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9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教學的成敗取決於學生是否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下面我就談談一下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貝瓷棖榫,導情激趣。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的確如此。一個精彩的開場白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自主的學習當中。因此我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激起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例如:在上一節口語交際課"編故事"時我在課的開始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同學們老師最近又有了一項新的愛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帶來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同學們都好奇的期待著,這時老師適時的運用資源課件出示用的各種畫面再加以相應的配音,聲情並貌,生動有趣。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這樣大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編故事的興趣,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求知慾空前的高漲,收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科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指導點撥,自主探索

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自主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充分發揮遠端資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課堂的重難點。

四、重視朗讀感悟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2

面對著期中語文試卷,幾多感慨,幾多欣慰,幾多憂愁,幾多辛酸。原因是國小四年級是一個過渡的年級,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變化。這微妙的變化,學生也起了變化,兩極分化明顯,為了不讓每個學生掉隊,在教學的多個方面我進行了探索,下面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學段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面對學生差異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學困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等,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三、結合多元智慧更好理解文字。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學科聯絡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慧、交際智慧和語言智慧。

2、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絡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慧,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慧、交際智慧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假如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裡,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四、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在教學中,我儘量把學習的程序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們常說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比如,教學《平分生命》一課時,我是這樣教學的: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學生字新詞,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語文的敏銳性。在整個教學程序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抓住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質疑、圈畫、思考、討論、交流……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法上多創新。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3

新課標語文教材中,古文特別是古詩詞歌佔有相當的比重。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國小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藉助工具書等可以理解相關的字詞,但對詩詞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從而給孩子們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礙,這也成了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本期聽了我校江老師的一節古詩教學,對比江老師的課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古詩教學有了些新的思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重現古詩意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古詩。

近年來,隨著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開始普遍,在古詩詞教學中合埋運用好多媒體,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更能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裡有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如何理解這句詩的意境,不管多少語言,在這裡都顯得多餘。江老師沒用語言,只用了一段動畫:開始是星星點點的嫩綠出現,逐漸佈滿大江兩岸,接著或遠或近,或墨綠,或深綠……充滿生機的綠意呈現眼前。孩子們全部被這片美景深深吸引。這種動態的綠,這種鮮活的綠,才是詩人真正要表達的,而江老師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輕易的突破此難點,讓學生真正體會了此佳句的意境。

類似此類方法,江老師在本節課還有應用,比如播放“故鄉的雲”,讓學生體會常在外漂泊的遊子的思鄉之情。

二、加強誦讀訓練和指導,體會古詩情感。

古詩文誦讀,在香港,在世界其他地區,是作為華人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點。古詩詞本就具有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琅琅上口的特點,最適合吟唱,同時,吟誦古詩詞,既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更能增加他們作為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教學中如何突破,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要有感情的朗讀(或誦讀),理解和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是必須的,而理解和體會的深度直接影響到朗讀(或誦讀)的效果。江老師在指導朗讀前,叫全體學生閉上眼睛,然後自己以一段深情的敘述,啟發孩子們想象:詩人所處地方與家鄉的位置和距離,詩人想到的家鄉的美景,明月高掛夜空,詩人不知何時歸家的愁悵……孩子們完全體會了詩人當時的情感。接下來的朗讀訓練就顯得輕鬆而又高效了。

當然,江老師的這節課還有許多成功之處值得我去學習、也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去思考。限於時間,本文中只說出了我體會最深的兩點,不斷回顧別人和自己的教學,不斷思考教學,才會真正理解教學。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4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對課程改革的熟悉還不夠深刻,但經過不斷的學習,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個佈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如今的課堂,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諧,教學民主,新課程理念讓我們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課程改革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堂要展現給學生一個“佈滿激情的我”,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自身也要佈滿激情,以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讓學生布滿熱情的學習。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愛好,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孩子提供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利用好教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與此同時,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教師在教授文字的同時,也要留意要讓孩子們把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學會感悟。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絡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切忌冷言冷語、病語、髒語等,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因此,教師要多使用一些具有鼓勵性、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思考,當碰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更是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克服難題。

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

教師應該熟悉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絡,而不應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學生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但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因此,也要求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

以往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教師的“講”,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記住,都只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而在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則是要充分地體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更注重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知識的傳授,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生活中的知識。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熟悉到新課改的理論和實際聯絡得還不夠密切、充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誤區。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內涵深刻的事業,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改進的,因此,我們要做到邊實踐邊反思,邊反思邊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小語文新課改健康、持續、高效地向前推進。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中我發現聾生在朗讀課文時會出現讀不通、讀不準的情況,表現為(1)頓讀:一字一頓地讀。(2)讀錯:添字、漏字、讀錯字、顛倒重複。(3)讀破:停頓錯誤,把句子讀得支離破碎。這些情況,雖然健全學生也會出現。但聾啞學生出現這些錯誤的頻率之多、情況之普遍遠遠超過健全學生。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發音器管不靈活,氣流控制不自如;另一方面,是因為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弱。聾人學漢語,彷彿是外國人學中文,是第二語言的學習,他們在學習時出現的一些錯誤,常常是健全人所料想不到的。我通過學習、觀察、不斷總結學生的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從啟發理解入手,通過具體形象的指導,採用不同的形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聾校教材所選取的課文,或反映祖國河山的秀麗壯美,或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聰明才智,或讚美英雄人物的豪情壯舉……學生在學習、朗讀這些課文時。用心體會、感同身受,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淨化了學生心靈,陶冶了學生情操。

