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18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

四月十五日在下孔學校上了一節公開課。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縱觀全課,我認為這一節課基本完成教學任務,但離一節成功的課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節課的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構建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猜謎語引出蘋果,通過分蘋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

 2、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全員動手參與,貫穿始終。

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寫半個字,畫半個圖形等等一些方法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最後我有又以分蘋果遊戲讓學生迴歸生活。

總之,這節課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體現了課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差,自己比較緊張,也由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驗不夠豐富,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是不夠靈活。由這一點,我得到啟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更要研究學習過程,善於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實教學任務。在教學中由於怕任務完不成,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探索。這也是我平時教學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學中進一步需要加強之處,這也是對我的另一啟示。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2

一、變"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

從《一分能幹什麼》這節課上,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於生活,又須回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與靈性。"一分鐘"這個概念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本節課把生活緊密聯絡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同時也是"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佐證。

二、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許多孩子都對足球感興趣,他們差不多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老師將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足球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

三、 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

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四、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建立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

"一分鐘能幹什麼"的估計時間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麼多的事情後,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這一問題究竟是怎樣呢?"看球賽""試一試""數一數""資料的教育"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也是學得悠然心會呀,課後,細想了想,是呀1分鐘做這麼多事,可是這1分鐘是老師計時錶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錶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

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小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國小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國小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後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並轉換、內化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穫。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3

《一分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內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

上課前,在與同學們問候以後,讓同學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的站立,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二、抓住“兩次嘆氣”朗讀感悟,體會元元的心理

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絡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三、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

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後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瞭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四、教學中的不足點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因為學生的基礎差,有些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對老師提出的“一分鐘能做什麼”學生沒有充分參與進來,特別是那些差點的學生根本沒參與進來。

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4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最後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創設情趣。一張香港迴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並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慾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據文入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並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國小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醜、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瞭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於文字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字的整體意味。對於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後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

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字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於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並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衝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託有所偏差?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5

《一分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元元的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後,因為他貪睡一分鐘,於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為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於是趕不上汽車,最後只好徒步去學校,結果遲到了20分鐘。這篇課文講的事情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

今天我執教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識字教學。這一課時要求要會認“鍾、零、鬧、哈、欠、遲、嘆、決、悔”九個生字,要求會寫“欠、元、包、鍾、嘆、哈、遲、鬧”八個生字,其中重點是要會認“鍾”等九個生字。

在這堂課裡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握住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任務。首先為大家談談幾點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班上同學能夠通過這一節課,有序有趣有效地認會“鍾”等9個生字,會寫“欠”等8個生字。第二、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到位。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課前讀準生字的字音,並且製作字卡,思考識字方法。第三、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時,識字方法豐富多樣。學生可以從換一換、加一加、猜謎語、說一句話、從生活中記字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第四、學生與學生之間注重了相互地評價。回答得精彩的同學能夠贏得在臺上交流的同學的表揚,同樣的在座的同學也可以從站姿、聲音大小等方面來評價臺上交流的同學。第五、時間把握恰當。這幾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我的計劃之中,時間分配得恰到好處。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學生傾聽不仔細。交流識字方法的時候有兩個同學起來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學生說的一樣,說明這兩個學生沒能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第二、個別環節過渡語生硬。兩個小組的學生在交流完識字方法以後,我馬上就引導學生進入了遊戲鞏固生字的環節,沒有給學生評價以及過渡語言。第三、備課時考慮不夠細緻。在生字書寫的環節中,有位學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獨體字,我沒有及時糾正。第四、在教師範寫中,我自己的書寫還不夠美觀、規範。第五、作業佈置環節沒有落實。學生書寫完以後,作業佈置的幻燈片忘記出示。課後作業是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本次教學實踐讓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與可行性。這一節以生為本的課堂得到了老師們的贊同,也使得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孩子們在愉快地學習與交流中識記了生字。我還認識到平時對孩子們的語言培養也很重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話。

針對這次課的不足之處,我反思到幾點改進措施:第一、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傾聽習慣的培養。第二、備課時考慮應該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個生字。第三、在今後教學中加強基本功練習,做到板書工整。

以上是我對本次授課的反思,還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便於我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6

語文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主,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在語文課堂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下面我以二年級《一分鐘》的教學來談談本節課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得與失。

一、課堂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更清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簡單的內容讓學生獨立學習完成,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合作學習來完成,從而讓學生體會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合作學習的內容並不明確,就開始嘰嘰喳喳地說了。這節課中我保證每一組的同學都清楚了所學習的內容後在組織他們開始學習。因此,每個小組的學習效率明顯的提高了。

