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反思推薦

來源:才華庫 2.64W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箏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風箏教學反思推薦

篇一:風箏教學反思

從這學期開始,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總是非常注重對作者及課文中有名人物的剖析、拓展。上《風箏》這一課時,我也毫不例外地介紹起作者賈平凹來:“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生於1952年2月21日,畢業於西北大學,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浮躁》……”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們班的蕢開沅就叫了起來,“老師,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賈平凹,而是魯迅。”“你為什麼說是魯迅?”“因為我昨天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上面寫著《風箏》是魯迅寫的。”我明白了,原來他是把兩篇同名的文章搞錯了。我笑了笑,用詢問的目光看了看其他學生。這時劉國正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明明就是賈平凹啊,你看,課文下面不是寫著嗎?‘本文作者賈平凹,選作課文時有改動。’”話音剛落,蕢開沅就撓了撓後腦勺笑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實在是太粗心了,此《風箏》非彼《風箏》也。我趕緊抓住機會說:“其實,有很多文人寫過《風箏》,賈平凹和魯迅就是其中的兩位。我們的蕢開沅雖然粗心,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在預習的時候,能自覺查詢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了不起。我們也要向他學習,但是千萬別粗心,好嗎?”聽了我的話,蕢開沅又靦腆地笑了。

風箏,飛吧,飛吧!

“快樂著你的快樂,失落著你的失落”,這是我們在閱讀賈平凹的《風箏》的心情寫照。在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感受那種什麼也不像了卻依然快活的豪爽,那種快活的喊叫,那種拼命的奔跑,千呼萬喚的焦急,所有的情感都呼之欲出,連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兒時盡情玩耍的情景,更不用說正值童年的他們。可是,不知怎的,我突然又想起了魯迅在《風箏》中的一段話:“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於是我二十年來從不憶及的幼小時候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的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成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墜下去了。”與其說魯迅是和賈平凹一樣在回憶兒時的情景,到不如說他是在和我們探討教育的話題,魯迅的確是在向我們探討教育的話題。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有多少個“我”存在呢?我們老師是否也在扮演著“我”的角色,成了兒童精神的“虐殺者”,啊,這是多麼可怕的字眼啊,在剝奪孩子玩的權利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時時提醒自己,別讓這樣可怕的字眼加諸在自己的頭上。

我們的孩子確實是太累了,想想我們小時侯,每當雙修日,不是趕海,就是採蘑菇,玩得不亦樂乎;再想想現在的孩子,雙修日學這學那,不停地奔波與各種輔導班之間。累啊!

在家中,我們的孩子是風箏,父母牽著他們;在學校,我們的孩子還是風箏,老師牽著他們。而那條線卻是那樣的短,以致於風箏從沒享受到搏擊長空的快感。線,放一些,再放一些吧,讓這條線成為牽掛孩子的悠悠愛心,別把它變成牽制孩子的條條鐵索。風箏,飛吧,飛吧……

篇二:風箏教學反思

學校大力搞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想辦法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風箏》這課,看看我的課堂教學是如何體現學校目前的這種思路的。

好的地方:

匯入的問題設計的比較巧妙,“你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你玩過風箏嗎?你們放風箏時心情怎樣?你們放的風箏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這些問題正好與課文中的內容相關聯,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注重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讀了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學生大都能說出來課文寫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緊接著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注重課堂小練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投沙包、幹編號。”等20多種說法,真讓我眼花繚亂,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

不足的地方:

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最好同他們一起讀;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重點地方,還是應該精講;仿寫的指導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從季節、從方位、從一天的時間段等,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方法。

篇三:風箏教學反思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中對於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要求,即通過教學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教學中我努力向新課標的要求靠近,讓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趣匯入,誘發活力。

在上課伊始,播放孩子們放風箏的畫面帶給他們直觀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學生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得到提升。

(2)注重孩子們朗讀水平的提高。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包括自由的,齊讀,男女生合作讀,生個讀等等,每種形式的讀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初次接觸課文時我選擇自由的,那麼孩子就不能齊讀,那樣會影響學生自己的理解。在讀書的過程中及時指導孩子在發音,吐詞上的不足,傳授讀書方法,使學生的朗讀能夠不斷進步,喜歡朗讀,樂於朗讀。其中一種讀書方法的叫做情境法,通過語言引導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放風箏的快樂,輕快,想象羽毛在空中飛時的快樂和輕巧。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於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

