是一個角。”接著,我適時把“判斷角”這一環節提前進行,達到了更讓人滿意的效果。這一片斷的出現,不但沒有“擾亂”我的課堂教學秩序,反而為本來略顯老套的教學環節增添了精彩的一筆,讓人回味。

課後我感覺:一節讓人回味無窮的課往往是老師善於發掘捕捉亮點,充分放分學生思想,讓課堂的小插曲譜寫成精彩環節的結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這種效果呢?我想,首先應該從備課入手,精心預設,對每一個“意外”都有所準備,儘量避免出現冷場的尷尬。當然,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的師生互動過程,孩子們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往往讓我們料想不及。那麼在互動過程中,我們教師還應該注意聆聽,聽清楚聽明白學生所表達的意思,才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思維的火花。不管是學生的錯誤見解還是解惑需要,都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並且教師處理這些意外生成的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學習的興趣和思維方式。像上面那樣如果我一開始就斷然否定了他的疑惑,那麼他以後將怯於表達,還會扼殺其學習興趣。而課堂中辯論的過程,其實也是給他一個思考辯解的過程,讓他學會結合別人的意見,自己反省,繼而說服自己。可見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對新時期的教師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正如皮亞傑所說: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他們。

最後,我認為最基本的應該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應變的技巧、調控的能力、豐富的語言,就算再有利的預設與非預設性資源擺在面前,也無法展現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