2.小組成員的分工更加明確

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時,總是那麼幾個同學再討論、交流,不說的同學從來不說,而且他們也不聽別人在說什麼,似乎小組合作學習跟自己沒有關係似的。本節課中,老師幫助各小組明確了小組內每個成員的分工,比如:誰負責組織,誰負責記錄,誰負責彙報等,並要求每個同學必須參與到小組的學習中來。這一以來,課堂氣氛明顯地活躍了很多,學習的效率也明顯提高了。

3.學生更加深刻感受到樂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本節課中,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後,每個小組在彙報學習結果時,每個小組都說出了自己小組的看法,並且彙報的同學表達的也非常清楚,老師相機表揚了每個小組的閃光點。老師在小結時,把每個小組合理的觀點總和起來,這樣我們的學習就更加全面了。同學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有的同學居然說出了:人多智慧廣,眾人拾柴火焰高。

二、本節課中還需改進的方面

1.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

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為了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讓小組成員盡情地討論、交流,以至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長。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明確合作學習的時間,以提高孩子們學習的效率。

2.評價方式比較單一

對於小組合作學習,只有我對於每個小組做出了簡單的評價,而對每個小組的成員的評價不到位。最主要的是我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通過《一分鐘》這節課中小組合作的學習,我看到了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同時我還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給了更多孩子展示的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地總結學習中的得與失,爭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7

分類”這部分內容的是入學才一個星期的孩子,課堂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教學中需要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學習形式,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簡單調查,我發現由於幼兒園的學習和平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已有一定的分類能力。如可以區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據事物的表面的特徵(如顏色)進行分類。但發展到根據概念,即客觀事物抽象的、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本節課讓學生把一些熟悉的物體作為分類的物件,如食品、玩具、書本、動物、交通工具、樹葉等,採取教、扶、放層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感知分類的好處及分類的基本方法;再給定分類標準讓孩子分一類、分兩類乃至分三類;最後再讓學生自己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遊戲活動,如奪紅星、闖關等,激勵孩子,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但這節課中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也讓我看到了一些問題,如:

1、學生容易出現漏分和重複分的現象。

2、個別學生分類標準不固定,同一題一會按顏色分,一分按形狀分。

3、學生說分類標準時,能感知標準,但不能用語言表達標準。

針對問題我思考如下對策:

1、教會學生每次按一類逐個去找,只記一個目標。

2、提醒學生按顏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狀,講清怎麼固定分類標準。

3、可以找不同,確定分類標準,再學說,同桌互說,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完成說標準的過程,教師同時多提問,多指名進行強化。

之後的練習教學時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練習指導,學生出錯現象大量減少,效果較好。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8

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鬆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課文內容較為通俗,但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

設計理念: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課教學設計努力體現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反思:

通過《一分鐘》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閱讀對話理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絡,閱讀是讀者與文字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閱讀中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字。如,學生對“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揹著書包上學去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愛學習;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2、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後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瞭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3、實實在在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應緊緊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絡生活實際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學生有了這份情感,必然能自覺做到“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9

《分一分》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遊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瞭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遊戲活動拍手錶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遊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入,數學遊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折一折 塗一塗創造出新的分數,瞭解2/4,3/4,4/4的意義。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啟用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遊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1/2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遊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

不足之處:

學生用描述性語言敘述分數的意義時,語言還要再規範一些,在明白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新授時間再緊湊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麼方式表示一半時,學生說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導其他表示方法了。給練習的說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間,會把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效果。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0

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拓展。分數的認識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其實,學生正式學習分數以前,“1/2”“1/3”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他們。“分一分(二)”是本單元第二課時,是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拓展。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分數更深層的意義是表示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的數量關係,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教材創設的“試一試”的問題情境,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這一點;第60頁第3道思考題還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所具有的相對性,從而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本節課,力圖讓每一位學生學自己身邊有用的數學,使學生富於個性特長。教師能夠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水平適當地調整教學程式,增減部分教學內容;能夠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慢慢去體會、去認知,時時處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分數是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教材把認識分數分為兩課時。本課的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分數的另一種含義,即可用分數表示由多個個體組成的整體中的一份或若干份,這種分數“整體”意義的拓展,在課堂中,我由用做題的形式來複習分一分(一)的知識要點,為本節課作鋪墊(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取其中的一份,怎麼表示。學習時我利用讓學生動手分大正方形,對情景圖進行觀察、讓他們對已知條件進行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另一種意義。《分一分(二)》這節課,在活動操作中瞭解分數的“整體”意義,懂得一個個體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多個個體也能看作是一個整體。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為指導,注重體現學生的認知過程,由淺入深,體現學生自己探索和動手操作實踐過程。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意到了:

1、數學活動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首先讓學生把一個完整的大正方形成9個小正方形,體會由許多個體組成一個整體,分數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充分發揮學生的感覺機能!

