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一課課堂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26W

現場呈現一

《凡卡》一課課堂教學反思

《凡卡》是一篇文質兼美、感情真摯的文章,相信每個人讀了都會為之動容。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凡卡》一課,課堂上,孩子們無不替弱小無依的凡卡將來的命運擔憂!無不替生活在沙俄統治下的凡卡鳴不平!更替凡卡根本無法改變自己悲慘的命運而悲痛……

看著孩子們如此的黯然神傷,我不禁發出了一聲嘆息:“同學們,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孩子的悲哀,想想咱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時代的孩子,凡卡的9歲與咱們的9歲真是天壤之別呀!”原本我想以這個為過渡詞,引導學生以《我和凡卡比童年》為題寫篇類似讀後感之類的文章。沒想到,當我剛剛說完這句話時,一向不愛舉手的殷峰發言了:

“朱老師,咱們社會主義制度下不是也有小凡卡嗎?”

“噢,真的嗎?”我反問道。

課中反思

“社會主義制度下也有小凡卡?”這真的是我備課時從未想到過的,曾經教過兩屆的六年級學生,都是談一些關於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如何幸福,我們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等道理,可從沒有提出過這個問題呀!我的心為之一顫,但在我的潛意識裡,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點。再看看其他孩子的眼神,覺得他們也跟我一樣的困惑。於是,我請殷峰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

現場呈現二

“是的,3月18日的《東南商報》上就有這樣一篇文章《少女被養父5公斤鐵鏈瑣身》,講的是廣東省增城石灘鎮上圍村15歲的女小郭,她終日被鐵鏈纏身,還被上了3把鐵索;放養著45只鴨子,為300頭肥豬煮食;從小到大沒穿過襪子,衣服沒幾件;常常食不果腹,飽受毒打卻如同家常便飯。我反覆地讀過這篇新聞,報紙上的兩張照片至今仍銘記在我的心中呢?小郭,難道不就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小凡卡嗎?”殷峰一口氣說完了新聞內容。

“是的,是的”。沒想到我還來不及點評,學生們早已議論紛紛。大膽的陸佳凌馬上站出來:“我前幾天在《寧波晚報》上也剛剛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八個河南賣花童,在一個叫劉炳祥夫婦的操縱下,在天一廣場強行賣花,他們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四歲,我覺得他們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小凡卡!”看來情緒還很激動。

“不要說報紙上,我家旁邊就有,一個5歲的外地孩子在地上揀別人仍掉的甘蔗頭。”調皮的張偉直言不諱。

教室像炸開了鍋……

課中反思二

原本是想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沒想到孩子們卻提出瞭如此多的反面教材。我心理暗暗為孩子們有如此敏銳的新聞捕捉能力而感到高興,更為孩子們有如此強烈的課堂情感遷移能力而感到驚喜。想到前期一直讓孩子們關注報紙,關注時事新聞,沒想到如今都成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可如何正確對孩子們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呢?

現場呈現三

於是,我不露聲色地問道:“你們覺得這兩個制度下的‘凡卡’命運相同嗎?”我故意把“相同”兩字拖長了聲調。

經過激烈討論,學生們紛紛表示,命運的結局完全不同。有的說:“書上的凡卡命運已經無法改變,而剛才提到的小郭已經被當地派出所民警救下,她的養父母也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八個賣花女在咱們寧波人的幫助下,他們的家長也全部找到,他們的命運也將發生變化。”有的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會保護他們。”還有的替凡卡惋惜:“要是凡卡生活在我們中間,那該多好呀”。“我會給凡卡暖鞋穿,給他好東西吃,讓他有力氣跑回鄉下。”“我要帶凡卡回我的家去,讓他和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新生活!”“我一定要和凡卡一起去找他的老闆論理,告老闆僱用童工罪、虐待兒童罪。我還要報警抓老闆進監獄,讓他坐牢!”我連忙轉向調皮鬼張偉說:“你覺得小凡卡就在你的身邊,你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怎樣才能讓凡卡的悲劇不再我們身邊重演呢?”

經過這一場激烈的爭論,孩子們陷入了沉思,紛紛動筆,練筆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假如凡卡來到我們中間》、《凡卡,讓我們來關注你》、《校長,請你為凡卡免費》、《你別問,這是為什麼》等題材文章從學生的作文中噴湧而出。

附《校長,請你為凡卡免費》:

親愛的校長:

您好!我誠懇地請求你,讓我們身邊的“凡卡”免費上學。

您一定還還記得國小課本中那個可憐的小凡卡吧!凡卡是不幸的,因為他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可您知道嗎?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小凡卡”。也許,在您看來,比起我們這些生活在蜜罐子裡的孩子,他們是那麼卑微。但是,他們也是21世紀的青少年,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也有希望成為未來的“貝多芬”、“楊利偉”、“愛因斯坦”……只要牽著他們的手進入知識的禮堂,只要給他們一雙翅膀,讓他們在知識的世界裡遨遊,他們也能是未來的狀元。就像即使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蝴蝶花在所有的名花異草裡,只要他們享受著同樣的滋潤,蝴蝶花也是能綻放出獨特的光彩的。

校長,請為“凡卡”免費吧!因為他們是那麼的熱愛學習,渴望學習。如果你給他們免費的話,他們一定會感激你,更加努力地學習,將來會加倍地奉獻愛心回報社會。這樣,咱們才不會再看見“8個賣花兒童”的悲劇,才不會為身邊沒錢讀書的孩子可惜。

校長,請為凡卡免費吧,讓學校的大門為所有的兒童敞開……

課中反思三

無疑,這次“突發事故”不但沒有打亂教學秩序,反而成為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彩體驗。聽著孩子們在交流時展現出來的那一份善良的心願,那一份渴望;讀著孩子們字裡行間流露的對身邊的小凡卡那一份關注與同情,我替自己隨機尋找的“你們覺得這兩個制度下的‘凡卡’命運相同嗎?”這一突破點感到欣慰。的確,價值觀的正確引領,有時真的不需要說教,只要傾聽,點撥,引導就行了。

【課後反思】

葉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本案例由一位學生的疑惑──“社會主義制度下不是也有小凡卡嗎?”給本堂課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留給我許多的思考──

1、“無痕”點撥──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融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許多時候,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脫離開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帶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個人主觀色彩,導致學生即使遇到非常敏銳的問題他們也逐漸變的麻木不仁。本案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教師的抓住課堂教學隨機生成的點,進行“無痕”點撥──“你們覺得這兩個制度下的‘凡卡’命運相同嗎?”讓學生自己通過比較,自然而然地去感受,這兩個制度下的‘凡卡’命運結局是不同的,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凡卡有許多人的關愛,他們是幸福的。這樣,學生們就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新課程重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是需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真實地展現生命活動是給以有針對性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引導。這種扶正就失的教學正是學生生命成長髮展的最好呵護。

2、“活用”資源──文字資訊和課外資訊的有效融合:

成長在知識經濟社會、資訊時代的孩子,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大量文字之外的資訊,往往是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學資源,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本案例的成功之處在於我果斷地摒棄預設的教法,充分利用課堂資訊資源變化這一隱形的教學資源,加以引導、點撥,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實現了有效教學。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一次精彩的即興發言,一個異於常規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事件……這些課堂生成事件,只要我們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資源。面對課堂中紛至沓來的生成資訊,教師應披沙揀金,做生成資訊的裁剪者,實現文字資訊和生成資訊的有效融合,使語文學習的資源更豐富,更有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