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與創新過程中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來源:才華庫 2.76W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在校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課堂裡,學生在課堂裡的活動是他們在學校的主要活動。正因為如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係著學生學習的好差和學校教育的成敗。

在反思與創新過程中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當前,就數學課堂而言普遍存在著三大難題:一是教師信不過學生,自己講的過多,結果是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長期得不到鍛鍊與提高,慢慢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二是教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多,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使學生身心俱疲;三是“積重難返”形成大量的後進生,令許多老師束手無策。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課改熱潮,“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創新教學理念”等等新的教育理念飛遍神州大地。的確,“照本宣科”已被學生所唾棄,“滿堂灌”已被學生所敵視,“題海無邊”更讓學生感到“回頭無岸”。

近三年來,在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下,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作為教育一線的我通過在校本教研中不斷的反思和創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水平,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2010年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會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2010年冬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2011年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2011年冬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2012年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因為有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因為有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援,因為有同學的密切配合,也因為有自己在校本教研中不斷的反思與創新,下面我把自己從教學實踐校本教研中反思出來的一點點心得例舉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反思一: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採用“八引導”先把學生引進數學的大門。

1.學科價值引導

就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科價值,懂得為什麼要學習數學知識。

一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悠久歷史;

二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與各門學科的關係,特別是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工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讓學生明白當前的數學學習與自己以後的進一步學習和能力增長的關係,使其增強克服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自覺性,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2.愛心引導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於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關心他們,徵詢他們的意見,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向他們奉獻一片摯誠的愛心。

3.興趣引導

一是問題激趣。“問題具有相當難度,但並非高不可攀,經努力可以克服困難,但並非輕而易舉;可以創造條件尋得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並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典型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語言激趣、變式激趣、新異激趣、遷移激趣、活動激趣等等。

4.目標引導

數學教師要有一個教學目標體系,包括班級目標、小組目標、優等生目標和後進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都有前進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標要既有長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總體性的又有階段性的,既有現實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對於學生個體,特別是後進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過"暗示"和"個別交談"使他們明確目標,給他們加油鼓勁。

5.環境引導

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優化學習環境;開展“一幫一”、“互助互學”活動;加強家訪,和家長經常保持聯絡,徵求家長的意見和要求,使學生有一個“關心互助、理解、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

6.榜樣引導

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己心中的榜樣,一是要在教學中適度地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二是要引導學生向班級中刻苦學習的同學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三是教師以身示範,以人育人。

7.競爭引導

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建立競爭機制,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學、趕、幫爭先進。

8.方法引導

在數學知識教學、能力訓練的.同時,要進行數學思維方法、學習方法、解題方法等的指導。總之,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多方面的,其消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產生的原因也是複雜的。與此相應,引導中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也應是多樣的,沒有固定模式。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改進教法,引導學生自覺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讓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這塊園地中開出鮮豔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反思二:教學中堅持“四重”原則,讓學生們有騰飛的根基。

1.重基礎

就是教師要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嚴格按照新課標提取知識點,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清楚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及其各自在結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實際

一是指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瞭解學生實際,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學習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數學教學內容要儘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

三是要加強實踐,使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3.重過程

揭示數學過程,既是數學學科體系的要求也是人類認識規律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利用數學過程來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較之掌握知識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要揭示數學問題的提出或產生過程;二是要揭示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絡和區別;三是要揭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四是要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進行概括和總結。總之,要以啟發誘導為基礎,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揭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稱。所謂重方法,一是要重視教法研究,既要有利於學生接受理解,又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掌握數學知識,掌握數學過程,掌握解題方法;二是要重視學法指導,即重視數學方法教學。數學學法指導範圍廣泛,內容豐富,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審題答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概括總結,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定,對解題過程和數學知識體系、技能訓練進行回顧和反思,等等。

反思三: 精彩生動、簡煉精準的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為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創造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知識的載體。形象的比喻,激勵的話語,幽默的解釋,緊迫的疑問,巧妙的點撥,使抽象變具體,深奧變形象,乏味變有趣。另外,教師的書面語言(板書)和姿態語言(教態)也顯得尤為重要。黑板上的一個記號、一種格式,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能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的思維激起陣陣漣漪,把教學推向高潮。所以,教師的語言應注意準確、生動、鮮明,具有啟發性、針對性、靈活性、激勵性和教育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倘若教師語言羅嗦重複,模稜兩可,詞不達意,拖泥帶水,怎不令學生昏昏欲睡呢?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語言還要做到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疾徐有序,切忌一節課一個調,從而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反思四: 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與剖析如畫龍點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缺形而少直觀,形缺數難入微”,言簡意賅地解釋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這點在理科上尤為重要。