還有,聾生聽不到廣播;聽不到別人的談話;看電視時只見到圖象,而聽不到各種聲音……,聽力障礙極大地限制了他們學習語言的機會,使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習得語言。因此,聾校的語文教學絕不能僅僅侷限於教材。教材只是個例子,而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憑藉。語文學習一定要與生活相結合。聽力障礙使得聾生語言形式與語言內容相脫節,已有的經驗和先前的知識,很難通過語音這一中介快速提取。聾校語文教材中所有的看圖學詞學句以及許多課文都來自日常生活。課堂教學中已有的經驗是開展學習的基礎,所以聾校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相結合。我充分運用直觀性原則,使學生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習物件,獲得充分、全面的感性認識,激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依據教材與學生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還巧妙地、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扮演角色。學生通過擔當角色,很快理解了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體驗角色情感。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學中,緊密聯絡生活,不但有助於學生理解語言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也拉近了語文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覺得語文是那麼自然、那麼可親,語文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便會自覺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運用。

聾啞學生學語文很難,他們尤其需要激勵。法國教育家第惠斯多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當聾生朗讀不流利,回答不正確時,老師給予期待性、關懷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有勇氣追求成功。當學生有了進步,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學生即使有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時,一個微笑,一個翹起的大拇指會給學生多大的激勵啊。

將新的育人觀、課程觀、教學觀融於聾校語文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我的追求。只有勤於學習,勤於實踐,勤於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語文教學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6

這學期師徒結對課,我選擇了講四年級下冊的《漁夫的故事》。試講的時候我的課堂時間分配不均,同時師傅也給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包括各個環節的銜接,課文重點部分的分析等,使得這一課成功能順利的完成。我對這一課總結如下:

自古以來童話深受孩子們喜歡,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薰陶。這一課是智慧的化身,令人深思。

首先,我讓學生查詢有關《一千零一夜》的資料,這樣學生就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由於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一共有25個自然段,所以在課前讓學生充分的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在教學時,充分讓學生讀課文中難讀的字詞以及四字詞語。

接著,攻破第二個難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由於篇幅較長,所以我對學生做了一個小提示,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層次入手對課文進行簡要概括。從而將課文分成三部分,學生能夠較快的找出每一部分所對應的段落。課文結構層次就弄清楚了。

接下來的重點是通過讀來感受魔鬼的形象,它外表強大、凶惡、狡猾,但是最終漁夫戰勝了魔鬼。在這樣的惡勢力的反襯下,讓學生深刻體會漁夫的聰明才智。最後,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說一說你的收穫和啟示。只有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最後,訓練了學生複述課文。課文的三部分可以分為三個小故事,找其中自己最喜歡的複述。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7

1.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從而明確鳥的天堂的特點。同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們感受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的情感變化,突出鳥的天堂的獨特的美,從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讚美。

2.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我通過“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層層深入地瞭解文章,從而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對這篇文章課後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加深、加寬對文章的拓展,拓寬學生的眼界。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8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語言十分風趣的筆記,昆蟲學家法布林在文中大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

教學成功之處:

一、抓題眼“住宅”,激發興趣:

本文的題目比較新奇,揭題之後的質疑,可以在學生心目中設下懸念,引發探究的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絡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說說各種動物住處的稱呼,比如:圈、窩、廄、欄、巢、洞等,喚起學生故有的知識,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二、從“住宅”入手,瞭解特點:

在學生細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並提出問題。小組交流並解決問題、老師歸納關鍵疑問。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老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重點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為什麼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我循著作者的思路,在學習“住宅特點”這一部分,我出示課件“住宅圖”,讓學生勾畫描寫住宅特點的語句,通過讀句子,說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有些住宅特點,課文直接告訴了我們;有些特點,我引導學生要聯絡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理解和概括。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積極地用心體驗、思考、歸納,通過學生彙報交流、師生評價,一生不肯隨遇而安的蟋蟀將活生生地出現在學生面前。

三、品語言特色,突出重點:

法布林的出色成就不僅在昆蟲學上,還在於文學上。本文雖然是說明性的文章,但更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文章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覆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就這樣讓學生在“字字珠璣”中品味語言精妙,感受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們對這小生命的敬佩。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誇張。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讀課文的形式不夠多樣化、缺少新意,課堂討論參與範圍較窄,發言者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2.教學時間分配不盡合理。存在前緊後鬆的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