如本文中有很多詞是很優美的“翩翩起舞”“凌空飛起”等等,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優美的語言給學生創造一定氛圍,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瞭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麼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絡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麼?”學生答“蝴蝶在花園裡飛舞”、“花瓣裡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這樣孩子們既理解了翩翩起舞,又理解了文中隱藏的感情。這樣的感情下,我讓孩子們再次讀課文。孩子麼們歡樂輕鬆的感情溢於言表。

但是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詞語的理解還是不夠透徹,在詞語“託”字教學中我的教學意圖是讓孩子們通過動作模仿,理解“託“是怎樣的,領悟作者用詞的謹慎,可是在教學中,我沒有將這一環節落到實處,我應在講解了”託“和”拿“的區別後讓孩子們模仿,然後再讓全班帶動作讀,這樣效果才會更好,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將字詞的教學落到實處,為課堂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篇四:風箏教學反思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是緊扣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再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依託文字,不斷交往對話的過程。文字,作為師生共同研究的物件,作為交往的載體,對課堂交往能否很好地進行,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從文字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點,變成了不得不研究的問題。文字的深度、高度、廣度,亦即文字的豐富內涵,往往蘊含在空白之中。因為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為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城縣發展的空間和餘地;因為是空白,課堂教學會生動活潑,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空白蘊含與文字之中,空白的呈現,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參與,老師的適時引導。空白,為文字、學生、教師提供了融會貫通的平臺。下面就《風箏》一課談談課堂教學活動中空白點的發掘:

一、與看是矛盾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寫第二段放風箏時,“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不是什麼也不像嗎?為什麼快活?而且將他叫做幸福鳥呢?”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學該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指名學生讀該段,其他學生說說作風箏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說說讀了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討論解決。學生就根據自己情況說了把風箏叫幸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同的學生原因也不一樣。這樣一來,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再等著我們去發現。

二、於情境凸現中發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放風箏的就是自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凸現情境,把某個情節做適度的誇張,從而讓學生的感受更強烈。教學時,讓課件展示孩子們去放風箏時的歡樂場面,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放風箏的?文章中的孩子又是怎樣放風箏的?當讀到“......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這個字時,一個“放”字,雖然不起眼,如果細心體會一下,卻能讓放風箏的人激動萬分。一個“放”字,不僅讓學生想起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更體會到放時的激動、緊張、充滿希望的心情。通過學生的朗讀,尤其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將“放”的情景進行放大處理,情境一下子凸現在學生們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不僅讓學生的情感有了切入點,更在讀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於言有未盡間挖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放風箏,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裡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讓學生多讀幾遍,看村裡人是帶著什麼語氣和神態說的?學生比賽讀出村裡人帶著驚奇和羨慕來誇讚他們。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啊,孩子們擁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著快樂,怎能不令人羨慕呢?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幸福......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於重點詞句中發掘空白點

風箏飛上了天,孩子們的心也跟著飛上了天,突然,當自己正在高高飛著的風箏線斷了,飛了,你的心情怎樣呢?抓住關鍵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來體會孩子們當風箏找不見時著急、傷心難過的心情,適時提問:你著急什麼?你在呼喚什麼?我們都哭了,為了一支怎樣的風箏?引導孩子們去體會、說話,將感情推向高潮。我們都哭了,為了一隻被我們叫做幸福鳥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為了那隻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為了那隻承載著我們理想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為了那隻裝滿我們童年快樂的風箏。若創造性的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境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五、於意味深長處挖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結尾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藉此讓孩子們拓展說話: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傷心嗎?他們還會充滿希望嗎?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最後老師總結,不管幸福鳥找沒找到,孩子們一定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樂!

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文字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

這篇課文上完後雖然被學校評為優質課,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亮點,如學生能依託教材的空白點能更好地與文字對話,感情也得到了釋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電腦操作還不是運用自如,導致後邊時間還有點緊張,感情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放歌曲時還沒有完全將孩子們的情感宣洩出來。我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語言藝術,深鑽細研教材,以使課堂達到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為社會輸送更多複合型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