如何運用直觀手段呢?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嘗試:

(1) 彩色粉筆的巧妙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和進行對比,有時可用彩色粉筆書寫和描述。彩色粉筆一般用於需提醒學生注意的詞語、公式、數字或圖中的關鍵線條,但是彩色粉筆不宜運用過多,否則會干擾學生的思維,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 自制教具。因我校教學條件有限,我在數學課上經常製作各種型別的教具,如平行四邊形,由平行四邊形演變為矩形、菱形、正方形;製作圓柱體、圓錐體,通過各種教具的演示,學生很快地掌握教學內容。

(3)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發現規律。如上《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時,我要求學生動手剪兩個圓,自己擺一擺、動一動,學生很快就發現兩個圓之間有五種位置關係。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裝置。比較複雜的圖形變換,動態過程的演變都可藉助多媒體教學進行生動的展示。

實踐證明,恰到好處地使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具,能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和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反思五:讓知識貼進生活,讓生活走近課堂,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本身就是課堂,如果知識能學以致用,學生就會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因而會更用功學習,所以,教師應從生活現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識應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例項轉化為課堂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很有意思很有價值的,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

如我在教學“圓的有關性質”時,問學生現實生活中有那些物體是圓的?學生紛紛答到:鐘錶、車輪、按鈕、鏡面…….我繼續問:為什麼車輪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狀呢?這時,學生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心裡產生了疑問,此時老師再加以引導:或許是因為圓的輪子有什麼特點?我們這節課就來揭開這一謎底。於是,學生明確了目標,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

任何一個學科都來源於生活,只要我們老師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就能把本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

反思六:整體把握教材,面向考點,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教材相當於教師的槍,老師必須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教畢業班的,前5年的考題,都要瀏覽一遍,考什麼,怎樣考,考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我上完一節課,經常要讓學生“挑戰會考題”,把歷年曾考過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都讓學生做一做,這樣,把考題貫穿於平常教學當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七:多讓學生錯,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答案,失敗乃成功之母。

有句話說:人是在錯誤中長大的。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大可不必事無鉅細都講,可多讓學生去犯錯誤,特別是學生板演時做錯了更好,老師可以對錯誤當場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在改作業過程中收集錯題,開一節“診斷課”,讓學生當小醫生,找出毛病,並對症下藥。這樣做的效果比老師單純講好得多。但要注意消除被拿來當錯誤範例的同學的心理障礙。

反思八:多關心愛護頑劣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從此課堂內外無“敵人”。

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國中生有些比較頑劣,每個班都有10多個調皮厭學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製造出不少麻煩。對於這部分學生 ,如果老師處理不好,就會上不好課。我認為,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老師都要多關心這部分學生,儘管他們氣得你直冒煙,但課後你還得找他們談心,聊家常、聊生活、談未來、談理想,只要你把他們當朋友當弟妹,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以良好的態度對待你,在你的課堂上也不會怎樣放肆。相反,如果科任老師管不了學生只會找班主任,只會抱怨學生不好教,也不找學生談心瞭解情況,這樣學生永遠不會信服你,你的課他仍會搗蛋,這樣就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了。

反思九: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多練,甚至讓學生來做“小老師”

在上個月的教務主任培訓會上,黃兆茂主任介紹說,一個知識如果由老師直接灌輸講解,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只有30﹪左右,如果讓學生進行練習,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就可達70﹪左右,如果讓學生來討論、交流,甚至讓學生來講解,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則可達96﹪左右.事實證明,讓學生多講、多練,甚至讓學生來做“小老師”是最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儘量精簡自己的語言和過程,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設計,把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讓他們多開口、多動腦、多動筆,遇到適合的環節和內容,我還會讓學習程度較好學生來做“小老師”給大家或本小組講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自己再作一些必要的補充。

一堂課只有僅僅的四十五分種,如何充分利用好這四十五分鐘,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永無止境、值的我們做老師的探究一輩子的課題。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教學生活中的一點膚淺的反思而已,就象一個在大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幾個貝殼,在眾多大家的先進理念與方法之中,顯得是那麼的膚淺與微不足道。但我並不氣餒,我堅信,在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下,只要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數學,善於鑽研,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一節課比一節課好,一定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