2、教學活動應面向全體,體現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和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的意義。在動手實踐中,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合作學習等方式探究學習,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

3.練習新。本節課的練習設計體現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特別是相關的變式練習,對學生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催化作用。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相對性,課堂之前我設計一個懸念,也以此機會趁熱打鐵,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識得到了延伸,並且讓學生很深刻的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1

《一分鐘》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

上課前,我讓同學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的站立,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閱讀中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字。如,學生對“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揹著書包上學去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愛學習;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三、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

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後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瞭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因為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些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對老師提出的“一分鐘能做什麼”學生沒有充分參與進來,特別是那些差點的學生根本沒參與進來。

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2

《一分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

上課伊始,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後,對“一分鐘”的體會一定會更深。”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後,又以“為什麼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就遲到了20分鐘”,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 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教學中,引導的不太到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讀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夠,有待訓練和進一步的提高。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續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鬧鐘又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還會遲到嗎?他會怎麼做呢?請你接著往下寫)由於前面學生已經閱讀理解得比較到位,所以在續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在續編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時間。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這時,我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在教學當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因為學生的基礎差,有些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學生的朗讀呢?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比賽?還是……?我想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繼續探索的。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裡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小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了解在平均分一個物體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該怎麼辦?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體會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教材中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一半,怎樣才能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分數,不會覺得是老師硬塞給他們的呢?怎樣在這樣的概念課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呢?

【做法】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個?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個?(半個)

2、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一半嗎?學生通過“畫一畫”來表示一半,並解釋了圖的含義。

3、除了畫圖,我們還有沒有更簡潔的方式來表示一半呢?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數來表示?(0.5)還有沒有?你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數?

學生出現了2.5,原因是把一個蘋果當做5,一半即是2.5;出現了1,2,原因是“,”表示平均分,1分為2;出現了1|2,“|”表示平均分,等等。

4、在數學上,我們是用1/2這個數來表示一半的。猜想1/2的含義,每個部分表示什麼意思?學生經過冥思苦想後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師的講解做對比,找出不的地方,印象會更加深刻。

5、舉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反思】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學生大多數都畫了一個蘋果、一個圓、一個心形等等,塗出它的一半,圖的含義解釋的很合理。下面“你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數?”是這節課的重點。如果這節課不經過學生的創造,硬塞給學生一個分數,必然會覺得很突兀。翻閱教參,其中提到“要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表示的過程”。課堂中學生們反應很活躍,創造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數,只要解釋的合理,我就給予了肯定。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如果在“創造分數”這部分花費充足的時間,學生通過充分地想象、發明,發散學生的思維,再引出數學符號,對後面分數意義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本節課後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的表達出分數的意義。

對於小數、分數、面積等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直接告知給學生,看起來很節約時間,但是沒有通過思考得到的知識,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授之於漁”,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我們要在每節課的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孩子的。目前一部分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學生還是不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因此,發展學生的思維應做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遊戲匯入,上課前,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讓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回答後,我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萬?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看一看課文,朗讀的點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在仔細品讀後,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重點。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變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趁機和學生交流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踢幾個毽子,能寫幾個字,能做幾道題。這時,我又告訴學生,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使十幾公里,印刷廠的工人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很多張報紙……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於是,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堂的結尾,送給學生。

1、時間就是金錢。

2、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

3、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蘇教版第一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5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今天,我給學生新授了《一分鐘》。由於我剛剛參加工作,對二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理解能力的大小,還不能完全地瞭解,以至於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由一分鐘本應該等於六十秒,但元元卻讓一分鐘等於了二十分鐘,這個小問題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揭開了本節課的序幕。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及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帶著“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這個問題讀課文。我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認為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應該也能理解。正是因為我的這種不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使大多數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理解。因此,他們在讀課文時,並不能很好的感知課文,也就使這個教學環節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學作用。

其次,我讓學生聽範讀的錄音,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劃出來再說說為什麼這部分給你的感受最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整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而喪失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從一個二年級國小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我自身的理解出發編設問題。學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數學生找不到點子上,而我由於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根本駕御不了整個課堂。由於以上兩個原因,使整節課也就無法向下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

再次,本節課主要就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元元的心情,從而教導學生要珍惜時間。在這個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是,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雖然設計的很好,可是由於在教學時,對學生放手放的過大,以至於出現了網放出去了,卻收不回來的現象,正因為上述的問題,使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元元的心情,學生體會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為何要珍愛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