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07W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我們來看看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

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

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1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它是美術課程中覆蓋面最寬,分量最重的部分。在生活中我們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實用性,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設計上發生了變化。從形狀、大小、材質、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這些變化使兒童容易產生聯想,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味道,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真要讓學生用色彩和形狀來表現味道,孩子們卻無從下手。

所以設計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靈活多變上,精心設計了兩個遊戲。匯入階段設計了嘗一嘗的遊戲,使學生親口嘗一嘗“五味”酸、甜、苦、辣、鹹,這種簡單的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樂於自己找到答案並從中獲取樂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品嚐學生的表情,聯想產生這種味道的食物,並鼓勵學生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讓他們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這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是非常必要的。

發展階段設計了老師說味道,學生從彩筆盒中拿出相應色筆的遊戲,讓學生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個遊戲與學生平時的情感體驗有關,也與學生的色彩想象力有關,為了避免學生按照教師的提示程式化的用單一的顏色來表現一種味道,要求學生拿出至少2種色表示一種味道。這兩個遊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下一步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2

鼓勵學生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不能把這種表達方式看成是一種非美術性的學習活動。學生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就是一個進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美術作品的過程。現在的低年級學生,經常從其他渠道提前學到了許多課本之外的詞彙,語言能力有了超乎尋常的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描述和表達能力。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在形容秋天的色彩時,能用“五彩繽紛”、“五顏六色”這樣的形容詞,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我們必須給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用一些優美的語言感染他們——例如對畫面一些出色的描述,或者給學生找一些報刊、兒童讀物中對美術作品的描述,讓他們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這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是非常必要的。

美術《五味瓶》教學反思3

《五味瓶》一課是二年級的課程,在課前我想到了給二年級孩子上這堂課,一定要有一個能吸引他們的匯入環節,於是,我設計了用五個透明的水杯裡面裝上了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的水,讓五個學生到前面來品嚐,然後用以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把味道表演出來,讓同學們猜,這個環節很受歡迎,同學也很積極的參與,但是,場面有些混亂。在這個環節當中,應該讓嘗的同學明確自己的品嚐的味道,然後再表演,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個味道提問兩個同學,然後讓品嚐的同學公佈答案。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使課堂有秩序的進行。

在第一個小組合作的環節,問題是:用什麼顏色能表現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我在黑板上粘了五個瓶,讓學生討論後把自己選出來的顏色分別粘到這五個瓶子上,在這個環節當中多數的學生能把顏色正確的分類,但是有少數的學生把黑色分到了鹹的瓶子裡,有的同學把黃分到了苦的瓶子裡,很是出乎意料,但是,每個人對於色彩的感覺是不同的,也不能說就一定是錯的。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及時的補充說明,只有色彩是不能準確的表達味道的,還要有圖形和表情,三者結合才能充分的表現出不同的味道。

在合作討論怎麼設計五味瓶的時候,老師吧問題交給了學生,但是,學生沒有帶著問題去研究,有的沒有研究問題直接的做了起來,這使得討論的效果不佳,學生在總結討論的結果時有的學生沒有圍繞著問題回答。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差,在合作學習時要把問題清楚的交代給學生,並提醒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圍繞著問題回答,討論時也要圍繞著問題展開討論。

通過本節課我認識到,學生在合作學習方面還是薄弱環節,沒有真正的懂得什麼是合作學習,在今後,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不擺花架子,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得到鍛鍊。

熱門標籤